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虎通.三军.论受兵还兵》:“王命法年卅受兵何?重绝人世也。师行不必反,战不必胜,故须其有世嗣也。”陈立《疏证》:“故未至三十不受兵者,所以重绝人世也。”  相似文献   

2.
王跃飞 《沧桑》2009,(4):43-45
湘鄂西苏区形成后,湘鄂西党组织便遇到了如何解决根据地的物质交流,克服经济和财政困难,保证苏区和红军的供给等问题。湘鄂西特委不断总结自己的斗争经验,不断清除“左”倾经济政策的影响,始终把商业工作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从实际出发,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苏区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前言横溪旺川太平天国攻城壁画是一幅革命武裝战胜反革命武装的战役写真,是太平軍战士以兵画兵的为当时革命斗爭服务的人民艺术。它全面的描绘了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山城攻守战,更集中地表現了太平軍在东门附近云梯登城胜利开始的情况,虽然交手战注在紧張地进行着,但是城头上一个反动头子的脑袋已經被太平軍登城战士砍落城下,另一个反动官員已經右手持旂,长跪求降了,强烈地使人們感觉一个全面胜利的漂亮仗很快就要成功了。北門开着,“百姓”(壁画上注明百姓二  相似文献   

4.
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天国北伐军 ,于 185 3年 5月中旬从浦口登岸北上 ,6月中旬进入河南 ,7月初在汜水巩县渡过黄河 ,克温县 ,进入怀庆府 (今沁阳 )。尾追而来的江宁将军托明阿、贵州提督善禄、已革都统西凌阿 ,相继渡过黄河 ;内阁学士胜保自扬州继至 ,他们屯在东面。从山东、直隶来的兵屯在东北。从山西、陕西调来的兵屯在北面。加上最后来清化镇 (今博爱县 )的钦差大臣大学士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带的兵总数约达二万人。太平军在怀庆城下打的是一场很特殊的“攻守战” ,对守城的清方兵勇要攻 ,但对来援的清兵要守。他们利用汤帝庙房屋…  相似文献   

5.
隋时,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其厥稽部渠长突地稽率粟末八部胜兵自扶余城西北"举部落"内附.然近世史家述此或有称"举落"而不云"举部落"者.如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卷16<族俗考>云:"隋开皇中,其酋帅突地稽与高丽战,不胜,乃率八部胜兵千余人,自扶余城西北举落内附."  相似文献   

6.
正一代名将戚继光于明嘉靖中后期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靖海澄边的彪炳功勋一直为华夏儿女所铭记,但世人熟知的往往是他选练义乌兵建立"戚家军"、创立适应南方薮泽地形的"鸳鸯阵"以及作战英勇等方面事迹,而对他重视情报、"先知"情报以胜敌的作战方法知之不多。面对阴险狡诈的倭寇,戚继光曾振聋发聩地指出,那些不明敌情而只会打硬拼式的"舍命战"和"糊涂战"的指挥官,只  相似文献   

7.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救济日俄战灾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子华 《清史研究》2005,5082(2):62-68
日俄战争爆发后,为“医治战地因战被伤之战国及局外兵民,救护战地之无关战事因战被难人民”,1904年3月10日,中、英、法、德、美五国在上海发起成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筹款募捐,添设分会,实施救援。三年中,救护出险、收治伤病、留养资遣、赈济安置总人数达46·7万人,谱写出一曲国际人道主义的颂歌。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曾被西方称为“文明之战”,战争结束已逾一百年,仍有不少人觉得欧洲战场与中国相距甚远,与中国无多大关系。实际上,一战与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息息相关。英国、法国、俄国等协约国成员分别从中国招募了近30万劳工远赴欧洲战场,实际上获得了北洋政府的保障与支持。为了收复被德国和日本侵占的青岛,北洋政府通过“以工代兵”的方式参与到国际体系中。虽然华工参与了一战,但是他们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近些年,随着学界对中国劳工远赴欧洲战场的相关历史资料以及留存实物展开深入研究,华工对一战的贡献才为世人所知并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白奥宇 《炎黄春秋》2023,(11):72-76
平津战役中,前线指挥员们经过实际调查、综合分析、集思广议,在大战前夕及时谏言——向中央军委提出了转兵天津的建议,从而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攻克敌重兵设防大城市的先例,成为人民解放军城市战经典之作。由此可见战争谋略在战役中的凸现作用,正所谓“棋高一着转乾坤”。这一胜利,也充分体现出我党我军的卓越指挥家们善于从战场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0.
开封斗鸡     
开封斗鸡常兵1993年农历四月初一,斗鸡大赛(热坑)在汴京公园拉下帷幕。贾宪斌的一只“二风”个鸡,历经三次预赛及正月初二、二月二、三月三等(凉坑)淘汰赛,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登上了“斗鸡王”宝座。前不久,笔者拜访了贾宪斌。老贾年近五旬,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1.
新英格兰民兵制度是英裔移民将英国中世纪的历史传统复制和更新的结果,这一制度将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培养成武装待命的士兵,他们那种为自身利益而战的自主性在独立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始于日本中世末期的“兵农分离”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阶层演变。然而“兵农分离”并非是靠丰臣秀吉的一纸命令所完成的。在战国初期,“兵”与“农”就由于其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开始分离。政治上,大名成长及农民斗争的加剧导致了武士与农民的分化;经济上,由于农业新技术使用、生产力提高使得庄园制解体,从而导致在地中小领主丧失独立性,成为大名家臣;军事上,枪的传入改变了日本战争模式,足轻武士被大量使用,步兵集团战、规模战为职业军人的产生提出要求,武士从而脱离生产。因此“兵”与“农”分离持续了战国时代的一个世纪左右,最终丰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政权分别用命令与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近世武士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3.
论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千余年来一直流传在我国广大人民中间。因为它不仅是一次“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獲勝”的出色的战争,而且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一次伟大的正义战争。本来,在淝水之战发生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便已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因为自从公元三一六年(晋愍帝建兴四年)西晋王朝被匈奴兵摧毁后,以琅玡王司马睿为首的残存的晋朝统治集团,便退保江南,依靠了南迁的北方大族王導、王敦、周顗、刁协和南方大族顧荣、贺循等人的拥护与支持,在建康(今南京)再建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权,来推  相似文献   

14.
采石之战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采石渡江战斗。至正十五年六月初一(1355年7月10日),朱元璋率万余兵将,自和州东渡大江,夺得采石镇。第二阶段是以采石镇作为立足江南的桥头堡,迅速挥师南下,夺取和保卫太平府治姑孰城,直到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与元军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俘元降卒近万人,元将蛮子海牙、康茂才败走集庆(今南京)。从此,姑孰城成了朱元璋开拓江南、北定中原,争霸全国的根据地,采石之战是朱元璋开国称帝迈出的重要一步。如果没有成功的采石渡江之战,如果没有富饶的太时府作为可靠的后方,朱元璋就不能“杀尽江南百万兵”,更不能“要与西风战一场”。为了详细论述采石战役在建立明王朝中所起的历史作用,试从下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长河 《安徽史学》2008,4(2):115-121
1917年8月至1918年初,以皖系段祺瑞为首的北京政府为了夺取湖南进而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派北洋军南下,发动了第一次攻湘之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论述这一段重要史实:一、湘督易人与湘战爆发;二、两广援湘与衡宝之战;三、和战之争;四、收复岳阳与惩办傅、周.  相似文献   

16.
日寇占领武汉期间,汉口为其政治、军事、经济及特务中心,中山大道自六渡桥以下至旧法租界之两侧商店,多为日本侨民占据,经营各种商业.日本兵则在人行道上穿梭往来,趾高气扬.中国老百姓富有者则居住于旧法租界,贫穷者居住于汉正街一带之难民区,避免碰见日本兵.以免受气.  相似文献   

17.
乔宇 《史志学刊》2023,(1):4-18
客兵是明代九边防守军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之过程与明代军事制度的变化紧密联系。明初,客兵多指调往他卫戍守的卫所旗军,其与土兵和当地的卫所军相区别。明中叶以后,随着边防形势的紧张,客兵逐渐变成了既包含卫所旗军又包含募兵的开放性概念。客兵的身份也可以实现由“客”向“主”的转化。因此,《明史·兵志三》《明史·食货志六》以及《崇祯长编》中对客兵概念的界定皆是单一且不准确的。正统至正德时期,明廷不支持大规模使用客兵。嘉靖以后,蒙古俺答部向东进犯宣大京师蓟镇等要地,明廷被迫以营为编制大规模调动客兵戍守东部边镇,西北边镇仍以主兵作为防御主力。然而,大量客兵的聚集对军饷供应及驻地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嘉靖后期,明廷采取减客兵、练主兵的措施试图减少客兵的使用,但收效甚微。万历后期辽战爆发,客兵与辽人矛盾日益激化,但冲突很快随着辽东的沦陷而告终,客兵依旧参与重要军事行动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泛开展了以“兵演兵、兵唱兵、兵面兵、兵写兵、兵舞兵”为主要内容的“五兵活动”。“五兵活动”既拥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这一活动形式不仅对当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事业建设和兵团自身的发展壮大产生了重要作用,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狼兵"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地方武装。本文认为狼兵是由广西土司组建的以"狼人"为主体的土兵,其中"猺獞"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狼兵有其独特的编制系统,以英勇善战著称。从明中期到清中期,狼兵曾奉命镇压广西、广东、江西等地瑶族、壮族、黎族和汉族的起义或反叛,参加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并在桂东、粤西驻防屯垦,对维护明、清王朝在当地的统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到清代后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狼兵逐渐变成"狼民",并被壮、瑶、汉等民族所同化。  相似文献   

20.
吴佑和在《南充师院学报》1985年第3期撰文认为,有人把“赤壁之战”改称“乌林之战”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他根据《三国志·吴志·吴志传》中一段为人所忽略的史料看,“赤壁之战”应为“江汉之战”。首先,孙、刘联军继赤壁初胜后,又组织了乌林火攻战,水陆并进,占夷陵,围江陵,奋战不已。孙权、张昭在淮南开辟第二战场,迫使曹操自荆州撤兵。在江汉地区有一连串的战役行动,其整体性是不可分的。所以说,“赤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