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斯坦因说玉门关得名于西域玉石之输入。查古代史、志、记、传及各种类书皆无此说,现当代权威性词书及地名词典亦不取此说,断知其说无稽。本以为。“玉门”一词系借用西汉以前旧有成词。《易》有“西北之卦……为玉为金”之言,又有“金性刚坚”、“玉质温润”之说,“金”之坚刚,用之以抗威诛逆;玉质温润,用以示仁而泽外。“金关”、“玉门”二名互匹,兼示性质功能之别。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近世学术形成之“显学”,莫不与地下爱宝有关,致学人得以据此新“有”以印证故“有”,或以故有之学以相稽推究而深探其本,遂发展成为所谓“甲骨学”、“敦煌学”者是,惟“客家学”则由“无”所据而由广东兴宁罗元一先生(1906-1976)触类旁通,于缺乏大量史料中别取蹊径创立建构而来。或日自1930年先生始立“客家学”(Horrology)名辞后,客家学之研究遂为世人所重。自先生开此一门研究客家民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学科之风气至今,已演为国际“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漱渝 《纵横》2009,(3):37-39
胡适秘藏书信中,有一封蒋介石给他的亲笔信,用毛笔写在“国民政府用笺”上,共5页。全文为—— 适之先生: 日前雪艇兄返京,极称先生坚不愿参加政府,但愿以私人地位匡辅国家,协助政府,闻之心感。惟改组后之国民政府委员会为集议决策机关,并无行政烦琐工作,其职权大于参政会而性质则相同,且系过渡时期机构,为期不过数月,倘先生并此而不参加,岂惟政府决定政策之最高机构失一重大助力,一般社会且将不免致疑于政府革新政治之诚意。用敢重违尊意,  相似文献   

4.
史念海先生,字筱苏,1912年6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平陆位于中条山南麓、黄河之滨,人文传统颇为深厚,而先生家族一直有尚古学之风。先生生前曾言及其家学渊源,云:“先高祖邃于易学,垂老之年,犹时时讲授,为乡里所崇敬。远道来学者,前后相望。”而先生之父亦颇寄望于爱子承继中国传统文化而有所发扬光大,故取“苏海韩潮”之义而为先生取名及字。中条山瞰视晋南、豫北和陕东,  相似文献   

5.
现在旅居台湾的文化人陈人山先生,系贵州黔北绥阳县人。我和他是同乡又是同学,他的父亲风楼先生,是地方有名望的长辈。人山原名怀谦,后因在一次个人画展中,为取其签名的方便,嫌“谦”字笔画太繁,乃签名作“陈怀千”。后又又恐有攀附画家沈逸干、张大干之嫌,进号人山。据台湾李伯远先生的诠释:“先生取号人山,意在居中庸之至理。天山险峻,他山歧伏,唯人山坦荡平和,中道而立,不偏不倚。”这也是恰切之论。人山博学多才,早年即为已故学人梁寒操延为艺文幕友,现为国际大学美国太平洋国际学院哲学博士。又在台被先后受聘为中国电…  相似文献   

6.
余读杨抑桥先生《荀子诂译》(齐鲁书社1985年2月版),稍有笺记,不揣浅陋,取其中五事,以就正通学。 1.《儒效篇》:以容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167页) 杨柳桥曰:按:容俗,宋本作“从俗”,今从元刻本作“容俗”。容俗,即“庸俗”。“容易”之“容”,正字当作“庸”也。 按:宋本作“从俗”,当从。杨氏反从后出元刻本,并以“庸俗”释“容俗”,失之远矣。《非十二子》篇:“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 《王制》篇:“立身则  相似文献   

7.
印度卡达克舞之王称她为“坚石女”,并以一位印度女神的名字叫她‘霞■”印度新闻界则把她誉为──  相似文献   

8.
初识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再识陶渊明,是《桃花源记》;三识陶渊明,便是读了《五柳先生传》。作者在文中提到“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而以“读书著文,饮酒”自娱,并且希望成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主观上看,作者不与当时黑暗之世同流合污,独避桃源;但细细一想,他是在逃避现实,采取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我不禁想起《爱莲说》中赞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选择的是傲立于俗世之中,而非陶之“隐逸”。黑暗之世相同,而  相似文献   

9.
光山县文管会保存着几块很有价值的石刻。其中有元代赵孟頫“致廉访相公义斋先生札”法书石版两块;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题金陵胜迹册子”诗文碑刻一块;林则徐书“般若波罗密多心径”碑一块。光山净居寺还有一块明代石刻“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并叙”。现一一介绍如下:元代赵孟頫“致廉访相公义斋先生札”法书石版两块共7段、27行、208字。字体柔媚俊逸,挥洒自如,堪称历代书法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祖国的大片河山异色,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有志的爱国艺术青年不甘于再走“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要求为拯救祖国为人民而艺术。当时,上海的革命文艺之风不时吹到杭州来,鲁迅先生极力提倡木刻,他于1929年以“艺苑朝华”的名义出版了两本《近代木刻选集》,1930年又出版了《新俄画选》。尤其是同年出版的德国画家梅斐尔德的木刻《士敏土之图》对我们很有影响。况且“一八艺社”已被开除出校的胡一川等同学就早已尝试刻木刻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就勇敢地拿起了新的艺术武器——木刻刀。 鲁迅先生在《新俄画选》的《小引》中就明确指出:他之多取版画的原因就在于“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并说:“‘艺苑朝华’在初创时,即已注意此点,所以自一集至四集,悉取黑白线图。”  相似文献   

11.
贵山今何在     
诗若 《贵阳文史》2003,(2):59-59
贵阳之名,得来于“贵山之阳”。这一点已属公认。何为“之阳”?古代地名之取名,常以城市所在地附近的山水阴阳向背取之,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贵山之阳”即贵山的南面。然而,贵山并非只有一处,历来有明代贵山、清代贵山之说,又有西北贵山与东北贵山之分。 明代贵山有二说,一是今之关刀岩,这是明  相似文献   

12.
(一)卷188《周广传》(页5000):“周广,字克之。”(中华书局点校本,下同) 按:“克之”误,应作充之,形近而讹。归有光《震川先生文集》卷二《玉岩先生文集序》:周广“字充之”。古人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广,大也;充,长也,高也。(克,又疑作克。为俗充字) (二)卷258《成勇传》(页6680):“成勇,字仁有,安乐人。”按:“安乐”误,明代没有安乐这一县名,“安乐”应为乐安之误。乐安,隶山东青州府。徐  相似文献   

13.
赵守正先生的《管子注译》(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集各家之长,通俗、生动的注译本,但某些译文似有欠准确.《乘马》篇中“则所布(原为“市”,赵先生据《管子集校》改为“布”,我认为不妥,应从市)之地六步一(豆斗),命之曰中岁。”翻译为“这样,征收布匹的地方,合六步土地征粮一斗,这是中等年成的税率”.按赵先生的解释“六步土地征粮一斗”即每亩(100步)征粮为一石六斗六升,税率收量已远远超出了实际产量。在战国之时亩产量一般约为一石半,显然与税率是矛盾的.《管子·禁藏篇》“岁兼美恶,亩取一石”。  相似文献   

14.
孙常叙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古文字学家。先生著述颇丰,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中华书局之约,先生将部分文稿加以整理,辑成《古文字及古文字学论文集》·出版。 《文集》所收论文20篇,是先生六十多年学术研究的部分成果。内容分为三类,分述如下: 一、关于殷墟甲骨文的研究。当前在甲骨学界,对殷墟甲骨文记载气象方面的研究,见解颇有分歧。先生将《甲骨文合集》第10405反片和10406反片,有两个字,一是象四匡中有一“目”字;一是象“母”字,先生的研究结论是“(雨矛各)晦”。殷虚卜辞中记气象之辞中,有两个下部从佳之字,它们的上部,一个复以倒写扁口,一个复以倒写尖口,先生对这两个异体字进行考释,列举同类字39条,从多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它俩是一个字的形变,都是阴天的‘阴’这个词的书写形式。”从而为甲骨文学研究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徐悲鸿先生是我国现代的艺术大师,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先生天资敏慧,早在童年时代已经流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有一天,先生父亲的朋友来访,父适外出。及归,告父。父问:“来者何人?”先生回答说:“没有问姓名。”父道:“不问姓名,何用告我。”显然带有责备的意思。先生翘起左手大拇指说:“是这个人。”原来客去之后,先生把来客的容貌,已在手指上作了妙肖的默写。 先生虽然聪明过人,但始终认为“艺精於勤”。他尝言:“兄弟不信世界上有甚天才,是在我辈切实研究耳。”又说:“今欲成艺术家者,则有数种条件:一、须有极精锐之眼光,灵妙之  相似文献   

16.
启功先生博雅、精深、有趣。张中行先生说他善书能画,精于鉴定之外,“他肚子还有大批存货,因为受‘能者多劳’之累,即使想掏也掏不出来。”如果有什么光的探测器,对准他的肚皮(从旧而俗之习,不说心,更不说大脑),卡喀一响,我想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启功先生曾住鼓楼东里芝麻胡同,张中行先生住鼓楼西,一街之隔,晚上常在启功先生的“兰堂”见面叙谈。那时必到的有曹君家琪,因面长,启功先生呼之为驴;有马先生焕然,启功先生小学同学,也是寡言,可是屁股沉,入室即上床,坐靠内一角,不到近三更不走;有熊君尧,寄生虫学家。…  相似文献   

17.
史树青先生与启功、杨仁恺、徐邦达三先生齐名,为“四大文物鉴定家”,是“国宝”级的大师。当收藏成为一种“时尚”,并经媒体广泛宣传,各电视台“鉴宝”节目推波助澜,大有“旧时王谢堂前燕”,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了。然而,当收藏成为一种“文化”,一个有眼力、有学识,判断力准确的鉴赏家,那可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呢!前几年启老已作古,而今史老又离世,则痛感我国文物鉴定后继乏人,暂缺将帅人物也。  相似文献   

18.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陈寅恪先生隋唐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著作,是所有学习和研究隋唐史的人的必读书目。有很多学者都曾对这本书进行过研究和阐释。但是,笔者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疑点,而这些疑点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隐含的关联性。本文将列出这些可疑之处,并本着孟子提出的“论世知人”的方法,将这些看似矛盾的观点置于寅恪先生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试图发现先生形成此种看法、如此着笔的原因所在。一疑点之一:在同一书中,论及关陇地区之文化用词态度迥异。在书中,论述河西文化时,有云:“又北魏之取西凉,士人年老者如刘…  相似文献   

19.
周桓 《旅游》1996,(10)
我国京剧艺术家裘盛戎先生创始的“裘派”花脸艺术,自新中国建立以后,广为流传,到60年代,更为风靡,不仅京剧界继“无旦不荀”之后,兴起“无净不裘”之势,评剧里也出现了“裘派”花脸。如今的“裘派”著名演员姬少戎,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裘先生得意弟子,得到亲授真传的。姬少戎之戎,原是繁荣的“荣”,改为如今的“戎”字,是遵照师傅的意思改的,体现出恩师对他的器重。裘先生给自己的儿子取名都没有用“少戎”二字。因此姬少戎  相似文献   

20.
龚鹏程 《古今谈》2007,(4):18-24
相较之下,马一浮论国学就与章先生大相径庭了。章君如今归葬杭州西湖“花港观鱼”之畔,恰与蒋庄马一浮先生纪念馆衡宇相望,二氏平生宏阐国学,俱称宗师,而取径互异,适可并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