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莲教是源起于元明而盛之清和民国,且具有浓烈宗教色彩的秘密社会组织,白莲教仪式行为集中体现了其浓厚的宗教情结。白莲教仪式行为在组织层面确认了教派内部神性化的伦常关系,在理念层面形成了理想家园与现世目标的同一,社会控制层面所确立的宗教威慑与世俗惩治构成了白莲教独特的制度化惩戒机制。仪式行为在这三个层面的象征意义揭示了白莲教本土宗教世俗化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白莲教是一种民间宗教组织。其教义非常庞杂,以佛教为主,兼有摩尼教和道教之内容。在元、明、清时期,白莲教多次被广大劳动人民利用来反对封建统治阶级。清代乾嘉时期,在《传教单》里讲“弥勒传正法,找正归一家,山三去认母,寻正永无插”。鼓动遭受苦难的人民参加白莲教。后来更明确地提出“弥勒转世,当辅牛八,入教者可免诸厄”的口号,具体“以王氏之名发生者,诡明裔朱姓,倡言劫运将至,遂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铸钱比元代多,原因是明朝政权存在时间比元政权长,且元代实行的是纯纸币制度,很少铸钱,只有在元交钞大大贬值时,民间才多用铜钱,但它却比其它年代少,尤其是万历以前。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宗教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92年版 ,以下简称《宗教史》)是中国社科“七五”重点项目 ,由马西沙、韩秉方费六年之功而写就的一部迄今为止最为系统详实的中国民间宗教通史。由于两位作者“十多年如一日 ,辛勤耕耘” ,在研究中“不是简单地照抄史料 ,而是经过一番分析判断 ,去伪存真的考辨工作 ,”故而“得出了不少符合史实的结论”①。但是 ,《宗教史》也并非完美之作 ,书中仍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本文仅以《宗教史》中有关白莲教的论述为例 ② ,在介绍作者新观点的同时 ,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宗教史》白莲教部分由马西沙主…  相似文献   

5.
明初,根据西藏地方政治分散、各教派势力各踞一方的情况,明朝政府对西藏地区采取了以安抚为主的"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政策。通过分封,使西藏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统一于明朝中央政权之下。成祖执政后,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对各级僧官授予不同的品级和职位,根据西藏地方宗教势力之大小,分别封授了"大宝  相似文献   

6.
秘密社会作为一种民间下层群众的集合体从东汉即已开始,在它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内容丰富,浅显易懂的信仰。特别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作为秘密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秘密宗教勃兴,更为秘密社会的信仰内容增加了丰富的内涵。其中,“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言的信仰就是民间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民间宗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据学者考证,八字真言最早见诸于文字是在金元时代的《佛说杨氏鬼绣红罗宝卷》。但是,由于那时民间宗教尚不兴盛,因此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到了明朝,罗清创作了《五部六册》以后,八字真言才在广泛出现的民间教门中流传,并成为许多教门的中心信仰。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儒、佛、道的长期融合对八字真言的产生有着怎样的影响?它包含了怎样的儒佛思想?在它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内容如何发展及该信仰产  相似文献   

7.
明代内地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萨满信仰及民间宗教性活动在宗教生活中角色各不相同,国家宗教政策也因应其差别而有不同。原本来自南亚的佛教虽然深深溶入了中国文化中,但其与经典儒家思想的冲突始终没有平患。明中叶以后,受皇室宗教活动加强的刺激,佛教与儒家的矛盾尖锐起来。这种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强烈反对寺院修建并发表辟佛言论。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汉地佛教政策有同有异。其重要差异之一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西部边疆政策紧密相关,而对汉地佛教政策则于周边关系政策基本无关。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传佛教为“番教”,认同程度逊于内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喇嘛多擅长某些“法术”,对其有特殊兴趣,并因而导致士大夫针对相关政策的批评。道教起源于本土民间信仰,在明代与儒家士大夫的冲突比较和缓。但明朝君主中信奉道教者多,既影响到国家政治,也影响到士大夫与君主的关系。士大夫在反复重申儒家原旨的同时,对道教的批评也日趋尖锐。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封闭,在明代政策中大体上表现为一个民族政策问题而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基本与国家以及其他社会成分相安无事。明中期以后,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当时士大夫寻求改革,明朝对天主教大致宽容。明代流行对不同宗教兼容并取倾向,民间宗教性信仰、习俗多样而活跃。明朝政府将民间宗教基本看作民俗,一般无干预,对视为“陋俗”者加以排斥,在涉及秘密社会活动时则严厉禁止。明朝宗教政策之基本精神,一在信仰自由主义,二在保持国家政治世俗性质,三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集中体现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会理念并倚赖士大夫群体的努力。其变动因素和矛盾来源,则一在诸教向国家政权机关的渗透,二在皇室特殊化行为,三在民间泛神论多元信仰倾向,四在部分士大夫的信仰综合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其功能是在政治高压社会网络中为孤立无援的个人提供咨询和帮助。据研究,晚清北方中国活跃的所谓义和拳只是中国民间秘密结社的一个分支,大多属于白莲教系统,其政治起因多是不满意于满洲"异族"统治,故而在清朝前期从事"反清复明"政治活动,基本上是以民间力量为清朝政治统治制造麻烦。到了清朝中期,民族意识在长时期消磨中逐渐丧失,由白莲教系统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地处湖北省西南部的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解放以来,陆续发现和收藏了元、明时期有关鄂西地方史的一批铜质印章。其中有元末农民起义军明玉珍部在川东建立大夏政权后颁发给鄂西的地方政权印,有明朝颁发给鄂西的土司政权印,以及明朝在鄂西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千户所、百户所的印。现简介于下。一、大夏政权下的鄂西地方政权印  相似文献   

10.
萨尔济之战是明清之际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于当时的辽东形势以致后来长时期的明金(清)对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不少史家皆对之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相对来说,对于其中的朝鲜参战却未予充分注意,致使有关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十四世纪末李氏朝鲜政权建立之后,即和明朝政权保持着宗主、藩属关系。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两国使节频繁往来,络绎不绝。尤其是朝鲜王辰倭乱期间,明朝政权出兵援朝抗倭,使得两国关系十分密切。李氏朝鲜政权一有机会就向明朝政府表示自己的“事大之诚”,而明朝政府也将朝鲜现为藩属中的…  相似文献   

11.
吴晓群 《世界历史》2008,(3):96-104
本文通过对雅典城邦中神务人员与宗教律法的梳理,通过对雅典城邦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宗教自由与压抑的讨论发现,雅典城邦政权对宗教的管理是城邦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宗教管理中所体现出来的共同体意识表明了城邦政权对公民宗教的尊重、对大众利益的服从。城邦政权与宗教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彼此支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华北民间宗教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是民间宗教发祥地之一。本文在前贤与时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上论述了明清时期华北民间宗教的特点与规律及其在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剖析了明清时期华北民间宗教空前兴盛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内在动因;揭示了民间宗教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对下层民众精神生活与世俗斗争的持久影响与历史作用,并明确提出对于民间宗教这样的下层宗教应该进行理性的认识和认真地清理。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形式多样。究其原因在于儒家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构成民间组织生长最深层的内在动因,基层国家政权的弱化提供了民间组织生长的外部空间,发达的宗族组织的作用与多样化的民间宗教的并存是民间组织生长的最普遍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琉球地处中国台湾省和日本九州之间,由大小36个岛屿组成。明朝初年,琉球本岛分立三个政权,位于琉球本岛南部为南山(又称山南)政权、中部为中山政权、北部为北山(又称山北)政权,史称“三山时代”。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北山最弱。1368年明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正月遣杨载出使琉球,传送即位建元诏书;  相似文献   

15.
党为 《清史研究》2004,(4):26-32
通过以正史材料对照一支长期传唱在山东枣庄地区的反映晚清同治年间山东“白莲教”起义的“姐妹调”的内容进行的分析 ,文章揭示了与帝国时间观相异的民间时间的存在 ,也揭示了帝国 (意识形态 )对民间世界进行渗透和塑造的过程。文章认为 ,民间时间是弹性的 ,不同于一贯的帝国时间 ;通过指称概念对民间世界的灌输和使用 ,帝国达到了自己对民间世界的渗透与形塑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宗教信仰与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制度、政府运作以及民众回应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迄今为止,唐宋时期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制度型宗教”,而在“民生宗教”方面几乎付诸阙如。本文以敦煌文献为核心史料,对归义军时代敦煌世俗政权与民生宗教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试图通过二者内涵丰富的个案研究,来揭橥作为意识形态和社会行动的基石的信仰在“中央”政权、地方社会、利益集团、精英阶层、民间权威和普罗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这种多重“张力”的作用下,所呈现的不同利益共同体为维系各自权益或争夺资源,而达成妥协或激烈角逐的斑斓图景。  相似文献   

17.
朝鲜半岛的李氏王朝对中国明清王朝角色认同的转变与重建,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朝鲜王朝建立后长期"至诚事大"于明朝,因而其宣祖朝得到明朝的抗倭援朝救助。朝鲜光海君朝在后金的武力威胁下,对明朝和后金政权实施"两面外交"。朝鲜仁祖时期,先是在后金的"丁卯之役"军事征伐下"半臣属"于后金政权,其后由于清朝的"丙子之役"战争,朝鲜被迫脱离明朝,成为清政权的"臣属之国"。朝鲜与明清之间角色认同的变化,体现出中朝封贡关系嬗变的艰难性。在朝鲜对明清封贡对象转变权衡过程中,思想文化的认同与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来,明清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公开出版了大量的经卷与官方档案,如早稻田大学的泽田瑞穗藏品与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收藏的林汉章藏品的公开,使得学者研究利用民间宗教文献的情况大为改观。但民间宗教经卷的断代、真伪问题,研究难度很大。作者以两种重要的民间宗教经卷《九莲经》、《三煞截鬼经》为例,说明利用民间宗教经卷文献之前,需要格外警惕。  相似文献   

19.
蒋海怒 《民俗研究》2005,20(3):231-244
基于对传统关于中国宗教类型划分观点的批判性解读,本文认为从教理授受角度看中国宗教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两大类,它们分别奠基于“书写”和“口传”这两种宗教理解和传播方式。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学界关于中国宗教类型的五种划分,文章的第二、三部分阐述了“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具体意涵及它们之间的显著区别,章的第四部分探讨了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相互交涉。  相似文献   

20.
高万芹 《民俗研究》2015,(1):132-139
浙江农村地区民间宗教的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民间宗教在世俗化大潮中,如何通过宗教市场实现社会整合的案例。在传统民间宗教礼俗的基础上,围绕着宗教产品的生产、消费,村落内部资源实现了代际流动和阶层流动,达到了去社会分化的效果。同时,代际之间、阶层之间在宗教消费和获得面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过日子”的价值和意义,重塑了村落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实现了内部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