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景弘和郑和同为下西洋的正使,自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间,共率船队远航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公元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即晋宁县城昆阳),12岁人宫,34岁奉命出使西洋,在28年的航海活动中,遍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贸易,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郑和七下  相似文献   

3.
14世纪末15世纪初,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南亚、东南亚各国之间矛盾重重,地区局势严重不稳。这既削弱了大明帝国在此地区的影响力、有损“天朝尊严”,又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还成为东西交流和人类进步的严重障碍。永乐大帝依靠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本着其父洪武大帝制定的“海外蛮夷,有为患于中国,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不可辄自兴兵”的原则,派遣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庞大的舰队几下西洋,通过多方面努力,最终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人仄 《郑和研究》2005,(1):72-72
福建省长乐市是我国著名侨乡,也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传统的古代港口城市。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均在此驻泊,短则月余,长达数月,等待季候风起,经虎门扬帆出洋。长乐市为弘扬郑和精神,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发展航运事业与海洋经济,促进与海外的友好往来与经贸合作,在全面修缮郑和遗迹的同时,还集资兴建反映郑和七下西洋的纪念性建筑——郑和广场。广场自西向东分别建设有:郑和航海馆、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在600年前,郑和率领中国船队,前后28年内,他七下西洋,打开并开展中国与东南亚、东非、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活动范围最广的航海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92年在福建长乐樟港镇仙岐村发现的显应宫遗址与包括妈祖、郑和等塑像在内的数十尊泥塑为线索,并从人类学的角度深入探讨郑和信仰的由来,形成和扩散的背景及其与妈祖信仰的关系。文章分析妈祖信仰在明代兴盛的表现形式和郑和本人对海神的极度崇拜,并从郑和下西洋前后华侨华人向东南亚等地区的迁徙与定居,论证迄今为止仍在东南亚各国人民中长盛不衰的郑和信仰与妈祖信仰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点活动地区。为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太仓市从2003年起,就充分利用和发挥太仓是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的独特优势,按照中央提出的“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郑和纪念活动指导思想,以“太仓走向世界”为主题,连续三年举办了以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为重点的一系列郑和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8.
郑和是世界航海的奠基人,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他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沟通并拓展了中国与南洋、印度洋、阿拉伯海,直至非洲东岸等国家与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的航海史上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活动范围最广的航海活动,堪称世界航海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相似文献   

9.
侯飞 《郑和研究》2006,(1):84-91
近代以来,郑和下西洋被赞誉为中国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也被视为“古代各国人民交流的友好使者。郑和的事迹被人们传为千古佳话。从这样的认识再谈论下西洋的最初原因。也多了一些和平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5月3日,南京重建的天妃宫落成开放。这为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海内外尤其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及友好往来,增添了一处盛景。但是在有关新闻报道中,却把天妃官碑错写为始立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其实,关于南京天妃宫的建宫、立碑时间的错误由来已久,时而有见。早在纪念郑和首次下西洋580周年的1985年,笔者发表于《南京史志》总第11期的文章已初步指出这个错误。但在新版有关介绍南京历史的书籍中,仍如其旧的表述为:“天妃宫……建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  相似文献   

11.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超前轶后的壮举。郑和成为震惊世界的海上巨人。在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长达28年的航海过程中,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访华,不幸病卒于德州便是其一。成为中国与菲律宾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在纪念苏禄国王访华600周年之际,撰写此文,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观点,为的是让更多读者去了解这段历史。也对现今“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让郑和文化从南京走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是世界航海的奠基人,是世界历史上明交流的先行。他于1405-1433年,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打通并拓展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05年粱启超先生发表《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伫一文后,百年来中外学术界对郑和事迹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研究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些重大问题尚待廓清。关于郑和永乐元年(1403)是否奉使暹罗国的问题,学术界争论较大。见仁见智,至今莫衷一是。此事关系重大。本文欲再考辨之,以就教于方家。林松《试论郑和出使暹罗及明皇朝与遏罗国的友好往来》和潘群《试论郑和使日问题初探》州等文,根据《敕封天后志》、《海底簿》与《宁波温州平阳石矿流水表》等史料的记载,认为郑和被任命为正使太监统率庞大船队下西洋之前,在永乐元年就曾经奉命出使过遇罗国。台湾徐玉虎《郑和永乐元年奉使遏罗国之商榷)删一文不同意此说,认为其所据史料均非第一手史料或官修正史,存在着误记的可能,难以令人信服。徐先生还提出两条反证理由:其一,根据云南《郑和家谱》记载,郑和赐姓与任内官监太监均在永乐二年(1404)正月初一。永乐元年郑和尚未姓郑;其二。《明实录》、《明史》等官修正史,均未记载郑和永乐元年奉使暹罗国事。这两条反证理由看似有理有据,又牵涉出郑和赐姓与任内官监太监等重大问题,事实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相似文献   

14.
郑和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位世界知名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友好使者。他在明朝年间曾七次出使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至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开创了中外航海史的一大壮举。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亚非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往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这是一件闻名世界历史的盛事,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率领规模浩大的船队,对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访问,在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在福建停留候风和进行补给,在福建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达的地域,实施的措施,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人类航海史上的地位,学人论述颇多,且一致肯定了郑和开创了中西交通史上的新局面,扩大了中西海上交通、海上贸易、海上文化交流的范围,推动了华侨向海外的迁移,促进了南洋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等。对郑和下西洋产生的负面影响论及的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目的、其所到之处采取的措施,及郑和下西洋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来客观阐述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质。以便我们以史为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从中寻取其有价值的部分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经历途程之远,持续时间之长,遍访当时的亚非国家之多,影响当时及后世之大,都是空前绝后的。对建立和发展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郑和下西洋不仅仅是“明初盛事”,实在是迈越千古的壮举。郑和对世界航海史,实乃开辟了一个历史新时期的伟业。  相似文献   

18.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等对周边各国实行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外交政策。自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的28年间,郑和率领举世无双的庞大船队7次下西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为明初睦邻友好的外交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始发港,太仓刘家港是郑和船队的出海港。郑和在江苏生活了34年,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今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省委书记李源潮最近批示,“纪念郑和下西洋,要启迪公众的开放意识。”我刊特意召开专题组稿会,组织5位专家学撰写章,以纪念郑和这位中华民族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组稿过程中,得到江苏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组成员、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季士家先生的热忱帮助,在这里一并感谢。  相似文献   

19.
刘淼 《南方文物》2005,(3):i0004-i0004
郑和下西洋在中外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在这期间尤其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和不仅给世界各国带去了精美的瓷器,同时网罗回各国方物。对于瓷器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从而使青花瓷器在永、宣时期出现了独特的风格: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多为伊斯兰国家,为了适应外销,在瓷器上采用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的造型和纹饰。于是,郑和下西洋使得永宣青花瓷器在与伊斯兰艺术相互碰撞、融合中形成了新的特色,被公认为我国制瓷史上的“青花瓷之冠”,在中西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狄远 《收藏家》2005,(8):17-22
从1405到1433年.明代太监郑和率领着船队进行了七次远航.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七洋大海上,“云帆高涨.昼夜星驰”,远航至东志亚.印度洋.乃至非洲东海岸,红海,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28年间,郑和的船队带往西洋各国大量中国特产,也带回了国外的珍宝异兽、香料、布匹和药物,并丰富了国人的地理知识。同时,也扩展了中国在整个印度洋上政治空间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