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于二世而亡,其速亡之因素一直被探讨,原因诸多。而秦的暴政之探讨在柳宗元的封建论中已有概详。中国历史认识对于秦朝速亡的考察基本上还停留在这个层面。但实际上,秦二世而亡在暴政的表象下隐藏诸多线索给后人以警示,而制度层面上的失败是探讨其深层原因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法家思想在人性恶且永不可改变的前提下主张君主绝对专制,立法则主张"重刑轻罪",暴政由此而生,导致灭亡。认为秦朝灭亡与法家法律思想无关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荒唐岁月多荒唐,猪耳可当飞机场。板话写下直历史,警示后人切莫忘。  相似文献   

4.
塔西佗以传统“年代记”体裁写作自奥古斯都到图密善统治时期的历史。他的历史探讨最深刻的人性与政治的关系,以此论证元首政体的好坏与统治者品性之间的联系。塔西佗的政治生涯大部分在图密善时代度过,在图拉真统治时期开始写作历史。图密善的暴政使他对历史写作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而暴政带来的影响使他希望通过历史写作给贵族阶层提供政治教诲,培育政治上的审慎美德,以便服务于国家。历史写作上的谨慎和提供教诲的愿望,使他放弃了当时流行的皇帝传记体裁而选择传统“年代记”体裁。尽管“年代记”与皇帝传记一样,都把皇帝作为叙述中心,但塔西佗研究的重点是皇帝的统治技巧、计谋和贵族阶层对此的回应,这种叙述体裁的选择因而也是其写作意图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褚新国 《史学集刊》2005,4(4):96-101
塔西佗史学的生成背景是宏富的,史学目的则与其复杂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具有极其深远而又宽泛的历史意蕴。塔西佗史学创作的目的大致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对暴君、暴政的深刻反省和批判;见证时代的幸福;探究帝制的形成、实质以及国家和民众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6.
边缘爆发力     
《华夏地理》2008,(2):132-153
尽管因地处穷乡而孤立隔绝,因宗教信仰而饱受排斥,因塔利班的暴政而惨遭迫害,哈扎拉人却有可能成为照亮阿富汗复兴之路的火种。  相似文献   

7.
隋末安徽农民起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末安徽农民起义,起于隋末至于唐初,贯穿于隋朱农民大起义的前后;遍及淮河南北、江淮之间及江南州县;其中,两淮区域是重点.作为隋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动摇并改造隋末役重劳民而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的暴政、以及由此调整封建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家政治与秦的兴亡李沛明秦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攻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其崛起之快,令人吃惊;但仅维持15年即灭于农民起义,其倾覆之速,亦令人瞠目。中学历史教材中,论秦之兴,以商秧变法的作用为其因;述秦之亡,则以秦的暴政为其源。这对...  相似文献   

9.
闾左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闾左臆解辛德勇《史记·陈涉世家》载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渔阳”,此举激使陈胜、吴广率领九百名“闾左”戍卒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武力反抗秦朝暴政,随后天下云集响应,群起而倾覆嬴秦。“闾左”一词见称于具体的历史活动,仅此一例。虽然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0.
"疠迁所"是秦统治者为隔离麻风病患者而设置的地方,但疠迁所又不仅仅是一个传染病隔离场所,它的存在从侧面折射了疠疾自身的邪恶之至,"迁"作为一种历史的刑罚更是揭露了"疠迁所"曾是秦统治者惩处疠者的地方,秦之暴政酿成的人间惨剧,史籍多有记载,"疠迁所"只是其中的一幕而已,从这个角度看"疠迁所"又是秦残暴统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柯云  育欣 《文史天地》2004,(11):27-29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近似荒唐而又真实的文史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谈民国初年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辛亥革命失败后,随着袁世凱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全国各地普遍地发生着兵变和反军阀暴政的斗争。根据不完备资料的统计,1912年在山东、河南、奉天、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都发生过兵变。反军阀暴政的活动也同时在各地农村中迅速地发展:1913年1月初,袁世凱即因湖南省“盗贼如麻”而电令实行“清鄉政策”,同年12月,河南都督张镇芳也以“共和初建,民气嚣张,地痞流氓,乘机滋,‘匪’势蔓延日甚”,而“厘定清鄉章程,令行各属并委员催办”,1914年3月间,山西盂鄉民发动过抗税暴动,而1912——1914年在河南开始由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乃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巨的一次反军阀暴政的斗  相似文献   

13.
薄亚达 《文史精华》2011,(6):44-53,1
文革荒唐岁月中,在各派纷演闹剧的同时,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斗争也在北大轰响。北大副校长、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周培源被深卷其中,并成为与以聂元梓为代表的造反派斗争的一面旗帜。最终造孽者被带上历史的批判台,历史潮流重归正常。  相似文献   

14.
道光末年,澳督亚马留被杀而引发中葡冲突。两广总督徐广缙在处理亚马留事件中的形象,一直被学者视为懦弱无能。实际上他在亚马留事件后布兵设防以及与葡萄牙等国之间的信函交涉等言行符合当时历史情境。徐广缙基本做到了积极应对、坚持原则,有着正面形象,而后人基于他对亚马留早期暴政隐忍等原因,又逐渐模糊了其形象。  相似文献   

15.
柯云 《文史月刊》2003,(1):45-45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荒唐至极的故事。之所以这样说,因为笔者是亲历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约两千年以来,"焚书坑儒"这一传统历史名词一直为学术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秦始皇的暴政,是其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秦始皇一直以来备受抨击的一大罪状。本文综合前人观点,在此做浅要分析,得出不同观点,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初采取的是文化兼容政策,而"焚书坑儒"事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儒家文化的拘泥性,其二是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残余的旧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在文化思想领域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郭家宏 《史学集刊》2007,2(2):50-56
从美国独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这32年时间内,英国调整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受工业革命以及福音教派运动的影响,英国政府改变了过去那种赤裸裸的殖民掠夺、殖民压迫政策,而在表面上代之以为土著人殖民地建立良好的政府,消除暴政、杜绝腐败、发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对印度殖民新的统治体制的形成,对于英帝国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素常人间称谓:小姐、同志、老板。此一时,彼一时,荒唐奇诡的变迁异化,令人匪夷所思,却无奈已成为一种历史。小姐。在中国,这个称谓对象的改变,虽不是现代才有的事,却在现代推向另类极端。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政绩卓著的封建皇帝,他曾亲自经历过元朝的暴政,深感“元政渎扰”,“旧政不便”,“元制不足法”。因此,他在执政后,十分注意强化封建法制,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朱元璋强化封建法制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以猛治国”,即“重典”治国。他认为,必须用“重典”,才能使“事权归于朝廷”,以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这是制定明律的指导思想。第二,重视犯罪的预防。朱元璋在“张刑制以齐之”的同时,始终贯串着“警省”臣民的预防犯罪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朱刚 《中华文史论丛》2005,(80):295-313
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崩,在向太后的主持下,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继承了皇位,北宋的历史从此进入以奢侈荒唐着称的徽宗朝。坐上皇位的徽宗写了五首诗来悼念哲宗,其中有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