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博》2019,(5)
榆林市汉画像石博物馆藏"乐陵相任君"与"人民顛到相食"两块东汉铭文刻石,经拼合实验证明来自汉画像石墓中同一块中柱石。拼合后的刻石铭文中包含明确年号及历史事件等重要信息,为考察东汉永初三年(109)并州刺史部发生的"民相食"大饥荒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两石的拼合及铭文识读,不仅可以补史,同时也揭示了汉人的丧葬观念,还为类似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正> 所谓匽侯克器,是指出自北京琉璃河遗址1193号墓的铸有“匽侯克”等铭文的铜罍和铜益。这两件铜器铭文记载有燕国始建的史实,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其意义无疑是重要的。然而,对于这一篇重要的铜器铭文(罍、盉铭文相同,仅有文字排列和个别文字笔划繁简的差别),研究者们的认识却颇多歧异。意见的分歧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一些文字词性的判断和词义的解释,二是全篇铭文的标点和断句。而产生这些歧异的最主要原因,又在于对铭文中两次出现的“克”字词性判断的不同。这种判断的不同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对琉璃河1193号墓墓主的推测。笔者在阅读有关匽侯克器的研究文章时,产生了一些疑问,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今将自己的意见写出来,以供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阳两戈铭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当阳县河溶公社赵家湖附近一带为一重要的古墓区,据宜昌地区考古队初步探查,埋藏的古墓数以千计,由于配合赵家湖排灌工程的急需,仅掘清理二百多座古墓,(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出土不少器物,铜兵器特别精美,其中43—45号墓出土两件错金铭文的铜戈《文物》一九八○年1期95页已作了报导,对于研究墓葬年代,墓主身份,以及历史地理问题,都有重要价值.两戈出土时,曾应宜昌地区考古队之邀,对戈铭作过考释(即报导的释文)至于铭文的价值、年代、地理以及两墓墓主的身份和楚之关系,报导均未涉及,故抒管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4.
唐鸿胪井刻石铭文著录与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鸿胪井刻石铭文著录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不同时期文献著录情况作了分析。其次对鸿胪井刻石铭文研究争议的核心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再次在梳理、分析著录过程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展开思考,指出鸿胪井刻石铭文著录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清晰把握,刻石铭文研究关注点太集中,忽略了对其他问题的关注,目前的研究依然存在很多疑点问题,进而提出新的解读思路,强调未来鸿胪井刻石铭文还需要学界重视,并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4,(10)
2007年3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重庆涪陵点易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两座汉代墓葬(M3、M4)出土遗物丰富。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一百余件,有陶、铜、玉、铁及石器等。结合墓中出土的釜、甑、钫、盉及鍪等铜器,初步推断两墓年代为西汉早期。M3出土的镜架和镜饰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镜背之上放置的束腰多棱木杆、两件多面体束腰木杆,应分别是铜镜的附属物、镜架。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汉代铜镜的具体使用方式,特别是镜架和镜饰的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为父作封刻石刻于东汉延熹六年(163),清宣统元年(1909)由罗正钧收入山东图书馆(今山东省图书馆)附设的金石保存所,新中国成立后转交山东省博物馆(今山东博物馆)收藏至今。该刻石为东汉著名碑刻,被诸多金石研究者所重视,但仔细对比原石、拓片,发现以往著录多对其铭文释读不全或误释,或囿于仅见拓本未见原石而对刻石的定性不一。在对刻铭文字进行隶定的基础上,据其形制及铭文内容,可认为该石非墓中石刻,应为墓上祠堂建筑刻石。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盱眙县东阳小云山一号墓出土精美漆器100余件,很多带有漆书铭文,有"寿万岁、宛乐未央、人符(富)贵""巨田万岁""东阳庐里巨田侯外家"三种,其中后两种铭文涉及了汉代地理、爵位及墓主人生前地位与家族等信息。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铜镜的出土及传世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造型新颖、美感十足。其中,汉代铜镜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铭文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铭文镜上的铭文取代镜纹的主要地位而成为铜镜的重要装饰。这些铭文内容丰富、书法优美、寓意多样,反映汉代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辽阳博物馆的汉代铜镜藏品丰富,笔者选取其中六面铭文镜,解读铭文、重新命名、断定年代、修正错误,以期填补馆内铜镜研究内容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山西黎城西关墓地是一处周代封国墓地。M7、M8是该墓地保存完整、出土青铜器最丰富的两个墓葬。出土青铜器铭文中的"楷侯",据考证是"黎侯"。西关墓地就是周代黎国墓地。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情况、青铜器铭文内容推定M7为楷侯宰吹的墓葬,M8为楷侯宰吹夫人的墓葬,时代均为春秋早期。两墓的发现对于研究两周时期黎国历史与丧葬制度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89年第7期发表了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的发掘简报,揭载了随葬的买地券、诏书、诰命符等多方石刻拓片;在一些刻石的正反面镌有八卦、河图、洛书等图形,但简报中未能辨识。八卦、河图、洛书是产生于我国古代的内涵丰富的信息体系,由于宋代象数学的穿凿附会,增加了浓厚的数字神秘主义的色彩。明王玺家族墓石刻图形的发现,为研究象数学对明代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辽阳博物馆收藏有两件1988年出土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石嘴山汉墓中的西汉刻铭铜器,其中的铜魁应为铜承盘,与同墓出土的铜熏炉是一组器物。两件铜器所刻铭文为研究汉代计量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反映了汉代辽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丹徒县谏壁至大港一带沿江,从50年代以来,多次出土带有南方特色的青铜器,烟墩山的宜侯矢簋,上有铭文百余字,曾引起考古界研究兴趣。近来在北山顶又出土了一批春秋晚期青铜器,其中钟、鼎、缶、矛上均有铭文,它对我国东南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对这批青铜器铭文的考证,先后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周晓陆、张敏先生的《北山四器铭考》(以上简称“铭考”),认为是吴王余昧墓,“尸祭”缶是吴器,盖上铭文是吴国四王的世系,矛是“余昧”矛,钟、鼎是属徐器。一是商志(?)、唐钰明先生的《江苏丹徒背山顶春秋墓出土钟鼎铭文释证》(以下简称“释证”),主要考证该墓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8,(6)
新见出土文献《大唐故中书省镌□□题玉间都勾当刻玉册官游击将军右威卫左郎将上柱国高平郡邵府君墓志铭并序》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石刻名家邵建和及其家族有重要意义,还可以细化并深化对唐代刻工及石刻艺术家群体的了解。新出史料与传世文献互相映证,对于金石学及刻石艺术以下几方面的认知有重要推进:对墓主邵建和的卒年、年龄、卒葬地有了准确的记录;对邵建和家族和醴泉邵氏世系的简要勾勒以及唐代刻石艺术名家系谱的简要罗列。中唐以后,世家士族日渐式微,但在刻石技艺行业中却出现明显的集团化和家族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发掘的河南淅川下寺楚墓,是一批很有研究价值的春秋楚墓。墓葬从南到北沿龙山山脊排列,整齐地分为五组,其中以居中的第三组规模最大。这组墓的主墓是二号墓,旁边有大型墓两座(M1、M2),中型墓一座(M4),另外还有殉葬墓十六座以及一个车马坑。墓中出土了许多带铭文的铜器,使我们有可能推估这组墓葬的墓主和年代。这组墓葬,已发表的主要是一号墓的材料以及二、三号墓的部分材料。三座墓中所出主要是两套铭文:一套是“王子午(令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99,(12)
·研究与探索·营盘遗址相关历史地理学问题考证 —从营盘遗址非“注宾城”谈起李文瑛对脚子山楚王陵所出印章封泥的再认识 赵平安山西介休袄神楼古建筑装饰的 图像学考察姜伯勤汉代列侯的家吏 一一兼谈马王堆三号墓墓主傅举有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石城址 初步研究魏坚曹建恩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和东传安志敏呼和浩特出土汉代铁甲研究白荣金夏商周年代学研究的历史任务李学勤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课题的新进展李伯谦甲骨文日月食与商王武丁的年代张培瑜商周时期的玉虎张绪球上博玉雕精品鲜卑头铭文补释王正书宋《蜀川胜概图》考蓝勇关于伏虎…  相似文献   

16.
霍艳洁 《丝绸之路》2013,(24):11-12
汉代铜镜类型多样、铸造精良、镜背纹饰精美、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汉代铜镜作为一种重而常见的文化遗物,其背面纹饰和铭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我们可以发现汉代民众强烈的神仙思想以及对长寿、孝道、富贵、高官、爱情的追求。汉代铜镜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实物遗存。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应国墓地八十四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平顶山市的西周应国墓地,自70年代被发现以来,出土了大批文物,倍受研究者瞩目。80年代发现的第84号墓,有铜、玉石、陶、金、骨、料器等质料的随葬器物共130余件(组),以铜器和玉器最多,其中铜器多件带有铭文,有的有“应侯”字样,证明此墓墓主为应国的一代国君。据研究者推定此墓的年代为西周恭王时期。本期刊发了简报。 1993年,在应国墓地第242号墓出土一件柞伯簋,铸有长篇铭文共8行74字。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在镐京举行大射礼,对胜利者柞伯给予奖赏之事,内容较为重要。本期刊发了有关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8.
1931年河南偃师出土一件汉代石刻东乡通利水大道约束刻石,而铭文长期未得通读。本文从考释该石刻文字入手,对有关汉代"约束"文书的几件石刻及简牍材料铭文进一步确释,并予以综合研究,梳理"约束"在古代的缘起与存续过程,指出"约束"这一文书形式与民间民众组织的密切关系,说明类似石刻材料是研究古代基层社会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随州市博物馆对叶家山西周墓地进行了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63座、马坑1座,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等共739件(套),其中铜器325件(套),部分铜器铸有铭文,有的铜器上铭曾侯或曾侯谏。此次报道的M1、M2、M27是墓地中的较大型墓,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且3座墓均出土了成组的铜礼器。根据随葬器物和铜器铭文判断,此墓地为西周早期曾侯家族墓地。M1的年代大体在西周成王或康王时期,墓主可能是师;M2的年代大体在康昭之世,墓主可能是曾侯谏的媿姓妻子;M27的年代似应在昭王晚期或昭穆之际,墓主可能是白生或其夫人。此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及曾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邗江县扬寿乡发现一座新莽时期的木椁墓.墓葬封土当地俗称“宝女墩”.墓室长5、宽3米,有头厢、侧厢.足厢各一,头厢有一对扇门、直棂窗和天花板,中间置漆棺一具.从其规模看系扬州地区的中型墓葬.此墓早年被盗,尚出土随葬品50余件.重要的有“广陵服食官铜鼎”3件,带“中官”、“服食官”漆书的漆器和三件纪年铭文漆盘,还有铜沐盘、法码、锁、玉豬等随葬品.广陵服食官铜器和“中官”、“王家”等铭文漆器的出土,证实墓主人系广陵国王室家族的重要成员.这座墓发现的铭文铜器和漆器,对研究汉代广陵国的历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元康四年”、“河平元年”等纪年铭文漆器的出土.对研究汉代漆器制造技术提供了又一批珍贵实物.铭文记载漆器为“供工”产品,有“髹漆’、“画工”、“(氵月)工”、“金(?)黄涂工”、”油工”等制作工序,使我们对漆器的制造程序的认识提高了一步,推测这些漆器非广陵园本地产品,而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