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0年实际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李立三秘会鲁迅。 李立三:“为确保先生的安全,我们会派专人保护,并且还可以给先生专门发手枪,以防不测。” 鲁迅:“我不会打枪,要打枪可能打不到敌人,反而打了自己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加强 《古今谈》2006,(3):34-36
寻找鲁迅,如不得要领,易在寻找中走失自己。友人要鲁迅写点东西,遂有了惊世之篇《狂人日记》,大地震动。刘半农断言鲁迅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赠给他一个条幅:托尼流派,魏晋文章。  相似文献   

3.
悠蓝 《文史博览》2009,(12):38-40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他的收藏不但涉猎很广,而且造诣很深。 鲁迅是个藏书家。早在日本求学时,就喜欢逛神田町旧书店和银座丸善书屋,买回了大量古旧书籍,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911年,鲁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搜集古旧图书的兴趣更浓了,许多书商常抱着书去找他求售。  相似文献   

4.
悠蓝 《湖南文史》2009,(12):38-40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他的收藏不但涉猎很广,而且造诣很深。 鲁迅是个藏书家。早在日本求学时,就喜欢逛神田町旧书店和银座丸善书屋,买回了大量古旧书籍,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911年,鲁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搜集古旧图书的兴趣更浓了,许多书商常抱着书去找他求售。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文学与政治关系问题似乎成了一个难题,本文通过鲁迅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说明鲁迅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在现代文学与思想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中外诗学史上则成就了立法诗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没有到过湖南,更未曾涉足邵阳,与他有过交往的邵阳人也不多,在鲁迅笔下有过记载的邵阳人只有石民、刘百昭、李式相三人。  相似文献   

7.
鲁迅一生没有到过湖南,更未曾涉足邵阳,与他有过交往的邵阳人也不多,在鲁迅笔下有过记载的邵阳人只有石民、刘百昭、李式相三人。  相似文献   

8.
王福和 《古今谈》2006,(1):14-18
1834年的俄罗斯和1918年的中国文坛,分别诞生了两部名字相同、文体相同、人物相同、风格相同的伟大作品——《狂人日记》。由于是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前,中国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在后,因此,自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之日起,关于两部小说的影响与被影响,借鉴与被借鉴的学术研究就从未停止过。两部同名、同文体、同人物、同风格的“狂人”小说,就此成为中外文学交流中“直接影响”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9.
王锦思 《纵横》2012,(3):46-48
只要上过中学的人,都学习过鲁迅的《呐喊·自序》和《藤野先生》,里面记载了鲁迅在日本学医期间,因为看了记载有日军屠杀中国人,自己的同胞却麻木围观、甚至拍手叫好的幻灯片,遂决心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文学道路。这张改变鲁迅命运,乃至改变中国文学史的幻灯片是什么样的?许多人并没有见过。此前,也有学者对这张幻灯片进行过推论和分析,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开我们心中的迷惑。  相似文献   

10.
晓何 《文史春秋》2012,(8):27-33
成仿吾是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文学家、教育家,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成仿吾和鲁迅之间,曾经有过一段历史恩怨。成仿吾曾对鲁迅提出过激烈的批评,鲁迅也给予反击,两人之间发生过笔战。最后,在共同的革命目标之下,两人消除了误会,成为革命的战友。  相似文献   

11.
论鲁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迅的学史研究方法是以“史识”为核心、以揭示学史之内在演进逻辑为目的的,他对当时出版的各种学史都不满意,认为要么是“奴才家法”,要么是“资料长编”,打算编撰一部“简明可靠”而又有“史识”的学史。他的学史没有编成,但他留下的学史编撰提纲,体现了一位思想家的深刻见解和革命家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且对他及其作品的关注点丰富多样,已渗入到文学传播的各个层面。然而,在众多研究鲁迅的学者文人,尤其是著名文人中,却鲜有人从图像符号的角度出发去探寻鲁迅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拟从从图像符号的角度出发,对鲁迅文学的图像符号意义进行探究,深入挖掘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叶亭四迷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在日本文学史中曾被埋没多年。同样,在中日两国的鲁研界,谈及对鲁迅产生影响的日本作家,二叶亭也不在其列。但是二叶亭在鲁迅留日期间发表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及文论的译文,这成为鲁迅通往俄罗斯文学道路上的一座重要的桥粱。在小说创作上,因为中日两国近代社会变革和小说流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二叶亭作为筚路蓝缕者,替鲁迅完成了过渡期的挣扎和探索,使鲁迅在高于历史的平台上起步,一举奠定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陈漱渝 《纵横》2011,(8):4-14
鲁迅一生助人甚多,特别是帮助弱势群体和文学青年。他的“人生计划”就是“随时为大家想想,谋点利益”(1935年12月14日致周剑英信);又说:“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1926年12月16日致许广平信)鲁迅为人力车夫包扎伤口的故事,为女佣王阿花赎身的故事,以及甘为文学青年当梯子、当垫脚石的许多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5.
提起昔日上海的内山书店,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鲁迅常来此购书、会客,并一度在此避难.根据资料显示,鲁迅去内山书店五百次以上,购书达千册之多.鲁迅的座谈,不但对读书人的精神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日文化的交流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鲜为人知的是,鲁迅频繁去书店,除了买书还有个目的,那就是去会见他的一位日本女友人.  相似文献   

16.
宁愈球 《文史春秋》2009,(11):40-43
广西合浦,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自古以来地灵人杰,才子辈出。曾经做过鲁迅先生弟子的岑麒祥教授,就是当代合浦人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鲁人 《湖南文史》2012,(9):40-40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说:“鲁迅对人,多喜欢给予绰号。”笔者看了一些,发现鲁迅真的是颇喜欢给人起绰号。鲁迅的祖父因贿考入狱后,家境便开始每况愈下了。一次,鲁迅二兄弟用压岁钱买了一本画谱,三弟周建人将这事对父亲说了。父亲看过书虽未说什么,却让鲁迅挺不高兴,于是,便给三弟起了绰号叫“谗人”。  相似文献   

18.
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翻译、评介了夏目漱石的许多文章,深受夏目漱石余裕文学观的影响。余裕文学观不仅是鲁迅看取日本文学的重要标尺,而且也是他理解文学与人生现实关系的内在原则之一。鲁迅的《藤野先生》与夏目漱石的《克莱喀先生》都是对留学时期师长的回忆性文章,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二人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个性心理的悬殊,《藤野先生》与《克莱喀先生》又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北京的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时期的鲁迅有着多重文化身份:政府职员、大学讲师、自由作家、编辑家和文学活动家。操异乡口音的官吏,阔别多年旧地重游的老主顾……对于这样一位新文化倡导者和捍卫者,他的身份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是精英式的。  相似文献   

20.
叶淑穗 《纵横》2011,(9):20-24
2011年4月,我送走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同志。从事鲁迅文物工作55年,我亲手送走了鲁迅的六位亲人,其中最使我心痛的是43年前——1968年3月,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的辞世。在这几十年间,我曾亲手接过他们母子交给我的一件件鲁迅的文稿、信件、书籍等遗物。我从他们那里认识了生活中的鲁迅,了解了这些文物的经历及珍贵价值,更得知了他们为保存这些文物所付出的无数艰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