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注释书指随文释义训诂著作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东汉郑玄《诗经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等.这些可看作我国最早的古籍译注.称其为“注”,勿需解释,称其为“译”,是指“章句”.所谓“章句,之法即是串讲原文大意的解说方法,也就相当今天说的“译”,《孟子章句》《楚辞章句》标明了“章  相似文献   

2.
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古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但是,经过了长时期的流传,抄写刻印,伪衍脱讹之处,比比皆是.研究《史记》的著述从魏晋以来,虽然汗牛充栋,但是关于《史记》音义的书,传下来的却不多.先父吴国泰先生所著《〈史记〉解诂》(以下简称《解诂》)一书,从训诂学的角度对全书的词义进行了探讨,希望作到“为之晦者显之,窒者通之,叚者正之,三家之误解者纠之,书中夺讹及前人所不能解者斠补而宣明之”.(《解诂》自序).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有价值著作.今略述其要于下,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包咸的《论语章句》,是东汉章句之学的代表作之一,对《论语》的解释有其独到之处。在注释中,包氏将“解词”融于“串讲大意”之中,使诂训服务于串讲;有时他还在注中交代时代背景,介绍与经文有关的历史知识;其注中留存了不少的《论语》古义。包氏之注对后世的注家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余得余杭章先生手自批校日本明善堂铅排本《评注庄子》上册一帙,起《逍遥游》,讫《天运》篇,简端墨书,核与《国粹学报》所载先生《庄子解故》一同,因知《学报》文稿实就校本迻写,而小有改定。校本书衣有先生题记,文亦略同《解故》自叙,独于具名之前有记岁月“著雍(氵君)滩窒相之月”八字,始知先生预备为诸子讲习《庄子》,而发正旧诂,乃在戊申七月,公元一九○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也。先生高弟子朱逖先(希祖)有戊申年日记,稿本藏北京图书馆,详记在东京日与钱玄同、马幼渔、沈兼士、周豫才、周启明、许季芾受业于先生门,八月五日记上午听“讲《庄子》第一次”,递次至八月二十日听“讲《庄子》毕”。时日扣衔,若合节符。先生于一九○三年在上海以苏报案蒙难,至一九○六年六月二十九日甫脱英帝提篮桥监狱以“驱逐出境”之身价,当夜由党人迎度日本主持同  相似文献   

5.
评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范子烨杨勇先生平生专治中古学术,功力极深。近读先生惠赠的新作《洛阳伽蓝记校笺》(简称杨《笺》)①,对其才学之广博,识解之莹彻,思维之缜密,颇有所感。兹聊书片言,以公诸海内同好。北魏杨之的《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我国最早的著名哲学家,其时代略早于孔子。他的精微玄妙的《道德经》,不仅对我国传统的哲学有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引起了欧、美各国学者的注目。但时至今日,对老子的思想渊源却很少有深入的研究,高亨的《老子正诂》、杨树达的《老子古义》对此虽有所探讨,但广度与深度均有所不足,故笔者拟在两位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老子的部分思想渊源作进一步的探讨。《庄子·天下篇》说:“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此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淮南子·缪称训》说:“老子学商容,见舌而…  相似文献   

7.
王弼《老子注》,自古以来,赞不绝口。的确,王弼《老子注》,始终贯以清净之旨,言简意深,“完然成一家之学”;可是,是否真是老子的旨意,就很难说了。当代学者陈鼓应先生,对王弼《老子注》的评价,更是赞赏有  相似文献   

8.
古籍整理中职官之误时有见之。《史记》、《隋书》、《通典》、《元和姓纂》和《楚辞章句》等点校本中"谏议大夫"屡屡失校,揭示了官制学养对于古籍整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中发现大量竹简,墓的年代为武帝早年。在初步整理过程中,曾报道其间有《墨子》残简。罗福颐先生指出:"临沂简中得四十余号,与《墨子》的《备城门》、《备蛾傅》、《号令》诸篇文辞多有相似者,然今以孙氏《墨子间诂》校之,仅少数可以确定为《墨子》,其它姑作佚文附录于后。"后来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做了进一步工作,根  相似文献   

10.
释"大音希声"李进"大音希声"是《老子》的著名命题,对后世哲学、文学乃至艺术诸方面均有深远的影响。至于"大音希声"的初始涵义,则历来见智见仁,无有达诂。今人更是常以大白话诠释之:(最)大的乐音(反而)听不到声响。白则白矣,私意颇以为有乖于《老子》之旨...  相似文献   

11.
老子生地在鹿邑──驳老子生地涡阳说周西华杨光先生在1992年第2期《阜阳师院学报》上发表"老子生地考辨"一文,提出了"老子生地在涡阳,而不是在鹿邑"的论断、不久,这篇文章又以"老子生地新证"之名发表于同年5月3日的安徽《文化周报》上。笔者认为杨光先生...  相似文献   

12.
《医心方》素号难读.文字古奥.俗字迭出。高文铸先生校注的《医心方》.深入精细.兼有前贤校理成果.堪称精善之作.然而书中仍有失当之处.本文选择《医心方》的流行版本.仔细查勘.又对《医心方》的相关内容,于中医典籍中能够稽考者.亦加以旁校覆核.从而纠正了书中校勘上的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3.
<正>老子五千言,現通稱《老子》、《道德經》,古代有種種别稱,也有種種老學門派,自有傳本,當中的河上公系統爲一大門派。《河上公章句》、《老子河上公注》等都是該系統的著作,與此相聯的是傳授、注解者:河上丈人(《史記·樂毅傳贊》,樂臣公學黄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河上先生、河上公、河上真人。有關記述頭緒實繁,論者頗多,而河上一名的由來,似未有學者專  相似文献   

14.
鲁迅辑校佚书,甚精勤。已出版的书,如《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都很见功力。近得见鲁迅对谢承《后汉书》汪文台辑本的校记,文中详细记载了他校这个辑本的过程。他于一九一二年八月抄得《谢承后汉书》辑佚本后,于十二月十一日,以胡克家本《文选》校一过。十二日以《开元占经》及《六帖》校一过。十三日,以明刻小字本《艺文类聚》校一过。十四日,以徐坚《初学记》校一过。十五日,以《太平御览》校一过。十六日至十九日,以范哗《后汉书》校一过。二十日至二十三日,以陈寿《三国志》校一过。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以《北堂书钞》校一过。二十八日至三十一日,以孙校本校一过。第二年一月四日  相似文献   

15.
清顾广圻曾两校《华阳国志》,其一为廖寅刻书担任校雠之役而中途辞去;其二为孙星衍校书,成果后借予廖寅。顾氏校语今见于清廖刻十二卷稿本及清乾隆四十六年李调元刻《函海》本。顾校《华阳国志》以"不校校之"及审密求精为宗旨,他的校勘灵活运用"校法四则"且考订周详,版本选择尤重宋刻,善于总结误例、触类旁通,代表了清代《华阳国志》校勘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我是根据这一提示,因而阅读《老子》,试图认识老子的。本文粗疏肤浅固不待言,更不涉及《老子》一书外其它领域,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17.
《老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对于它,学术界历来争论最多。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王弼对《老子》注解的性质,所以《老子》一书的尚待解决的争论问题,这里不加一般性的评论。但是,这本书基本上反映了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这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王弼(公元226—249年),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正始间,玄学之风兴起;但作为玄学内部,思想也并不一致。王弼是以“无”为核心,建立起玄学唯心主义体系。他的《老子》注,是组成这一体系的重要部分。王弼与《老子》的作者,不仅时代和他们各自代表的阶级不同,同时玄学唯心主义同《老子》一书所反映出来的先秦道家思想也并不相同。那么,王弼注《老子》的性质是什么?我认为,王弼注《老子》是用玄学唯心主义精致了和升华了《老子》的道家唯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五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林其锬、陈凤金合撰的《刘子集校》一书。该书广列版本,比勘异同,集前人校注《刘子》诸说于一帙。其搜集资料之丰富,用力之勤,实为后学之师。然该书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此不揣冒昧,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就教于林、陈二位先生。 一、《集校》于比勘所采诸本、集前人诸说中失检之处较多。 1、《辨乐篇》“楚越之俗好勇,则有赴溺蹈火之歌。”“则”,明代孙(?)评本作“故”。  相似文献   

19.
郭祥贵  杨和为 《沧桑》2013,(5):92-94,101
《论语》一书属语录体,因语境记录的不完整,对《论语》中一些章句的理解就会产生误解。通过还原语境,从《论语》中找出线索进行互文性阐释。用这种方法对“吾道一以贯之”进行阐释,“吾道”即“修身治国之道”,“一以贯之’僦是以“仁”贯之。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破折号在标点符号中所表示的,是下文对上文作注释性的说明。在现代文写作中,人们偶尔使用破折号;在标点古籍时,人们很少用破折号,然而,有时却也有非用不可的情况。 例如,清末名臣郭嵩焘于光绪十六年(1890)为他所著的《礼记质疑》一书所作的《自序》,开篇就有这样一段话: 咸丰壬子,避乱山中,有终焉之志。读船山《礼记章句》,寻其意恉,将合《大学中庸章句》为一书,以还戴《记》之旧,所得经义为多,鄙心窃独好之。 这样标点以上这段文章,断句肯定是没有错的,然而,所谓“将合《大学中庸章句》为一书,以还戴《记》之旧,所得经义为多”等语,作者到底是说自己呢?还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