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心喜 《文博》2003,(1):65-69
一、引子 崇拜,是宗教信仰的表现;而生殖,则是生理的行为。在常人心目中。宗教是何等庄严、圣洁,生殖行为是何等猥鄙、秽亵,二者岂能相提并论。然而,在人类历史上,这两种表面相反的东西,竟自古就密切地连结在一起,出现了一种遍及世界的生殖崇拜现象;由此  相似文献   

2.
四川汉墓画像中的死亡与生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汉画像“死亡与生命”的主题所表现的是生命的永恒延续,一是以展示旺盛生殖能力的生殖图式和性能力的图式来复制生命;二是以“用药”的图式来更新生命。而“西王母仙界”图、“不死药灵芝”图最有特色、最为重要。汉代人们认为生命的延续有两种方式:一是生前通过服食仙药升天成仙;一是死后通过生殖巫术再生。而后多为人们接受,成为汉画像中表现生命延续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193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中,作者阿道斯·赫胥黎向人们描绘出了这样一个社会场景,在其中人类的生殖过程完全脱离了自然的方式,而是在试管、器皿中进行。并且,人们利用对卵子与精子的操作控制,可以按照社会的需要生产出特定类型的人。书中所描述的这些在当时看来完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然而到了今天却都已经变成了现实。而在从想象到现实的转变过程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神话故事是先民创造的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了解和态度的一种文学作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生殖权力与子女归属的变化成为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问题,而这种变化映射到历史中,展现出的正是女性地位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行为礼仪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文化上经历着全面变革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的行为礼仪在这个时期有很大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个时期行为礼仪发展的社会条件,然后论述了人们对男女两性行为的不同要求,认为行为礼仪的发展是随着时间、地点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建立的是与社会需要和水准相符合的行为礼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观世音是一位家喻拂晓的大慈大悲的女菩萨。而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观音菩萨却是一位男神。其性别的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性文化方面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对“处女”的崇拜,中国古代对“生殖”的崇拜以及男女在婚姻方面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课教学中探寻顺应素质教育潮流的教学行为是势在必行的。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  相似文献   

8.
祈禳文化是人类祈盼幸福、退避灾祸的信仰追求,是受原始思维诱发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它以有灵观和有神观为产生的前提,并以声音、图像、动作、自然物和人工物作为心理表达的工具或手段,在其传承过程中始终具有明确的对象性和功利性.祈禳文化的内涵极为纷繁,它主要表现对生殖、长寿、丰稔、财富、太平、健康、能巧、顺利等目标的祈求,以及对鬼祟、妖邪、疾疫、灾害、祸患、夭亡、饥荒、伤败等的禳除.祈禳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神灵观念,其中包括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对自然、神灵与人类间有利害联系的认识,是其产生的前提.作为神秘的行为模式,祈禳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神秘性与功用性的交织,即以主观的、虚幻的神鬼世界去认知、把握或改造客观的、实在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祈禳文化就其性质而言,是“人性向物质东西的投影”,尽管它常以倒像的形式显现,但仍旧是意旨明确的心理与行为.实际上,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曲折反映,同时,它又作为  相似文献   

9.
学习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内部动力。人的行为与其动机相一致,行为总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向一定目标前进,而放弃其他方向,动机越强烈,人的行为目标也越明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现代化教育的质量,在一定意义就是引导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动机。我们可以从激发需要、适当的开展竞赛、期望与评价、设定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和体验成功喜悦等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这些方式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纵览》2014,(8):35-36
组织支持感知是影响建言行为的组织情景因素。系统而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界定核心概念,把握建言行为、组织支持感知与建言行为的研究进展,明确进一步研究方向,为组织支持感知对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胡婷 《旅游纵览》2014,(4):35-36
组织支持感知是影响建言行为的组织情景因素。系统而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界定核心概念,把握建言行为、组织支持感知与建言行为的研究进展,明确进一步研究方向,为组织支持感知对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构成及责任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霞 《沧桑》2013,(6):215-217,220
近些年来我国交通肇事案件频频发生,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和伤害性。而交通肇事逃逸更因为具有较为恶劣的主观恶性而备受社会关注。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置被害入于不顾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它要求行为入主观上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客观上逃离了事故现场,在责任的确定方面采取推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左俊霞 《神州》2012,(12):248-249
课堂管理,不是简单地以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应该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南京的社会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风尚,它是风俗与时尚的并称.风俗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与广泛性,而时尚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代表性,所以风尚就是指一个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所崇尚的流行.它体现在一个社会的风气上,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人的行为就是社会风尚的表现物.那么人的行为包括哪些呢?概括起来就是谋生与休闲.谋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衣、食、住、行质量的提高,而休闲则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  相似文献   

15.
幼儿期是幼儿创造力的萌芽期,如何将幼儿在韵律活动中的自发舞蹈行为转变为创造行为,并由韵律活动中的创新而举一反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素质、科学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呢?首先要改善园内环境,建立一个让幼儿视觉、听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界提出的"有限理性人"理论,从文化、风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清代陕南流民在空间选择、垦殖活动以及环境变迁条件下,流民行为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原则。追求单位时间上效果最大化是流民行为选择的普遍趋势。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代陕南山地与平原、河流上游与下游流民不同行为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对备受非议的流民刀耕火种与清代陕南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给予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余芳琴 《神州》2011,(10):78-78
在政治课教学中探寻顺应素质教育潮流的教学行为是势在必行的。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8.
书籍遗产领域的预防性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概念表明:在采取不可避免的干预行为(修复行为)之前,更为妥善和积极的方法是采取一系列消除危害因素和确保有利保存条件的行为。而如何将这个概念以科学的规划加以实施,则是关键所在。本文从书籍保存环境的控制、图书馆组织结构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风险地图的制订方面,辅以图表,阐述了书籍遗产领域的合理化预防性措施所在。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旅游形态,而生态农场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具体类型。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学者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与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各观测变量对于旅游者生态农场旅游行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生态农场旅游的认知、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都是旅游者生态农场旅游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微观个体行为的时空数据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微观过程研究和非汇总方法应用的重要定量依据,而如何高效而准确地生产和管理较大样本的行为数据则是当前制约城市活动-移动系统分析与规划的重要瓶颈。本文以2007年在北京市进行的两天活动日志调查作为案例分析,在国内首次从理论和方法论上探讨微观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生产过程和数据质量管理。其中,侧重于理论与经验,从调查内容、调查方式、日志设计、样本抽样和数据库设计等五个方面探讨微观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生产过程;并侧重于方法论,探讨如何定量地评估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等质量管理标准。最后提出,高质量个体行为数据的获得需要更多的数据生产和管理经验的研究与分享,以及更多数据源的合作共享与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