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象的美德     
《南方人物周刊》2010,(1):78-78
亲爱的木木: Z 是我初恋男友,我们分手已经10年,现在各自有家庭。10年来我们联系很少,只偶尔互通短信,之后心情都要过好一段时间才能平复。最近他有事找我帮忙,联系多了,甚至还互通QQ. 结果问题来了,我总盼着能在QQ上见到他,看到他的头像挂在上面总是忍不住要和他聊一聊。和他聊天感觉很高兴,但这令我有犯罪感。我明白,只要能狠心忍一忍便不会有任何问题。我绝没有毁了自己家庭、破坏别人幸福的念头。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以为,爱情是非常困难的东西,美丽却又不可救药。疯子李书生的爱情错得厉害,他错误地爱上了自己的主治医生,还觉得这是十拿九稳的事。当他让我转交这封求爱信的时候,我替他感到绝望。他反复说,希望尽快得到对方的答复,他好准备之后的事,比如和家里人见个面,比如在某个酒店吃顿便饭,然后愉快地回到医院,他继续做他的疯子,她呢,还是他的主治医生。  相似文献   

3.
上回说起警队“印巴双煞”之一的PeterPannu意犹未尽,我觉得他算是个传奇人物,对他的观感也几番转折。未认识时,江湖传闻他对犯人随意拷打、严刑逼供、近乎枉法,又四处钻空子敛财贪污,我对他的观感几乎到了憎恨的程度。另一方面我又十分好奇,在当时的香港,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叫强俄巴.仁增多吉,他是1913年达赖喇嘛十三世派到英国伦敦上学的留学生,一共派了4个贵族子弟,他是其中之一。他在英国的诺菲利大学学电力专业,回来以后,于1936年在多底沟口建了一个小水电站。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我的第一个英文老师就是父亲,虽然他工作很忙,但坚持教我学英语,后来我师从西藏著名学者擦珠活佛学习藏语文,并请汉文老师教汉文,我父亲也都很支持。  相似文献   

5.
“名气如过眼云烟,花无百目红,我很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比我们早一两代的女明星有很多是自杀的,做高离在上的女明星并不快乐。我以前脾气很坏,但是我后来学会了一点,让男人走在前面,这是因为我老公我才学到的。我会让他先走,让他引领着我,  相似文献   

6.
我在卡罗尔学院执教的两年中,结识了一些美国朋友,万·海茨玛教授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去日本讲学一年,回国时他和夫人曾顺便到中国游览,在北京、桂林等地停留了几天。除对北京的空气污染略有微词之外,对中国印象很好,打算再来中国作较长时间的居留。我一到卡罗尔,他就主动找我交谈,邀请我和我妻子去他家观看幻灯片。这是他在中国时拍下的风景和民情风俗的照片。当晚他还邀请了一些邻居,介绍我们跟他们见面。看完后他夫人又以苹食饼相款待。海技玛是英语系的资深教授,讲英美文学。我去时,他在一个班讲第三世界文学,选7巴金的《家…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经常思念着一位三年前逝世的年逾九旬的英国老人。虽然我在他生前仅仅同他短短会晤过两次,而且对他大量的著作仅仅读过很少一部分,然而,他那和霭慈祥的形象,他的崇高的精神品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学术思想和辉煌巨著,却像巨大的磁石,时时引吸着我,令我永远难忘,始终充溢着对他无比敬佩和热爱之情。他就是世界著名的英国科学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1994年6月,正是英伦三岛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的季节,我驱车从伦敦出发,经过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农庄、牧场,穿过宁静清馨、建筑古…  相似文献   

8.
卢国模 《纵横》2010,(12):26-27
20世纪40年代,常有许多父亲的朋友到我家造访,梁漱溟伯伯也在其中。记得当时他人很清瘦,戴了一副金边眼镜,衣着朴素而古板——每次都很规整地穿一身长袍和黑马褂,一副不苟言笑的老夫子相。每逢他来时,我都是极其恭敬地对他行个90度鞠躬礼。他也极客气地点个头,偶尔对我微笑一下,但从不和我多说一句话,让我每次都感到很失望。  相似文献   

9.
刘英杰 《神州》2012,(16):346-346
小涛是去年我刚接手的三年级的一名学生。他性格暴躁,动不动就和同学打架。刚开始,也许由于才换老师,他想给老师留下个好印象,所以上课听讲比较认真,基本上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来,我就发现他上课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当我询问他时,他时常地以各种理由搪塞我。为了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0.
韩美林,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艺术大家。他从十二岁参加革命以来,历经坎坷磨难,然而他锲而不舍,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他对国家对民族一往情深,他说;“我始终坚信,我的路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上,发现赵燕军同学正酣然入梦,我慢慢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打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很机警地醒过来,但仍带着满脸困意。不用说,他昨天又在网吧里熬了个通宵。想想中考即将到来,而他仍然戒不掉网瘾,我的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上去抽他几个耳光,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只能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变得僵化,他的抵触情绪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牛年忆士元     
明知士元走了,永远地走了,可我每日晨昏在楼间散步时,常常不由自主地伫立在他曾经居住过的宿舍窗前,瞪大昏花的老眼,总想透过玻璃,看到他那高而瘦的身躯。尤其是己丑牛年顶着风寒到来之后,我如是者再,仿佛看到他仍在伏案笔耕。  相似文献   

13.
从来没有人,像孤独的先知耶利米这样咒诅自己的生日。他说,“愿我生的那日受咒诅!愿我母亲产我的那日不蒙福。”耶利米是一个报丧的先知,他预言以色列的毁灭,呼唤族人的悔改。他因传递的信息在国中受尽羞辱。所以他咒沮那些报喜的人。“给我父亲报信说‘你得了儿子’,使我父亲甚欢喜的,愿那人受咒诅!”  相似文献   

14.
灿烂的晨光透过玻璃窗照着书桌,我正在聚精会神伏案写作,书桌上的电话铃声叮叮地响个不停,放下笔,拿起听筒,传来低沉而凄凉的悲声:“我是郭化若的儿子,叫郭廷秋,我爸爸于11月26日4时17分逝世了,特向您报丧……”我问他家里设了灵堂没有,他说,设了,便告诉他准备去吊唁。放下听筒,重新拿起钢笔,却再也写不下去了,往事潮水一般地涌上心头。1938年夏天,我从上海到了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在一次集会上见到他,当时他刚刚担任中央军委一局局长不久。他虽是参加长征的红军老干部,但是面目清秀,文质彬彬,博览故籍,…  相似文献   

15.
今年四月七日上午卜时许,卜居永和市的张老乡长志韩光生打电话给我,说他收到本刊(《黔人》杂志)发出的信,已经写好一幅字,庆祝香港回归,希望我便中去他府上取回,因他年迈,近年几乎是足不出户。他老人家的情况,我很了解,的确婉谢一切应酬,多年已不出门,以便颐养天年,所以我立刻回答,如果他老人家认为方便,今天下午两点多钟到他府上,他老人家说可以,就此约定。我准时前往,婆婆(我们晚辈习惯上对志老夫人的尊称)开门,迎我进入客厅,特别给我沏了一杯茶。志老知我已到,很快出来。他说,麻烦我跑这一趟,甚感抱歉,同时拱…  相似文献   

16.
我必须在孩子出生前,为他起名。这样,第一眼见到他时,才知道怎样呼喊他。如果你只笼统叫一声“儿啊,乖乖”,整个病房的人都会转过头,略带嗔意地问,“谁叫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杨仁恺 《收藏家》2004,(11):28-34
1999年初冬,我应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之约,前往参加关于五代董源《溪岸图》的讨论,趁旅途之便,提前先去加州洛杉矶,回访友人劳继雄先生。在他的住所停留数日,然后由他陪同飞往东海岸纽约城。劳先生旅美有年,他是我老友谢稚柳的关门弟子,我们在“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相处8年,知之颇深,到他家里,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作画授徒,住宅环境相当舒适,有时为人们甄别古今书画,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忆父亲战斗在党的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生,我心潮难平。父亲用他的一生写满了对党的忠诚,从他的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无名英雄和他们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的历史。谨以此文表达我对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一个晚春的上午,我接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端木蕻良从武昌打来的电话,我被他亲切而又热情的话语所激动,电话一放,我马上要了一部小汽车直奔他下榻的东湖宾馆。端木蕻良同我哥哥吴视(诗人)曾是40年代的患难诗友,他们爱好相投,情同手足。可不幸的是,哥哥已于1982年2月12日病故,所以端木这次来汉特意约我会晤,以叙旧情,而这也正是我所渴望的。他鉴于同吾兄昔日之深交,欲畅叙于黄鹤楼笔会之际,以表怀念之忧。 我还是抗战时在重庆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到我哥哥谈到端木的佳作以及同他的友谊。当时我也十分欣赏…  相似文献   

20.
曾经伴随杨青同志工作数年的我.在他离世远行之际,我正患疾住在医院,未能前往最后见这位为大家所尊敬的老领导一面并为他作别送行,至今在内心里仍旧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