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琪琦  解承宇  王艳 《沧桑》2012,(4):32-34
农业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问题。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古代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变迁,诠释了政策兴则农业兴、农业金融旺则国运旺的道理。近现代农业政策性金融受政治变革的波动,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政策性金融走过不少弯路,自农发行成立,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才逐渐走上正轨。面对当前棘手的“三农”问题,农发行应专注和深入政策性金融业务,推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的日本金融改革,是在盟军统帅部要求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濒临崩溃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金融改革在摧毁战时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试图将日本金融“美国化”,但因美国体制在日本“水土不服”,“美国化”最终归于“日本化”。本文在论述日本金融改革的基础上,考察战时日本金融的状况,得出战时形成的主银行体制在改革期间并未被中止,而是依然延续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应运而生,并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之一,肩负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如何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特别是怎样促进青海省扶贫攻坚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一、政策性农业发展银行在青海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组建农业发展银行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金融改革政策,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必将对…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动因及其途径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官永久日本的国有企业大致分为国有国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特殊法人企业三个类型。多数为从事政策性和公益性事业的部门。它们在日本经济的各个发展时期,尤其是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觊觎中国东北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20世纪初即开始金融渗透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在东北建立了傀儡性金融体系。本文从伪满金融体系的经济背景、金融制度建立以及金融体系运作角度说明日本在伪满金融统治中的指挥地位,论证伪满洲国金融统治的傀儡性。  相似文献   

6.
1992年3月16日,酝酿已久的日本金融改革法案终于出台,给保守的日本金融体制带来了新鲜气息。该法案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日本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为进一步改革仍为封闭、保守型的日本金融制度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政府宏观管理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以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为对象,全面分析了日本以地价泡沫为特征的泡沫经济状况以及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日本金融安全伤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预期和经济主体行为变异等方面,考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金融控制与掠夺曾业英日本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沦陷区的金融掠夺从来就没有放松过。本文仅就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金融控制与掠夺作一简要剖析,借以说明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及其失败的必然性。一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日本占领华北后,指使伪政...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与日伪在上海的金融战单冠初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较量是多方面的。就金融领域而言,国民政府同日伪之间便进行过尖锐复杂的斗争;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更是金融战最主要的场所。笔者依据多年来中国国内和日本方面刊布的有关史料,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金融市场短期利率、长期利率、股票指数、日元汇率指标的变动,来评估次贷危机对日本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次贷危机使日本丧失了一个难得的金融政策正常化以及走向长期经济增长的机会,日本金融指标变动与美欧的同步化使得日本难以独善其身,而高企的日元汇率随时有反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日本金融危机论析臧世俊1995年以来,日本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事件接连不断,引起日本各界的不安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金融大国,日本国民万万没有想到与他们密不可分的金融系统中竟有那么多信用社或银行会背上如此巨额的呆帐,有些根本...  相似文献   

12.
许永峰  张玮 《安徽史学》2017,(6):126-136
国民政府初期,中国现代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包括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三种要素。在之后20年左右的嬗变中,要素种类、各要素的地位或性质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总体经历了社会主导的合动、国家主导的合动和国家统制三个阶段,体现了"社会化"到"国家化"的趋势。其具体演化与不同阶段各主体的发展困境及认知选择,尤其是与国民政府经济统制的治国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冯玮 《史学集刊》2004,(4):75-81
日本近代银行虽然早在明治初期已经发端 ,但是明治时代的日本企业基本上是依靠股份和企业内部资金储备扩大再生产 ,即所谓“内部金融时代”。直至 2 0世纪 30年代中期 ,日本企业仍处于主要以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直接金融” ,和主要以向银行借贷融资的“间接金融”二者并存 ,但以前者为主要的状态。在发动侵华战争、构筑总体战体制以后 ,日本金融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 ,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日趋衰微 ,以向银行借贷为主的间接金融体制开始形成。这种体制在战后仍然得以延续。由美国主导的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 ,并没有使战时形成的金融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4.
自泡沫经济崩溃后产生不良债权以来,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就一直是持续增加的趋势,这在90年代后期尤为明显,巨额的不良债权对金融机构和日本经济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此,日本政府通过制订有关金融法规推进金融改革,实和金融稳定和政策和金融缓和政策,加强金融监督和金融检查等有关措施,千方百计地解决不良债权问题,日本政府解决不良债权的政策措施并未能阻止不良债权的继续增加,其处理不良债权的计划一再的落空,今后也不会一帆风顺,尽管如此,有关政策措施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与投资有关,而金融发展对资本形成及其利用效率的提高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金融发展及其金融制度建设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这是日中两国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长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明治维新后日起的综合国力和发达的战争金融能力则是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的金融支柱。发展国民经济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需要重视金融发展及金融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日本驻港使官川田勉先生在2000年11月7日《南华早报》发表章,以官方语气答复香港人士的对日批评。该具名并具完整职衔为“日本总领事馆化部长”,不知是否完全代表官方作政策性表态;但中所论日本的战争责任与道歉、历史教育、战后赔款等事项,均系中日关系及战后国际重大问题,观点是否得当,值得各方面人士关切和讨论。本拟从历史学术角度发表简要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何军 《东方收藏》2023,(10):112-115
抗战爆发后,日本为了全面操纵华北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在北平筹备成立了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文章以馆藏联银券藏品实物为证,较为详细地揭示了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进行的残酷的金融掠夺,希望以此引起读者的警醒,也为业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心 《中国钱币》2013,(3):64-66
由哈尔滨商业大学张新知教授历时十余年时间撰写的《半个世纪的金融侵略与掠夺——日本在我国发行的货币研究》一书,日前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笔者有幸先睹为快,拜读之后获益匪浅。可以说,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金融侵略与掠夺罪行的创新力作,是集资料性、学术性、知识性、鉴赏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是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的最新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与日本在华北的利益、金融构想产生了直接冲突。军方和银行在日本政府默许和授意下,胁迫华北实力派干涉华北白银移交国民政府,支持河北省银行并发行货币、接收兑换华北地区外商银行存银。随着币制改革的推进,日方被迫不断修正华北币制自主方案。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实现了对华北金融系统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加快了对我国的侵略步伐。日本帝国主义实施暴政,对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在金融与经济方面实行严酷统治和大肆搜刮方针,操纵并垄断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命脉,掠夺我国财力物力,使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和破坏。通过分析日伪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金融经济状况,有利于深入了解日伪政权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方针政策,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罪行,起到铭记历史,警醒国人,实现教育与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