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兴国 《沧桑》2012,(4):88-90
作为儒家教育文化圈中重要一员,韩国的伦理道德教育在保留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理念的基础上,重视东西方文化交融,注重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公民的国民意识,成效巨大。韩国公民教育现状对我国道德教育有颇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敖莹霖 《黑龙江史志》2013,(17):274+276
作为儒家德育文化的发源地,与国外相较,我国在当代中学生道德教育中并没有将儒家优秀德育思想渗入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专门的教材来传承这一文化。特别是《经济生活》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版块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无道德的"经济人"。本文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论述如何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要素,并同儒家德育思想"义"相结合进行道德教育,致力于培养有道德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提出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仍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尤其在道德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今天仍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北宋中期,兴起于庆历之际的学术变革运动,使学者们得以逐渐摆脱经传注疏的束缚,整合儒、释、道三教思想,构建出具有新内涵的儒学,在此过程中,为了强化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的至上性,学者们不仅试图将其解释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而且还以其为准则评判历史人物事件的是非,同时以其为指导思想对历史进行大规模的编纂或重构。  相似文献   

5.
周艺 《广西文史》2001,(1):63-67
由孔子创立的儒学,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被历代统治奉为正宗。儒家伦理道德是儒学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体,它主张忠孝,重“亲亲尊尊之恩”,行“中恕”、“中庸”之道,重视道德教育。它与侗族伦理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其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探讨二间的关系不同,对于深化伦理学科的研究,补充、丰富祖国传统化遗产,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廉政教育缺失体现为:廉政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心理现实错位、廉政教育机制滞后于"廉政文化进校园"理念、廉政教育的形式载体创新乏力。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均与廉政教育具有天然可沟通性,而且渗透廉政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前瞻性战略。因此政策先行、齐抓共管,教师先锋、思政伴行,组织引领、团队发力,能实现二者"德育为本"语境下的目标共赢。  相似文献   

7.
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成功方法之一,是用习俗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之中,荣辱观的教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除了惯常用礼仪进行道德教化外,楹联习俗也是其中方法之一。一直以来,用楹联习俗感化和教育人的方法,得到后世许多儒家文史学者的响应,他们常常把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融注在楹联文本之中,利用楹联传播的特点对人们实施教化。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也应当充分有效地整合楹联资源,借鉴楹联习俗的教化方法,发挥其在荣辱观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注重个人道德主体意识,强调道德自律、人格独立和自我完善,把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作为人的根本,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把个人、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扬弃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儒家道德教育思想,这对于当前加强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儒家关于德育的思想探源儒家的德育思想是孔子开创的,面对春秋末叶宗法贵族统治瓦解和王权政治兴起…  相似文献   

9.
教育伦理的发展是社会伦理道德发展的反映,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划分,教育伦理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对人的依赖和奴仆式教育是第一阶段,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谢泌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名臣,长期担任中央及地方官员,针对时弊提出过很多建议和意见,其人才、进谏纳谏、理民及军事外交思想对北宋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思想源于儒家,也源于道家、道教,是儒道融合于一体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严琳智 《神州》2013,(3):163-163
荀子继承了儒家学说,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荀子以其人性理论为基础,以此来阐释他的教育思想、法律思想以及伦理思想等等,而这些思想最后又统都归其政治学说,都是其政治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德育思想是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一笔,其思想对当前社会生活有很大的现实启示。本文将主要围绕董仲舒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其对现在道德教育个体发展目的的启示作用,现在社会道德教育个体发展方法的启示作用,现实社会大众道德教育内容的启示作用进行研究,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思想道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从政道德是保证廉政、勤政的内在动力,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对兵团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理性剖析,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汲取经验,就如何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国利 《安徽史学》2011,(5):92-102
朱子以理欲之辨为核心,在公私、义利和诚信及四民职业伦理问题上承继传统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对之做了系统的新阐发。它要求每个人践行儒家伦理道德,正确处理各层面的公私关系,实现儒家的理想人格,以建立一个儒家的理想社会。在秉承朱子之学和家礼的明清徽州,为了适应新的商业社会发展需要,人们以朱子伦理观为基础,同时吸收明清思想家重视个人主体精神、个人治生及"新四民观"等职业伦理思想,建构起一种新的商业伦理观。明清徽州以天理为旨归和价值目标,崇尚"勤俭治家"和"崇俭黜奢"的原则。在处理与家族、乡里、社会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公私关系时,践行朱子的公私之辨,以奉公和利公为原则与理想追求。秉承朱子义利观,将以义取利、以义制利和化利为义落实到经营和生活的诸多方面。徽商在经营中崇奉朱子的诚信观,以契约理性来规范商业经营。在看待士商(儒贾)关系及其职业伦理价值时,对朱子的职业伦理观既有突破,更有持守。  相似文献   

15.
孙东山 《神州》2013,(3):27-28
通过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阐述了儒家伦理思想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影响,对当今人们的伦理、道德观的取向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注重人生、儒家伦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它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构建、文化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基础和骨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序言朱子《家礼》是自南宋以来影响最大的"庶人礼书",它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在儒家文化圈内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社会及家庭仪礼的范本。当下的中国虽然已处在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理学,作为一种思潮,滥觞于北宋初年.由范仲淹、欧阳修以及胡瑗、孙复、石介、陈襄等人开其端,逐渐形成一股批判魏晋隋唐以来佛道思想、复兴儒家学说的思想洪流。至北宋中期.这种思潮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其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北宋末南宋初,理学在福建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八闽大地上理学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具有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知名理学家.莆田人林光朝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在何休时代,今古文经学已经合流,而佛教传人,道教形成。儒家经学在思想意识方面已不能发挥巨大作用,遂渐从统治地位而潜流于野;于是经师变作人师,无论其政治地位,思想情况,童年教育总是自儒家经学启蒙。以此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道俱有大师,儒家经学虽不寂寞,却步入训诂注疏之整理阶段,所谓“南学简约,得其英华;北学繁芜,穷其枝叶”者,盖南学承玄学流风,北学袭服郑余荫。经学注疏虽云短于思想而长于名物训诂,但因儒、佛、道三家之思想交浸,在经解中亦渗透佛、玄思想,于是唐宋时代正义之学,亦具理学思想之萌芽。北宋理学由萌芽而结硕果,于是中国之哲学思想再现高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以儒家礼教为主要内容,具有感性大于理性、伦理说教大于科学分析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宋明理学主导时期尤为突出。但是在北宋时期,基于经济繁荣和政治软弱的矛盾、基于北宋中后期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政治思想界萌发了许多理性的进步的思想,这些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并指导了北宋时期的改革实践。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次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但这一时期政治思想所展现的理性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包含许多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乐记》,可以说是一篇专门阐述儒家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的专章。《乐记》中的儒家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主要包括:乐感论,即关于音乐应感的思想。这一思想一方面表现为音乐是由人心感物而生的;另一方面是音乐的感物作用;乐礼论,即乐与礼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文艺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乐记》中对乐与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乐准论,即音乐的评价标准,也即文艺批评的标准。音乐评价的标准包括“和”、“正”、“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