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戚专权在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这对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西汉历史上同样也出现了外戚专权的现象。西汉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外戚专权的现象,但是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三次,分别是在吕后时期、霍光时期、王莽时期。这三次外戚专权对西汉历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爱红  余向东 《沧桑》2014,(2):18-19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发生前,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即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官僚士大夫与外戚宦官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东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腐朽、衰败,最后不可避免地演变为地方豪强、军阀之间的大混战,为赤壁之战创造出一幕一幕鲜活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有明一代,外戚势力极为羸弱。本文分析了明代政治状况中不利于外戚干政形成的因素。其中独特的选妃选驸马制度从源头上切断了外戚干政的火苗;科举制和内阁制的存在使得外戚难以深入统治高层;明代严密的的监察、刑罚系统,负责的文官集团对当时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外戚专权情况极为敏感和严厉,这些都是明代外戚势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巫蛊之祸为汉武帝一朝的政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造成了汉武帝一朝几代外戚的兴衰,引起了政治动荡,沉重打击了在汉武帝一朝对匈作战中形成的军功贵族集团,在客观上推动了汉武帝一朝的酷吏政治和特务统治,促使汉武帝晚年国内政策转变,并引发皇位继承方面的问题。巫蛊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在皇权与外戚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揭示了皇权与外戚在西汉帝国的政坛上既相互利用,又相互斗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有汉一代的政治格局,由外戚集团把持朝政的局面成为常态,外戚完全是凭借家里出了个长相漂亮的女儿而得道升天,因此得势后更容易忘乎所以、飞扬跋扈,也因此,皇后家族的下场大多都很惨:吕家(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家族)全家被诛杀;上官家(汉昭帝刘弗陵皇后孝昭皇后家族)被灭族;霍家(汉宣帝刘询的皇后霍成君家族)被灭族……  相似文献   

6.
隋文帝代周     
李海波 《沧桑》2008,(5):1-2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隋文帝郡望和家族的考察,探讨关陇汉人豪族是如何最终以外戚这一特殊身份取代胡族政权回归历史传统,走出魏晋南北朝400年纷乱的历史,从而对汉人豪族外戚的研究作一个初始的铺垫。  相似文献   

7.
皇权对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点可以说是公认的。而皇权是否支配了社会则是不断探讨、商榷中的论题。本文试图以两汉时期为背景,以外戚阶层为切入点,对皇权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阐释。笔者希望透过对两汉窦氏外戚家族的个案研究,进一步明晰皇权的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吕后把持朝政,大肆培养吕氏势力。 吕后死后,她所培植起来的吕氏外戚试图以武力夺取天下,史称“诸吕之乱”,终被平定。在平乱中,太尉周勃功勋卓著,顷刻间成为朝廷内外的大红人,而作为主谋者之一的右丞相陈平,此时却黯然失色。文帝新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陈平十分知趣,知道自己作为老臣应该让位于周勃,于是称病不朝。  相似文献   

9.
刘秀在农民战争中夺得了政权,建立了东汉王朝,其政权的性质依然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是西汉王朝地主政权的继续发展。东漠政权的存在,共一百九十六年,在这将近二百年的政治发展过程中,除了农民向封建地主阶级进行了无数次反抗暴动以外,而统治阶级内部却拼命的闹着争权夺利的斗争,这就是当时的外戚宦官的专权与所谓「党锢之祸」。在东汉一代的政治舞台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有三种人物在活跃着,即儒生、宦官、外戚,这三种人物:按其阶级属性来说,都是属于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按其所代表的集团利益来说,他是作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各个集团的政治代表而出现的。先说儒生,儒生大部份是出身于官僚、商人、地主,他们能够参与政治活动,是从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开始的,刘秀本人就是地主阶级出身的儒生,他自始就热中与对地主阶级的勾结,在东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他不但保留了从西汉新莽以来的旧的官僚、商人、地  相似文献   

10.
"尧母门"发生于汉武帝晚期,对西汉中后期政治格局以及政治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尧母门"与"巫蛊之祸"密切关联,使西汉中后期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西汉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并使中央集权的"嫡长子继承制"被打破,国本动摇,开启了西汉中后期外戚专权的政治格局。汉昭帝时,公羊家眭弘提出"汉家尧后"思想,这无疑受到了汉武帝"尧母门"的影响。武帝视昭帝为尧,"汉家尧后"思想正源于此。"汉家尧后"思想的提出,实际上是要用尧的火德代替汉武帝的土德,它使西汉中后期的政治史观产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愚 《史学月刊》2002,(12):114-117
论者一般认为 ,汉代妇女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她们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女性。特别是西汉后妃 ,积极参政、议政 ,甚至于大权独揽 ,这为其他朝代所少有。刘邦的妻子吕后立少帝 ,甚至在惠帝、少帝时独掌大权 ;景帝母窦太后 ,“好黄帝老子言 ,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 ,尊其术”(《汉书·外戚传》) ;哀帝时 ,许皇后上书议政 ;成帝母后王政君 ,全权处理后宫之事。汉代后妃干预政治 ,形成一种社会气候 ,哀帝时曾有大臣惊叹 :“万岁之子未能持国 ,权柄之重制于女主。”(《汉书·王商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一 后妃干政 ,…  相似文献   

12.
东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颇多政策形制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在这里以奏议为例加以分析。东汉光武帝时期群臣的奏议主要围绕着如何消灭割据势力,安邦治国而展开。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奏议可以看出国家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并且经营西域加强对外关系。汉和帝、安帝、顺帝、桓帝、灵帝时期,奏议颇多和外戚宦官专权有关。最后,汉少帝、汉献帝时期的奏议大多与外戚和宦官专权以及地方州牧拥兵自重,争夺国家权利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女主临朝具有重用外戚、手段残酷、宠幸宦臣的特征;而女主临朝的原因大概有皇帝体弱多病、昏庸荒淫,嗣君年幼、不能亲政,后妃本人具有政治才能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士人的群体自觉意识,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全面兴起于东汉中后期。其兴起之原因,一是土地私有化的完成,地主庄园经济的出现,尤其是东汉士人对劳动态度的改变,使士人生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使其在经济上有了独立性,为其人格独立打下了物质基础;二是东汉统治者对士人尤其是对归隐士人的相对宽容,为士人自觉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三是士人队伍的扩大,尤其是中央官学规模的扩大和校舍的扩充,为士人个体自觉意识转化为群体意识提供了中心场所;四是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专权,又为士人群体自觉意识的激发和张扬提供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劳幹)出自《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中的《制度与国家》这一专题论文集。论文既找出了汉代中央机构决定权所在,又找出了汉代宦官和外戚所以能够掌权的关键,论证严密,为研究西汉内朝制度的奠基之作,故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评价。本文试图对文章的内容、特点、价值以及不足之处做一简单评析,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张艳秋 《南方文物》2020,(1):215-219
新发现"安成家鼎"拓片,铭文构成为"列侯爵号+家+容积+重量+编号",西汉时期被封为安成侯的共有五位,按照时间早晚顺序分别为窦后父、三位世袭的刘姓安成侯以及外戚王崇,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安成家鼎"所有者为西汉晚期的外戚安成侯王崇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刘蓉 《史学月刊》2007,(10):27-33
汉末名士群体与外戚宦官及其所代表的皇权的抗争,是汉末政治的重要内容.这期间,李固、杜乔在立桓帝问题上与梁冀的对立,李云、杜众对于桓帝封五侯外家的指责,李膺、杜密在桓、灵之际党锢事件中的表现,均具有典型意义.三"李杜"在汉末名士群体中乃至在民众间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他们的行为、气节鼓舞着当时的士大夫们立身持正,与黑暗政治作斗争.三"李杜"最终都死于非命,预示着东汉皇权与作为政治精英的名士群体的背离,从而也预示着东汉政权的崩解覆亡.同时,三"李杜"树立的道德价值理念,在名士阶层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蓉 《史学月刊》2007,(10):27-33
汉末名士群体与外戚宦官及其所代表的皇权的抗争,是汉末政治的重要内容。这期间,李固、杜乔在立桓帝问题上与梁冀的对立,李云、杜众对于桓帝封五侯外家的指责,李膺、杜密在桓、灵之际党锢事件中的表现,均具有典型意义。三"李杜"在汉末名士群体中乃至在民众间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他们的行为、气节鼓舞着当时的士大夫们立身持正,与黑暗政治作斗争。三"李杜"最终都死于非命,预示着东汉皇权与作为政治精英的名士群体的背离,从而也预示着东汉政权的崩解覆亡。同时,三"李杜"树立的道德价值理念,在名士阶层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嘉靖八年(1529),北京城中一位妇女被杀。东厂、锦衣卫采纳死者之子张福的说法,判定其邻居张柱为凶手。但张福之姐及邻居都证明,张福自杀其母而诬陷张柱,法司据此改罪张福。不料改判引起明世宗的极大愤怒,他强力地加以干预,最后不但张柱被诛杀,出面作证的张福之姐及邻居,甚至包括都御史熊浃在内的主张改判的官员们也都受到严厉惩罚。综合各种资料判断,这是明世宗出于对明孝宗、明武宗外家的怨恨心理而制造的一起大冤案。在北京社会中,外戚是影响最大的地方势力之一,但具体到个案性的外戚家族,则常随帝位更替而出现兴衰变化。明世宗对张福案的强力干预,只有放在这一背景上,才能看得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20.
陈良 《文史天地》2014,(7):69-72
正东汉桓、灵帝时,许多士大夫、太学生由于评议朝政,被专权的宦官集团划为"党人",遭到了残酷打击与迫害,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这个事件发生在桓、灵二帝时期,时间跨度约十年,前后共两起三波。要说祸事的起因,还得从当时政治局势说起。自汉和帝起,东汉的朝政主要由外戚、宦官把持,两股势力犬牙交错,轮番专权。汉桓帝初期,朝政由外戚梁冀掌握,延熹二年(159年)梁氏被宦官单超等诛灭,政权落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