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电报通讯是清政府有效统治川藏地区、应对侵略的重要措施,也是宣示及维护主权的行为。文章较全面地分析了清末川藏地区电报通讯的由来及延展状况,并结合邮政,从电报线路的选择说明邮电建设与清政府加强对藏区统治是同步的。西藏地区建设电报通讯,不仅涉及到利权,更是中国政府行使主权的反映。通过对清末三个涉藏条约的分析,发现西藏地区架线通讯是清朝与英国"斗"出来的结果,是挽救对西藏地区的主权。清政府之所以不急于联线川藏而先建设拉萨至江孜电线,目的在于早日赎回英人架设的电线,取消英人已攫取的特权。川藏地区电报通讯说明,近现代通讯在边疆地区是因兵事而起,因兵事而延展。川藏地区电报只能采取官办官营而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这是清末发展边疆地区电讯业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赖晨 《文史春秋》2013,(11):30-33
目前史学界对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又名福州电气学塾、福州电报学堂、福州电气学堂、福州电报学塾)专文叙述极少,笔者经查阅相关史料,特撰小文对福建船政电报学堂的创建背景、学堂的开办、毕业生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一些爬梳整理。  相似文献   

3.
赖辰 《文史月刊》2014,(3):74-77
目前学术界对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又名福州电气学塾、福州电报学堂、福州电气学堂、福州电报学塾)还没有专文进行论述,笔者对相关史料进行爬梳整理,论述三个问题,即福建船政电报学堂的创建背景、开办情况、学堂的贡献,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长期侵略中国吉林乃至东北的过程中,不仅在军事上以武力野蛮屠杀,在经济上进行疯狂掠夺,同时,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抗日精神,对广大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政策。日本对我国东北的文化侵略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极其野蛮、残酷和不可忽视的。在十余年的殖民统治岁月里,日本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总是伴随着文化渗透和文化专制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划东北为九省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全国行政区域作了重大调整,特别是东北地区,将东北划分为九省。它的划分,在全国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将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划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安、辽北、松江、合江、嫩江、兴安九省,热河省仍恢复“九一八”事变前旧有境界,未列入东北新省区以内。东北划分为九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1945年8月前东北在日本伪满统治时期,省制划分混乱不堪。日本侵略者为了便于统治和压榨东北人民,在1943年以前,曾将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划分为十九个  相似文献   

6.
元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元王朝,明初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力壮大,因此,明朝对东北边疆的统治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明朝统治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和遗物有吉林阿什哈达摩崖和在黑龙江口附近特林地方建立的永宁寺碑。一、吉林阿什哈达摩崖  相似文献   

7.
清代东北官庄指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官庄、吉林官庄、黑龙江官庄、三陵官庄等。 从满族的社会发展、清朝整个东北官庄的设置和发展过程来看:官庄的生产关系,清前期是封建农奴制,后期是封建租佃制。 但具体到东北各地区的官庄设置时间,官庄劳动力的来源、社会经济情况的差异,以致奉天、吉林、黑龙江官庄的生产关系演变不同。奉天是由农奴制到租佃制;吉林和黑龙江开始奴隶制,而后才发展到农奴制,再演变为租佃制。这种认定和当前对东北官庄研究者发表的文章,理解和认识上有区别,不妥和错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初进技术开发咨询公司 我是1956年从部队复员到武汉电信局的,当时的通讯还是相当落后的,主要是通讯设备老化、陈旧,许多器材都还是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电话、电报靠半机械半人工操作,报房、话房打人海战术,电报科、长话科都有数百名员工,他们日以继夜轮班,应对逐年上升的工作量,劳动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张林 《满族研究》2005,(2):101-103
清代吉林“参禁”是东北封禁重要内容之一,经历康、雍、乾三个朝代,它充分体现了满族贵族的利益和意志,严重阻碍了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地区经济、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培林 《中国钱币》2013,(4):12-22,F0003
一 吉林军事工业的历史背景及其雏形 吉林位于松花江中游,旧称船厂,原名吉林乌拉,满语为"沿江"之意.吉林作为近代中国东北最早的军事工业基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吉林设治之前.吉林旧名"船厂",据《柳边纪略》载:"永乐年间,发将卒数干造船,将以开边",以满足水上运输、通讯联络和巡边的需要. 清政府也在此设厂造船,所造船舰,既满足吉林水师的需要,又供应驻防在齐齐哈尔和黑龙江的水师.雍正十一年(1733),吉林八旗军开始设鸟枪营.两年后,即雍正十三年(1735)在吉林城北三里处建火药局,筑火药房3间.乾隆四十四年(1779),八旗军火药局添建火药房6间.由此可见,吉林古代的军事工业,特别是制造船舰方面都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吉林近代军事工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电讯发展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代工业文明开始嵌入高原大地。1952年,拉萨有了市内电话。经过46年的开拓与建设,西藏电话通讯已步入现代化,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成为全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旧西藏的电讯本世纪20年代,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指示噶厦政府开办邮电。经过筹备于1912年5月26日由达赖同意建立"达尔康"(电报局)。"达尔康"成立后,架设了拉萨至江孜的铁杆明线电报线路,与英国在江孜办的电报局接线。这条电报线路上还附设了有线…  相似文献   

12.
正日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日本侵略者先后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大片中国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要地,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分别对国统区和解放区抗战期间的财产损失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后人了解当时情况和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吉林乌拉通往瑷珲驿道是清代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驿道之一。它北通黑龙江畔,南通吉林、盛京,并直达京师,把盛京、吉林和黑龙江地区沟通起来。它对抗击沙俄入侵,加强东北部边防,开发黑龙江和对东北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和,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清代和民国初年出版的东北三省和临近该路线的一些府、厅、县的地方志,对这条驿道  相似文献   

14.
姜璐璐 《环球人物》2012,(34):81-82
在拍"喜"和"丧"时会特别谨慎,这两字只是一个数字之差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大多数人来说,电报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了。但对于更年长的一代人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报曾经是最快捷的通讯手段。它价格昂贵,普通人家只有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时才舍得偶尔用一次。小小一封电报,也因此记载着许多家庭的悲欢离合。上世纪90  相似文献   

15.
塔则沟庄位于沁源县城的东北方.属城关镇李家庄村管辖,距县城30华里,从城关出发过沁河到李家庄顺沟向东经半沟、松山底直至沟的尽处再攀一段羊肠小路便可到达。塔则沟背靠群山。四周峰峦起伏.森林茂密,地理位置既险要又隐蔽。它翻山往东经友仁可达沁县,往南经法中可到屯留。是个不可多得的要地。因此,抗日战争时期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第三行政专员公署所属上党银号在极其复杂的战争环境中选择了这个地方,在这里驻扎并印刷、发行上党币,为掌握和发展太岳革命根据地的财政金融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现代以来,随着电报这种通讯方式的产生,密电码就成了决定斗争双方致胜的绝招。国民党编制使用电报密码的历史很长。早在其前身同盟会时期,出于反清秘密斗争的需要,他们在有线电报通讯中就开始使用密码。这种以明码本为基础重新编制的电码本,  相似文献   

17.
郝秀 《黑龙江史志》2013,(17):254-254
伪满时期保甲制度作为统治东北基层民众的重要制度,是日伪各项殖民统治政策的基础。本文以吉林白城地区为例,针对白城地区保甲组织机构的构成进行论述,从而揭露日伪对东北人民残暴和血腥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在的中国是比较有特色和进步意义的。尤其是免费医疗,在当时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一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来自于新疆安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努力与积极的工作。新疆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起步可以说是从东北抗日义勇军入疆开始的。1932年底到1933年初,吉林、黑龙江两省的3万名抗日义勇军官兵为了继续抗日,从黑龙江取道苏联辗转来到新疆。当时的新疆,医疗业以中医为主,且很落后,战争中受伤的官兵常因得不到及时救护和缺医少药而死亡。东北军人疆后鉴于此种情况于193…  相似文献   

19.
郑泽民 《近代史研究》2023,(2):119-135+161
“庚子西狩”期间,行在与京师之间的通讯经历了复杂的变动。起初因通讯不便且两宫行止难测,留京官员只能通过亲往或转借商递等方式联络行在,行在则多通过差递将消息经保定转寄京城。两宫驻晋期间,为保障行政时效,有线电报逐渐成为京师、行在间的主要通讯载体,一度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西安、保定为两翼的电报、驿递并举机制。两宫“幸陕”后,由于京津行军线、沪沽海线的利用,西安、京师两地凭电报线便可通信。军机处主导了电奏、电旨的处理,其经手的电报视收发者情形而有“公”“私”之分,反映出行在对外电讯的实态。行在电报机制之形成,既有维系清廷有效统治的现实考量,亦是对巡幸传统的回应;虽确保了对外交涉的效率,却也加剧了各方政见歧出对决策与谈判的不利影响,并因电奏体系的调整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体现了电报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萧军,真名刘蔚天,祖籍辽宁省义县,三十年代在东北吉林和哈尔滨等地,曾以田军、萧军和三郎为笔名发表短文与诗词。由于他看不惯辽西农村地主老财的横行霸道,17岁时就从辽西逃往吉林,在当时的吉林督军张作相麾下当兵。由于萧军少年读过两年私塾,喜欢诗文,又能写一手好文章,所以很快就得到他所在的东北陆军第三十四团骑兵营营长的青睐。1925年萧军被提拔为该骑兵营的上士文书。就在他驻防吉林的时候,喜欢上了京剧,那时江城吉林是梨园繁盛之地,常有京津名伶沿辽河而下松花江,来到古城吉林演出,而青年萧军便是这些演出的热心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