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曾因为边界问题发生争端和战争,这给中印关系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印关系的缓和,双方才逐步迈入了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漫长历程。90年代前半期,双方就边界问题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定,中印边界谈判也随之顺利进行。此后,双方不仅就加快核实边界实际控制线进程达成共识,而且还签署了有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使中印边界谈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中印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待于在双方认可的政治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达成一项务实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2.
1953年12月31日,堪称中国和世界外交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接见应邀来北京谈判中国和印度关于中国西藏问题和印度关系问题的印度代表团的时候,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讲话: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两个大国…  相似文献   

3.
宛传莉 《沧桑》2014,(4):32-35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两国关系一度非常密切。从1959年开始,由于印度对中国西藏问题进行干涉,不断挑起边界争端,导致中印边界危机逐渐恶化,最终爆发边界战争。边界危机的恶化是历史与现实、印度国内政治与国际冷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1954年中印协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印边界争端中双方争论的一个焦点.当时的印度政府认为,1954年中印协定解决了中印之间包括边界在内的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其主张的中印边界中段的条约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协定表明中国确认了印度政府主张的中印边界.中国政府认为,1954年中印协定和写入其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印边界无关,更不能表明中国承认了印度主张的任何一段中印边界.中国政府的观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印度政府坚持上述主张及其拒绝续签1954年中印协定的做法,只是为了把其主张的中印边界强加给中国,这对中印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常歌  宋金 《文史月刊》2003,(3):4-17
中印边境战争的硝烟散去已经数十年了。那场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同年11月22日零时结束的自卫反击战,历时虽短,却影响深远,确保了中国和印度边境数十年的安宁,给中国西藏和内地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通过翻阅这场战争的有关资料,许多当时不被人们知道的史实袒露出来了,我国最高领导人的决策及我军作战内情也十分清楚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使我们既为我军指战员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所感动,更为毛泽东以及以他为首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把握战机的高超艺术所敬服。本文所记述的是在这场中印之战前后…  相似文献   

6.
享誉世界的印度诗哲泰戈尔在1924年首次访问中国,与"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结下深厚友谊,两人竭力筹建中印学会并在印度创办中国学院,共同编织中印交流的文化纽带,为增进近代中印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美巴的盟友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缝.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未同巴基斯坦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fla~T危机.冲突停止后,美巴关系继续恶化,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本文也认为美巴关系发生剧变有非常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在中印两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今中印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印边界战争之后,印度和西方学界曾纷纷指责中国对印度"发动了无端的侵略",认为印度是中印边界纠纷和边境战争的受害者。①这种观点在中印关系全面冷冻时期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直到今天仍是主流。70年代,印  相似文献   

9.
1959年,印度屡屡在中印边界挑起冲突,图谋中国领土。为维护领土完整与和平,中方始终采取了有理有力有节的克制态度。但当时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及其首脑赫鲁晓夫出于外交政策需要,不顾事实,指鹿为马,向印度出售武器,偏袒纵容印度,最终酿成了1962年大规模的中印边界冲突。赫鲁晓夫在中印边界冲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请看《赫鲁晓夫与中印边界冲突》一文。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1999,(3)
三十六年前,在中国的西部边疆曾一度狼烟四起,警报频传。印度政府置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于不顾,悍然对中国西部边界发动大规模蚕食和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在一再忍让和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有限的自卫反击作战,捍卫了祖国的西部边疆,保持了中印边界几十年的相对稳定。毛泽东是这场战争中中方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使双方走到了战争的边缘,美国方面对中苏冲突的反应是一个从倾向于中国“好战”和“挑衅”到看清苏联意图的认识过程。美国一直想利用中苏分歧,使其在与苏联争夺霸权的较量中获利。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尼克松政府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中苏边界冲突造成的中苏关系空前紧张的形势,使尼克松、基辛格感到美国有可能在处理美、苏、中三角关系中处于优越地位。所以,中苏冲突客观上是促进美国加速调整对华政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艾登备忘录》是英国政府1943年制定的对藏政策。其内容延续了英国一贯主张的“宗主权”理论,并以“西藏自治”来要挟中国政府。古德使团依照此政策在拉萨鼓动西藏自治之后,英国外交部又决定反思其西藏政策,但遭到印度政府和印度事务部的反对。从总体来看,无论《艾登备忘录》的提出,还是英国对藏政策的波动,都是出于英国对华总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日邦交正常化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问题是影响战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障碍 ,中国政府提出了对日政治三原则 ,为后来中日复交三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并采取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与此同时 ,日本朝野有识之士也为消除这一障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口大国之一 ,印度与中国一样 ,有着庞大的海外移民群体及其后裔。目前 ,海外印度人已超过二千万人 ,分布在 1 1 0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海外印度人对所在国和印度影响的增强 ,海外印度人在印度及海外都引起了比以前更多的关注。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以吸引更多的海外印度人投身印度国内的经济建设 ,为印度的发展作贡献。本文概述海外印度移民的基本情况 ,分析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的联系及对印度的影响以及印度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政策 ,希望从中能得到某些启示 ,从而对中国的侨务政策提供某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s built upon the author's previous attempt to review Sino–Israel relations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where it is argu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at a crossroads because China is increasingly more pro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which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a more assertive role in trying to facilitate a solution to the Israel–Palestinian conflicts. The author also affirmed that China is more supportive of the Palestinian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will further analyze China's pro‐Palestine stance, give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is preference by Chinese intelligentsia,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terms of its diplomatic policies. The author also wants to demonstrate that, despite the evident pro‐Palestine tendency of Chinese scholars and consequently the government, little has been done to implement this preference. The Israelis still have a sizable time window to achieve a fair and just peace agreement with the Palestinians. In the long run, China's pro‐Palestine inclination will work more and more against Israel, in contrast to the strong pro‐Israel inclin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中法战争前后战事主要参与者李鸿章对于战争态度的转变过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李鸿章“和战不决”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只是一个参与者,他的很多决策是直接受制于清政府中枢机构或者受到他们极大的影响,战争过程中所表现的犹豫和举棋不定是清政府和战态度以及战争形势变化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7.
清末片马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昭华 《史学月刊》2005,(12):43-47
史学界多认为清末片马事件的发生是英国殖民扩张、图谋侵占中国西南边疆领土引起的。本文通过考察已公布的英国外交部档案,认为英政府远征片马的深层原因在于英政府对中国西南边疆改革的不满与仇视,为了抵制所谓的中国政府的“前进政策”,英军对恩梅开江以东,包括片马在内的小江流域地区进行远征,采取具有主权特征的管辖措施,以达到迫使清政府承认既成事实的目的。这一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并且对滇缅北段未定界问题的解决、对英印政府的东北边疆政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恢复高考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突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恢复高考这一决策过程中邓小平起了关键作用。他吸取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教育的教训,号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领导指导思想和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为恢复高考扫清了思想障碍;推动党和政府做出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领导整顿教学秩序,为创造良好的高等教育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Consensual Corporatism” under the Hawke Labor Government is a process of policy decision‐making engendered both by a reaction to perceived past Labor policy‐making failures and the context of the collapse of the long post‐war economic boom.

This paper argues:

  1. 1) that the perceptions of economic crisis in Australia in 1983 were accurate and that the Hawkeist consensus model was a correct (though not really corporatist) reaction to the policy requirements of the mid‐1980s;

  2. 2) that,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fragility of the institutional‐cum‐political base of the Hawke “consensual corporatist” policy process it will take an unusual combination of continuous good management and good luck for the model and its progenitor government to survive beyond the next el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