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然  刘国华 《黑龙江史志》2014,(14):111-113
俄共(布)十大提出了党的组织原则由战斗命令制转向"工人民主制"的任务,并且对实施"工人民主制"的方式方法做了具体阐释,对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作了许多具体规定。但遗憾的是,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使这种转变并没有实现,"工人民主制"这一国际共运史上最符合共产党"阶级性"和"党性"原则的组织制度和结构设计未能取得全党的共识,故从来没有真正付诸于实践过,从而为列宁去世后"民主的集中制"的扭曲与变形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
京汉铁路工人的精神驿站——劳动补习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20年代,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一些有先进思想的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他们在工人中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工人夜校开始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中京汉铁路沿线的劳动补习学校对早期的工人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丁禹男 《史学月刊》2020,(11):89-96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俄国工人通过教育的普及逐渐解放思想,通过工人组织的发展实现了组织能力的提高,通过与社会民主工党等政治组织的互动走向了政治上的成熟。在此过程中,俄国工人运动从自发斗争发展为自觉斗争,俄国工人阶级也从"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中后期,日"满"将在华北俘获的中国抗日军政人员作为"特殊工人"秘密运送到伪满的工矿企业和边境军事工程地带,进行严格的管理,秘密从事超强度的劳役,并施以种种非人待遇。"特殊工人"则以逃跑、暴动等形式进行反抗斗争,日军则对"特殊工人"的反抗和斗争予以血腥的镇压。  相似文献   

5.
林薇 《史学月刊》2007,2(4):94-102
19世纪英国铁路筑路工人是一个独特的工人群体。本文通过考察筑路工人在主要铁路修建体制分包制中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并对比工厂制中雇佣工人的相关情况,认为规训机制与信用体制的缺乏正是造成他们独特境遇和种种不幸的主要因素。在19世纪中期后,尽管对分包制进行了局部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分包制下筑路工人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6.
陈石 《贵阳文史》2010,(1):49-49
<正>文明方是一名普通工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厂学徒,工作之余潜心学画。一晃三十多年,岁月蹉跎,所在企业破产重组,他也从一名技术工人变成专值夜班的"再就业"工人。生活似乎并没有给予他什么眷顾,艰辛的环境和窘迫的生活使他不离不弃、自学成才,在水彩绘画中找到了自己的世界。文明方  相似文献   

7.
张少辉 《黑龙江史志》2013,(11):110-110
合同制的工人养老保险档案中记录着工人养老保险的全部原始资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使用价值在于当合同制的养老保险和工人退休流程发生异议时,它能够决定工人所享受的退休待遇。所以,如何有效管理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的档案成为相关人员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旭  王宇翔 《安徽史学》2016,(2):107-116
美国郊区史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中产阶级白人是郊区最早的居民,也是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甚至郊区就是中产阶级白人居住区的同义语。这种观点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我国学术界也有很大影响。然而,根据近年的研究,许多大都市区也有数量可观的工人郊区,这一点洛杉矶最为典型。1920—1940年间,工人郊区曾是这里最主要的郊区模式,工人是此时洛杉矶郊区化的主要参与者,其动力是郊区的工业化进程、廉价住房市场和交通技术的进步。通过对人口统计数据中居民的职业、受教育情况、族裔、住房等信息的分析,可以揭示这种异于传统的郊区化模式。研究此前被认为不存在或被忽略的工人郊区的历史,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郊区化进程,丰富对大都市区发展历史的认识,也部分说明了环境不公正形成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2011,(2):F0002-F0002
<正>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2万余人举行总罢工,全路1200公里顿时瘫痪2月7日,吴佩孚调集2万多名军警,对罢工工人进行镇压,制造了"二七惨案"。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尤其是30、40年代,工人所犯罪行占比远远超过了他们在城市总人口中的占比。工人的罪行主要有三类:经济绝望犯罪,激情犯罪,失意报复犯罪。每种罪行背后都蕴含着深层的社会因素,都是对城市环境的特定反映。工人犯罪比工人其他行为更能清楚地表明城市生活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1954年,赫鲁晓夫向中国提出派遣中国工人赴苏补充本国劳动力的请求,中国领导人做出了积极地响应。当第一批中国工人在苏联的工作越来越熟练,与苏联人民的感情越来越融洽,甚至赢得了苏联女工们的爱情时,情况却发生了突变,中国继续向苏联派遣工人的计划也在无声无息中停止了……  相似文献   

12.
张寞轩 《神州》2013,(24):231-231
在新中国美术史初期,在对国家形象进行建构时,工农兵形象是极为重要的题材创作组成内容。在当代“文艺服务于工农兵”这一文艺思想的驱动下,随着国家建设题材不断兴起,工人美术形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初期主要工人美术形象是钢铁工人和煤矿工人。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及石油产业的不断发展,石油工人在政治地位上得到了很大提高,而石油工人这一形象也成为了工人美术形象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引发了以石油工人形象为基本题材的创作热潮。本文通过实例对这一创造热潮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工人美术作品失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汇文厂是个小厂,却别有特点我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是汇文印刷装订厂,那还是在1972年。这是一个蕞尔小厂,人不满100,机不足10台,在当时武汉100多家印刷厂中,真是上不了台面,拎不上筷子。它唯一有一个特点还颇值得一提,那就是厂里工人中有不少的"出家人"。汇文厂坐落在汉口保华街27号。这保华街也蛮有特色的,它既是与中山大道平行,又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非常恶劣,外资企业里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外资烟草企业——英美烟公司在这方面更具代表性。本文拟将从工人的生活状况,公司对工人的控制管理情况以及工人与公司的斗争这三方面入手,呈现出当时工人真实的生存环境,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对工人开展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市总工会和政府、青年团等密切配合,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人的实际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对工人开展政治教育,取得了预期效果。北京市把对工人的政治教育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有效合力,不仅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而且巩固了新政权的群众基础,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一、寂寞的“中国媳妇” 1916年冬天,苏联冰封雪飘的两伯利亚,蒋方良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乳名劳娜。劳娜到乌拉尔重机厂当了工人后,就叫做法菲娜·伊巴提娃·瓦赫瑞娃了。  相似文献   

17.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我党历史上工人罢工运动取得全胜的名的工人运动,它在很长时间内实现了“俱乐部不散,工人待遇不变”。然而史学界对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红旗不倒”、“一枝独秀”现象有异议,甚至存在疑虑,认为这与当时的大环境不符。最近海兴县委党史研究室发现了见证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全过程的三封重要书信,三封书信揭开了运动高层在决策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也为史学界多年来的疑虑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全球化的辩论中,缺失的却是这些工人自己的声音。中国工人并不是一个零件,他们不是因为要为我们生产iPod才被迫进入工厂的,他们选择背井离乡,是为了挣钱、学习新的技能,以及看看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竖元 《攀登》2009,28(6):61-64
工人、企业主和政府共同构成劳资关系的三方格局。在我国目前劳资关系的格局中,企业主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缺少对企业主进行有效制衡的力量和机制,地方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偏向企业主一方。解决目前劳资关系困境的关键在于引进集体谈判机制,建立政府、企业主组织和工会之间的三方协商机制,形成企业主、工人与政府之间制度性协商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凯歌声中,五卅运动后暂时处于低潮的上海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北伐军进军上海,建立上海市民政府,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发动和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期间,陈独秀除参加汉口会议外,始终坐镇上海,与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维经斯基等人协商,领导整个起义工作。本文试根据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文献及其它相关资料,对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