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沸沸扬扬的王铭铭事件中,学界认识到了浮躁学风所造成的危害,更加强调学术的规范和创新.但学术创新谈何容易!著名学者陈乐民教授曾经很坦率地说,一些自己颇为得意的观点、看法,前人早就想透了,"属于我的只是我思前想后由我自己想明白而已".  相似文献   

2.
我对自己的未来很不乐观,但对中国和人类的未来比较乐观。这可能与我的哲学仍然保留着某种启蒙精神和乐观精神有关,尽管这在今天的中国可能很不时髦  相似文献   

3.
5月1日,金老走了,走得从容坦然。《史学集刊》希望我写一点关于金老学术的字,以为纪念。我做金老助手22年,天天跟金老学习,金老的学术特点吃得比较透。我在金老95岁寿庆时写过一篇专门介绍金老学术的章,以《我的老师金景芳先生的学术精神》的题目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上。  相似文献   

4.
田双巨 《神州》2012,(9):137-137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为主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我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有关精神,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下面谈谈我对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回想近半个世纪前的大学时代,在我刚刚知道自己是壮族,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壮族的时候,徐松石的《泰族僮族粤族考》、《粤江流域人民史》使我茅塞顿开。几十年来,常伴我消磨时光的,就有徐先生的作,他那民主科学的学术思想,民族平等的人性情怀,有胆有识的创新思维,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常常能使人得到启迪。他所开创的“地名研究考证法”,  相似文献   

6.
杨秀峰 《神州》2011,(7S):100-1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实施创造性教育,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平常的日常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启蒙的教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曲家源先生在《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1期发表文章,对拙著《征服之梦——日本侵华战略》进行了评论。曲先生见多识广、文笔犀利,在百忙中披阅拙著,这是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又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曲先生的批评,导引我作了长久思考,我感到自己与曲先生的学术观...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家华罗庚一次应邀去国外讲学。他的开场白是这么说的:"我是来‘学讲’的,不是‘讲学’。"全场顿时掌声雷动。因为大家知道,讲学的"学",指学术理论",讲学",即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学讲"的"学",指学习,"学讲"是指自己学术理论不成熟,一边学一边讲。沈从文则是:"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样的开场白,往往赢得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9.
《南方人物周刊》2010,(10):64-64
亲爱的木木: 我在恰当的时候遇到了我的女王,我智勇双全地“go out and get her”。她爱笑,她的笑就像我对她的爱一样深不可测。有时候我逗她笑,有时候她自己逗自己笑,她笑起来很好看,眼睛是弯弯的。  相似文献   

10.
潘吉星 《世界汉学》2003,(2):113-119
2000年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史研究大师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2.9-1995.3.23)博士诞辰百年纪念。蒙中国科学史学会不弃,要我在这里发言,但我不想重谈他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因早已有人作了介绍。我想我们今天纪念他的最好行动是学习他如何研究中国科学史,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要学习他,就要了解使他取得学术成就的个人素质、治学经验和研究方法,这是我要谈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徐光耀 《炎黄春秋》2002,(11):54-57
孙犁的去世是在意料之中的。因有精神准备,说不上很悲伤,但心里真疼啊。我非常崇拜孙犁。我对他的崇拜也有点小名气,毛泽东讥讽延安早期的文人“言必称希腊”,我不懂希腊,自己没学问,就言必称孙犁,常在会上拿他的话当我的话说。其实,我与孙犁接触很少,我崇拜他主要出于作品。  相似文献   

12.
《史学集刊》2006,(4):F0003-F0003
今年是《史学集刊》创刊50周年。50年前,这份学术刊物刚诞生时,即标举实事求是、探索创新的学术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传承学术薪火为旨要,以弘扬历史文化为皓的,孜孜追求学术研究的至臻境界,未曾稍懈。其间虽因故停刊,但1981年复刊后仍秉承初创时的办刊理路,不随波逐流,不趋时媚俗,惟学术质量至上,惟学术精神是求,于澹泊中践行求真、求实的学术真谛,为学界同人倾心营造纯洁雅致的学术家园。全体编辑人员愿继续奉此为圭臬,一如既往地为史学研究搭建进步的学术阶梯。  相似文献   

13.
陈又新 《浙江方志》2001,(6):11-13,7
《温州年鉴》1998年创刊,至今共出了四卷。由于工作起步较晚,《温州年鉴》还处于定型阶段,但力创特色的目标是明确的。总结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把自己的编纂思想归纳为“解放思想、以人为本、特色创新、与时俱进”16个字。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南开大学史学家丛书研讨会”,一些德高望重的资深史学前辈在赞誉这套史学家丛书出版的同时.感慨时下国内学术浮躁之风日盛,每年出版的所谓学术著作数以万计,但真正能够流传百世的虽不能说是“寥若晨星”,但鱼目混珠者肯定不是“区区之数”。他们的发言慷  相似文献   

15.
郑文林 《百年潮》2012,(7):63-66
正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也是一位策划和组织了《大藏经》等多部学术大著作的学术出版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有幸和他交往,多次聆听他关于学术出版的精辟言论和教诲,并在工作中得到他许多帮助,至今难以忘怀。"文化大革命"前我就听过任先生的课,和他开过会,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文化大革命"后,我又和任先生开过会,我们认识了,但并不熟悉。我和他熟悉起来是从1987年召开的第二次中日佛教学术讨论会上开始的。中日佛教学术讨论会是由日本中外日报社  相似文献   

16.
第二轮修志陆续在全国展开,续志工作面临三个问题:是重修还是续修;是资料书还是学术作;遵从规范还是鼓励创新。  相似文献   

17.
郑建利 《神州》2012,(15):75-76
学校肩负着培养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作为学校主力学科的语文课堂教学,因其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实施语文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因病在外休养,获知大年同志不幸去世的消息较迟。我回忆,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他80大寿的纪念会上。次年我自己就患病住院了。后来我外出休养,行前向他电话告辞,他嘱我好好养病,并问及手头有什么工作。此后就没有联系了。今春得知不幸的消息后,感触很多。大年同志从事和领导近代史研究数十年,他在学术和学科建设上的建树很多,但我手边没有任何字材料,所以只能就记忆写一点与我有些关系的他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以表示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19.
三晋文化是大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以为,研究这些特点。对于了解三晋文化的本质和它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对解决今天现实问题也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沧桑》2008,(4):129-129
前些年学术界关于人文底蕴与学术创新的关系的讨论,是在概念模糊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尹保云在《人文底蕴与学术创新的关系》一文中想说明的是: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与整个社会精神的变化相关。它的繁荣不可一蹴而就,是急不得的。无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