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女孩,大家都认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刚入学,被教师看作“笨”孩子,后来被迫转学;初二时第一次物理小测验,她只得了四十几分;当时学校组织的周末奥赛班的辅导,她不止一次地逃过学……然而,面对孩子的这些情况,家长不是盲目地责备、不择方式地施加压力,而是启发、引导、帮助。孩子的成绩一步步提高,到高三时,她在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回了一等奖、女生特别奖,并被保送北大物理系学习。从小学到大学,家长从不反对她玩,更不逼她学习。受爸爸影响,她成了漫画迷、电子游戏迷、“三国”迷、金庸迷……但这些从不耽误她的学业。2001年她以在校生的身份申请到美国去攻读物理学博士,结果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佐治亚理工等8所顶尖大学分别寄来了录取通知书,2001年仲夏,她跨进了哈佛大学的大门,开始了她的“攻博”历程。  相似文献   

2.
曹文轩是北大教授、博导,是作家,是才子,是诗人。他有着一双清亮亮的眼睛,因此他眼中的世界是清澈如水的诗一样的世界,他笔下的家园是流淌着轻风流水的梦一样的天堂。读他的纯美小说系列,农村长大的孩子,会怀念;城市长大的孩子,会向往,每个人都会被他所描述的世界感动。  相似文献   

3.
继“独董门”后,经济学家邹恒甫再次爆料老东家。8月21日,他在微博上称,“北大院长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只耍看到漂亮服务晁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奸淫。北大教授系主任也不例外,所以,梦桃源生意火爆。除了邹恒甫,北大淫棍太多。”这条微博被网友疯狂转发。  相似文献   

4.
来信     
赤子之心跃然纸上我无法确认,将丘成桐作为封面人物之后,本期杂志会不会被禁止进入北大校园。但我确信,“五四”精神尚未泯灭的北大,依然有坦然面对和包容一切的雅量。未曾料到丘成桐给中国教育界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了他在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蔡元培与北大是紧密联系、难以分割的。提起北大,蔡元培是其校史上的一座高峰,此后近百年历任校长无一人能超越他的声望。在蔡元培掌校后,北大才转变为今天人们心目中开风气之先、自由包容的"北大"——可以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北大"。而提到蔡元培,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北大校长、教育家。"思想自由、  相似文献   

6.
李清菊 《神州》2013,(8):202-202
课标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被看成"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凝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因此,要抓好学生学习中的三动,三动是指:动口,动脑,动手。并做好以下变化。一、物理学习中的动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物理素养的重要内容,是物理学习的任务之一,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动口应由传统教学中的说概念,说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名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固然以内在因素为首要,然亦多有外缘背景。章士钊曾云"名士亦须拉缆人",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凭借相互间的提携、扶持而跻身名流。1917年,梁漱溟报考北京大学,没有考上。但是,前一年梁氏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究元决疑论》,以近代西方学说阐扬印度佛家理论。蔡元培读后,认为他功底很好,前途无量。当他得知梁没有被北大录取时,甚为惋惜,说:"梁漱溟想当学生没有资格,那就请他到北大来当教授吧!"于是,梁漱溟被聘来北大主持印度哲学讲习。试想,如果当初没有蔡元培的"不拘一格录人才",何来日后的"一代大儒"梁漱溟?语言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先生早  相似文献   

8.
先生名国桢,字刚主,原籍河南安阳,1901年夏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由于家道的中衰,他没有正式上学,仅念过几年私塾,只是在祖母的教导下,走上了酷嗜诗文的道路。他1911年春到北京考学,因未学过英文、算术、物理,一连三年报考北大文科,都未考中。此后,他发愤钻研古文知识,终于在1925年考上了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这期间,他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钱穆教授于1990年8月31日在台北病逝,享年96岁。钱穆教授是我抗战前在北大史学系学习时的老师,今闻他的谢世,悲痛异常!不禁使我想起他在北大红楼任教时的情况。今将我所了解的他的事迹略述如下: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他还在上中学时,因反对中学开设修身课,被同学们推选为代表,向学校当局交涉,要求取消修身课。学校负责人说,谁反对修身课,可以签名,钱穆挺身而出,首先签名。不意他一人签名后,学校当局便宣布停止签名,结果签名单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学校当局便把他一人开除学籍。时已临毕业考试之际,他既无权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10.
尹洁 《环球人物》2013,(8):18-21
这位经济学家称,他本不是乐观派,但别人都悲观,他的客观就变成了乐观在北京八大处附近的两会代表驻地,坐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面前的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面容略显疲惫。年过六旬的他除了上会,还在北大讲授公开课。他的课在北大是有名的拥挤,即使  相似文献   

11.
正1963年,我考入北大技术物理系。自1966年6月至1970年3月,在北大全程参与了这个时期的北大"文革"运动。1967年8月17日北大井冈山兵团成立后,不承认校"文化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校"文革")是领导全校的权力机构。因此在1968年的北大武斗时期,校"文革"和新北大北京公社是支持北大聂元梓一派势力的两个机构。校"文革"是北大权力机  相似文献   

12.
言射 《文史天地》2008,(10):9-11
提起蔡元培,人们首先想到他是北大校长,是毛泽东所赞誉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他在北大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过,存巨大的光环下,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刺客。  相似文献   

13.
方继孝 《纵横》2008,(1):40-43
学贯中西、成就卓著的叶公超,擅长书法、绘画,又是著名的新月派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他先后在清华、北大及西南联大任教,钱锺书、季羡林等人都曾受过他的指点。一场毛公鼎风波,迫使他弃学从政,步入外交界,被友人叹为"时代的错误"。历经多姿多彩的学者生涯、春风得意的官场生活和被逐出政坛的平淡岁月,晚年叶公超喟叹自己是"悲剧的主角"。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在《我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中描述到:“那个时候的北大,是一个‘自由王国’。蔡元培到北大以后,开课并不是先有一个预订的表,然后拉着教师去讲,而是让教师说出他们的研究题目,就把这个题目作为一门课。对于教师说,功课表真是活了。他所教的课,就是他的研究题目,他可以随时把他研究的新成就充实到课程的内容里去,也可以用在讲课时所发现的问题发展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16年冬主掌北大的蔡元培,虽为一校之长,但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他也因此博得了“好人”的称号。但是,他绝不是世俗的“滥好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是绝不让步的。关于这一点,有很多故事流传后世。其中,老北大人津津乐道是这样一个故事:1930年,国民党某省政府改组,一个北大同学请蔡元培向蒋介石推荐人选,并托老同学联名致电蔡先生促成。蔡元培很快回了电,电文只一句话:“我不长朕即国家之焰”。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大问题上的不妥协。其实,最能表现蔡先生学人风范的,还是他在五四运动期间为国家、为学生不屈服的大义举动…  相似文献   

16.
马句 《百年潮》2014,(2):49-55
正1946年至1948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运动,对胡适校长的言行很关注。他在学生集会上的讲话,我大多在场;他在北平的讲演、发表的文章、记者采访他的报道,我都注意看。他在北大的往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几位北大老同学多  相似文献   

17.
下篇:在北京大学十、众望所归胡适离开中国公学后,曾就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为振兴北大立下汗马功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临危受命,担任中国驻美大使,为争取美国援助、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作出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蒋梦麟因为担任行政院秘书长,按照《大学组织法》必须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于是,远在美国的胡适就成了北大校长的最佳人选。1945年9月3日,教育部长朱家骅致电胡适,表示北大校长"非兄莫属",在他回来就任之前,由傅斯年暂时代理校务。  相似文献   

18.
张家康 《百年潮》2013,(12):4-9
1918年8月15日,青年毛泽东为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的事,由长沙乘火车赴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湖南的长途之旅。他没有去法国,而选择留在北京。10月,经恩师杨昌济的介绍,他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新闻纸阅览室书记。在北大不到半年的时光,毛泽东读了很多书刊,接触了很多的人和事,这个过程和影响,一直深植于他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19.
正1972年10月,我从中宣部宁夏"五七干校"分配到新华社工作,与朱穆之相识。新华社所在地原是北洋军阀时期的"国会大院"。抗战胜利后,北大在此设立四院,先后作为先修班和文、法系科一年级新生校址。1947年我考入北大经济系后,曾在此就读过一年。我来大院工作时,穆之刚从新华社山西永济"五七干校"解放回社,恢复社长职务。他在"文革"开始就被"打倒",在社内隔离审查  相似文献   

20.
午夜10点。上完一天的课后,柳超美总算能从心底里缓口气了。他正踏上回家的班车。这段时间,他的内心饱受煎熬。伴随车身的晃荡,他的声音发颤:“我们8月份去过龙泉寺,把他带回来了。可他不干呐,还是要出家。”快一个月了,儿子柳智宇隐身在北京的寺庙中。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作为武汉华师一附中的高级物理教师,柳超美一生信奉的无非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眼下,“家”与“天下”就是难平。媒体、网络连日铺天盖地——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柳智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