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前有关社会文化史的讨论中,论者偏重于汲取西方新文化史理论和方法,而对中国史学资源甚少提及。本文认为,20世纪初年新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方法仍可资借鉴。社会文化史内容丰富,论题亦不限于大众文化一隅,可从多方面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5.
王家宝先生长期从事法国史研究,尤其是法国人口史。他曾发表《法国人口思想流派》、《法国移民问题浅析》、《论法国的家庭政策》等论。2005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法国人口与社会》一书是他多年来从事人口史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大约四、五年前,《启蒙运动的生意》(三联书店2005年版,以下简称《生意》)一书在中国读书界引起关注,让不少中国学人记住了罗伯特·达恩顿这个名字。随后,达恩顿的其他文化史著作相继被引进中国。《生意》说的是一部书的历史,即《百科全书》出版史。另 相似文献
7.
战后法国的工人阶级与社会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工人阶级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国内进行这方面系统研究的不多。本文着重分析战后法国工人阶级内部成分变化 ,指出工人阶级非产业工人化、职员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凝聚力 ,模糊了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界限。文章进而分析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指出工人阶级的这种变化并没有完全改变工人自古以来的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是相对贫困化 ,第二是依附性 ,第三是缺乏安全感。最后 ,文章分析工人阶级的变化与社会冲突的关系 ,分析社会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缓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多年来,社会史新颖的视角使史学研究趋向丰富和深入,但这并未引起蝗灾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以蝗灾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在梳理蝗灾史研究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目前的研究不足提出几点看法,并就蝗灾史研究中应该引入新的视角和方法、挖掘新的历史资料等方面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17-19世纪中叶是中日书籍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书籍交流的方式较以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汉籍除了传统的文化交流物品属性外,又增加了贸易商品的特性.本文以地方志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17-19世纪中叶中国输日方志的数量、渠道、价格与利润,探索了中日方志贸易的特性以及日本重视方志收集的原因,进而从一侧面加深了人们对地方志在中日书籍交流史上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