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华美致远中国外销绸的风貌地点: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时间: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至十月十日柔软的丝绸是中西交流的重要产品。带有异域装饰图案的中国丝绸织品,一部分作为外来“胡风”供应本国,更多的则是作为外销商品。明清以来,中国为西方市场生产的丝绸通常被称为“外销绸”。洋溢着中华民族传统风格,又散发着西洋异国情调的外销丝绸,代表着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产丝绸的国家,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丝绸通过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开辟的最早的中西贸易通道销售到西方。中国丝绸是古代中西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商品。外销绸把远隔重洋的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一度在西方掀起了"中国风"的社会时尚。相遇与对话带来了新的审美形式,形成了新的文化趣味,创造了新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5月5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年度原创大展"风·尚—18至20世纪中国外销扇"。展览精选广东省博物馆藏163件/套中国外销扇及相关展品,时间跨越两个多世纪,它们材质名贵、工艺奇巧、纹饰华美、色彩绚丽,凝聚着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再现了西方社会当时的审美意趣。观众在领略外销扇优雅与时尚风致的同时,也打开了一幅18到20世纪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融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从中一睹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4.
16至19世纪前期的中国对日丝、绸贸易,前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究其原因,实不能单从输出的中国一方去找,而还应从输入一方的日本去找,其根本原因则在于随着日本蚕丝生产兴起和丝织生产的发展日方对华丝、绸需求的减少。输日华丝的由盛转衰,实质上反映了中日丝绸生产特别是生丝生产能力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日本随着生丝生产的发展逐渐减低了对华丝的依赖程度。到19、20世纪之交,中日丝绸生产的格局变化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尚刚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3):82-86+149-150
初唐的吐蕃应已织造丝绸,都兰出土物当含其产品。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地区,工艺美术品样貌常晚于汉地的同类,重要原因当为其统治集团喜爱早年受赐物的样貌,令工匠依样制作。唐代的丝绸外销屡遭禁断,合法的出关主要是马价绢和赐赠品。或因丝绸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到元代中叶,朝廷依然禁断其外销。  相似文献   

6.
杨丽琴  韩连赟 《旅游》2016,(4):46-49
有一种花,专属新疆,那就是"布谷鸟翅膀花",维吾尔语称之为"玉波甫纳卡娜提古丽"。然而,此花非花,却是一种丝绸,一种新疆维吾尔族女性老少皆爱的标志性服饰的织锦面料——艾德莱斯绸。维吾尔人用充满春天气息的布谷鸟的翅膀上的花纹,浪漫、形象地比喻艾德莱斯绸轻若行云、薄如羽翼的品相,真是恰切极了。"艾德莱斯"意为"扎染","艾德莱斯绸"意即"扎染绸",即"扎经染色的丝绸"。在中亚地区最大的巴扎——乌鲁木齐大巴扎,纹样古老神秘而富含"艾德莱斯元素"的披巾、领带、双肩包、运动鞋、家居饰品等,令人怦然心动;在一些反映新疆风土人情的大型舞台剧目中,面料为艾德莱斯绸的演  相似文献   

7.
读者论坛     
2007年11月号读者或许对于丝绸太过熟悉,而从未想过中国丝绸的背后还有这么多困惑与艰难。在阅读"拯救中国丝绸"之后,一些读者开始思考中国同类传统文化产品的辉煌与没落,比如瓷器和茶,北京的读者董文垿说:"拯救它们也是拯救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0,(9)
正茶叶作为商品大量外销出现于17世纪以后。当时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欧洲国家的船队经过好望角进入到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中国的生丝、茶叶、陶瓷是外销的大宗物品。18世纪20年代茶叶取代了丝绸,成为输入欧洲的主要商品。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到达顶峰,当年订单达到了13.41万吨,此后茶叶的对外输出逐渐下滑,1887年印度茶叶出口量就超过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白芳 《收藏家》2013,(10):9-15
四.外销画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十八、十九世纪,集中在广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园)一带。为迎合西方社会热衷“中国趣味”的风尚,广东画师采用西方的绘画颜料和技法,绘制带有中国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洋人。外销画绘画种类多样,有布本油画、象牙油画、玻璃油画、通草水彩、纸本水粉、线描画等。  相似文献   

10.
19到20世纪西方阳伞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多以丝绸为伞面,伞柄多采用象牙等材质,制作工艺具有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特征,是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目前国内针对阳伞修复的研究和实例鲜见,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19世纪西方绸面阳伞为例,在利用便携式显微镜和近红外光谱仪无损分析织物材质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经工艺研究、制作支撑物、伞面拆除、平整、修复、拼合等步骤完成阳伞修复。重点研究阳伞修复的形制分解、修复支撑物模具的设计制作,此为阳伞修复的关键,可为此类文物的科学修复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任宝龙 《收藏家》2022,(10):47-54
明清外销紫砂作为中国陶瓷体系中一条卓殊的脉络,在陶瓷外销史上独树一帜。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收藏有丰富的外销紫砂相关作品,本文即基于其完备的典藏体系论述明清紫砂外销欧洲的时代背景,并分析、阐述这一时期外销紫砂在中西多元文化交流互动中映射、互鉴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审视在其东西方陶瓷艺术史上产生的巨大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6,(11)
正18世纪,广州口岸兴起了一种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而创作,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艺,描绘东方风物、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等题材,兼具艺术与商品双重性质,被称为"广州外销画"的绘画作品。与广州口岸对外贸易息息相关的外销商品制作过程,尤其是丝绸、瓷器、茶叶等内容,甚至包括相关的交易场面和出口情景,都是外销画的重要绘画题材,反复地出现在各种形式的绘画中。他们多以水彩画或水粉画的形式表现,通常批量生产,成套上市,每套从12张到数十张不等,每幅画面展现一道生产流程。也有少数画作以油画的形式创作,在同一幅画面上展现多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乾嘉之际的纸本水粉制茶图,共  相似文献   

13.
曾谦 《沧桑》2011,(5):92-96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亚欧大陆的交通线路。丝绸之路河南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佛教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丝绸之路河南段具有鲜明的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交融的特点,它所蕴藏的战争文化气势十分磅礴。  相似文献   

14.
金韵 《文物世界》2008,(5):74-76
弓鞋绣履又称三寸金莲、绣花鞋,作为中国鞋类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有其独特的文化情趣,其中将鞋文化与刺绣艺术完美结合的设计风貌最具特色。她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被誉称“中国鞋”,一般用布和绸锻做成,用丝线绣上各种适合纹样,有花卉、蜂蝶、禽鸟或其它几何图案。笔者就绣花鞋装饰与审美加以分析,从中探究和发掘中国人独有的审美心理及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瓷器对海外各国的巨大影响,使中国获得了“瓷器之国”的雅称,而世界各地最早大量纳用的中国瓷器是青瓷,因而对中国古代的外销青瓷进行观察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外销的越窑、龙泉窑、长沙窑等青瓷为主要叙述对象,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外销青瓷的笼统而又清晰的轮廓,并对一些相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有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瓷器文化及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昭灼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为弘扬蚕桑丝织文化,普及丝绸相关知识,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不遗余力地提升社会教育的力度,丰富社教内容、增加活动项目。目前,已开发出自成系列、内容充实、趣味性强的科普社教活动,如丝绸文化大课堂、蚕桑丝绸手工包、蚕桑丝绸主题节、蚕桑丝织文化遗产考察活动等。以“寓教于乐”为主旨、以弘扬丝绸文化为目的、以观众主动参与为手段,努力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纹章瓷又称“徽章瓷”,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属于专门为国外客户来样加工订制的定烧瓷器,因其上绘有欧洲国家皇室、贵族、富有阶层等象征和代表权利、地位、身份的纹章图案而得名。纹章瓷装饰纹样丰富,多有中国园林纹饰的应用,如山水风景、亭台楼阁、花鸟植物、园林人居等题材,配以精美别致的欧洲纹章,成为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奢华瓷器。文章通过中国园林博物馆数件馆藏外销纹章瓷,解析中国园林纹饰在纹章瓷中的应用,探究中国园林元素对西方园林所产生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有利于对中国外销瓷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并对举办相关的专题展览和传播中国园林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外销油画(export oil painting)作为中国早期油画遗存,不仅呈现了中国南方沿岸城市的地理风貌和风土民俗,而且蕴藏着中国早期本土油画的制作技艺。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并结合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调查了一幅19世纪中国外销油画《上海外滩》中所用白色颜料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幅清代油画画作底子所使用的白色颜料主要为白垩(CaCO3)和石英(SiO2);在颜料层中发现含锌颜料与油性媒介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羧酸锌(金属皂)。本研究为中国早期外销油画的材料与技法研究及修复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丝绸中最为华丽的两种装饰技法和效果,织锦与刺绣是中国传统织绣文化里的两项瑰宝。"织彩为文曰锦""五彩备谓之秀"。用多色织出或是绣成的丝绸当然是绚丽多彩、耀眼夺目的,正如世界上凡是绚丽多彩的事物皆可以用"锦绣"两字来描述。  相似文献   

20.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流,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中国丝绸发展的溯源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我国各类以丝绸为主题的博物馆,对其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特点及定位进行梳理,探寻提升丝绸类博物馆影响力的方法和策略。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对国内丝绸类博物馆的定位、性质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丝绸类博物馆地区分布不均衡,民办博物馆占比很大,存在展示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等问题。大型丝绸类博物馆在文物展示和管理方面重视对研究方法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其他丝绸类特色场馆也是推动丝绸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提出了丝绸类博物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