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南族是一个至今依然保留部分原始宗教仪式的民族,其傩戏"求花还愿"是毛南族最隆重的宗教仪式之一,"求花还愿"仪式也体现了毛南族是一个具有双重女性意识的民族,就是在神灵的世界里崇拜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贬低女性,因此,毛南族女性意识与社会地位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晓晋 《文史月刊》2016,(4):71-73
正大凡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对"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情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这一剧目是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却未必人人皆知。在历史上,阿庆嫂、郭建光、胡传魁、刁得一都确有生活原型。"阿庆嫂"不仅掩护过以"郭建光"为首的新四军伤病员,而且还搭救过  相似文献   

3.
谢洪欣 《民俗研究》2007,(4):189-197
在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俗中,人们的基本信念之一就是"不死其亲",即不把死去的亲人当成亡人,而是把他视作灵魂和肉体仍存的"活人"。在这种"不死其亲"的观念支配下,"视死如生"的葬前礼俗便表现得十分隆重而繁琐,据儒家经典《礼  相似文献   

4.
一个只求一死,一个出手搭救利比亚"革命"后,前执政者卡扎菲家族家破人亡,现在引起关注的,是正被关押的卡扎菲二儿子赛义夫,因为他即将被审判。令人感慨的是,现在,他旧日政坛的老朋友没有一人愿意出手相助,倒是以色列的一位女模,还在挺身而出,为他奔走求救。  相似文献   

5.
"巴岱"信仰是湘西苗族社会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体系。至今,湘西苗族社会仍活跃着大量的"巴岱",其信仰内部的"分脉"泾渭分明却又共存于湘西苗族社会,对湘西苗族人们的精神、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苗族巴岱信仰研究》从历史与现实双重维度,透视苗族"巴岱"信仰变迁过程中的诸种情态,历现由于社会变动和文化交流的作用,苗族原有牢固统一的宗教体系受到冲击所作出的回应,揭示特定历史场景下苗族社会宗教仪式行为与政治、权力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宗教仪式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方式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中被定名为"捧真身菩萨"的鎏金银造像,不仅是造型传神的宗教宝物,也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学术界一直认为这件文物是佛教宗教仪式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作,甚至  相似文献   

7.
正抗日战争期间,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军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但,当这些厉鬼般的日本兵在祸害江苏省和河南省时,见到颇有来历的三件物事后,却如同阴司小鬼突然撞见钟馗一般,惶恐不安地不敢冒犯,只得无可奈何地集体远离而去。这三件物事也因此搭救了不少中国人的生命。要想弄清这三件"千古奇事"的来龙去脉,且容笔者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8.
陕西宝鸡县县功公社陈家咀大队出土一批宋代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2月,宝鸡县县功公社陈家咀大队发现一座宋墓,出土器物如下: 墓志砖一件。方形,上记"维南瞻部州大宋国(?)罗管界陇州吴山县仁豊乡泉项社役故亡人马德元于政和七年岁次丁酉……十月廿五日己卯殁"。青瓷壶一件。高21.5、口径8.1、腹径  相似文献   

9.
"业镜"是佛教想象出来用以警诫众生、显现业力果报的一种独特辅教工具。业镜概念在中国传播流行的过程,也伴随着一个其功用及应用场合不断固化的过程,即功用由悉现善恶到专显恶业,场合由天界、人间到专置于幽冥。其间,佛教地狱观念的影响,《十王经》及相关斋祭仪式的盛行,与"业镜"最终固化为冥界中阎罗审判亡人之专门工具并为大众所熟知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最早用物质奖励见义勇为者的朝代是秦朝。1975年底发现的秦墓竹简,其中有《法律答问》一篇,是以问答的形式对秦律的某些条文、术语以及律文的意图所作的解释。《法律答问》上就有对见义勇为者进行物质奖励的最初规定。原文是"捕亡,亡人操钱,  相似文献   

11.
在巴伐利亚乡村生活实践中,房名制、长子继承制与天主教传统仍十分重要,但年轻一代对宗教组织与神职人员的经济、政治权力和宗教仪式已有反思。同样得到反思的,还有重估、解构一切传统的理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宗教趋向多元螺旋式世俗化,而非单一直线。多元宗教面临"市场"竞争,但教徒并非纯粹理性"经济人",而是受制于传统的"顾客"兼"供给者"。其价值重建急需宗教对话,但须立足于文化自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宗教仪式剧,是指缘起于各种古老的宗教祭祀仪式或民间法事活动、以祭祀神灵、祈福禳灾、许愿还原为目的的戏剧演出,这种戏剧演出至始至终是与宗教法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我国传统的宗教仪式剧是早期戏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初始形态的戏剧类型,在戏曲艺术发展演化过程中,各种宗教仪式戏剧一直于之相生相随,或向着戏曲艺术转化,成为新兴剧种,或吸取戏曲的艺术养料,丰富自己在法事活动中的戏剧演出。戏曲是在说唱艺术、学、歌舞、武术以及宗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也与宗教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不同的剧种、声腔有着各自的历史源流,不可一概而论。仅从四川一些戏曲剧种形成发展的历程来看,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宗教仪式剧对一些民间小戏得以形成并广泛流播曾产生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川剧这样的大剧种能够在清代中叶迅速流布全川也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下面试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契丹"焚骨咒"其语虽简,但内涵丰富。从表面来看,焚骨时祷祝的是祈求死去的父母的灵魂保佑狩猎者多得猪鹿。而更深层的含义,则是反映了契丹先民在生产力低下,生存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亡故的父母的尸体作为狩猎诱饵的历史现象。作为一种丧葬风俗,焚骨时的祷祝又表现为契丹原始宗教萨满教的一种宗教仪式。  相似文献   

14.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教徒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礼拜寺。它是随着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  相似文献   

15.
王健  蔡双全 《黑龙江史志》2013,(15):152-153
佛教的"缘起性空"论,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对于灾民认识智慧人生,以理智与从容的态度面对各种灾难,缓解灾民心理上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佛教的轮回说则可以给予在地震期间丧失亲人的灾民以直面死亡的勇气与态度,能够起到抚慰灾民心理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佛事宗教仪式,沟通冥阳两界,能够帮助在地震期间丧失亲人的灾民尽快走出这场灾难的阴影。  相似文献   

16.
历史像个粗心的孩子,在漫漫征途中且行且丢,布下了大量的疑点。这无数个历史疑点,大多需想像来救场,想像具备穿透历史的辐射力。大虚若关,历史的真与文学的虚相互搭救,相互成全,成就了文史真实的大气磅礴与慨当以慷。  相似文献   

17.
傩(nuó)是中国古代驱逐疫鬼的宗教仪式,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延续至今已数千年。傩戏是傩化的载体,是渊源于古代傩仪和傩舞、以驱邪和酬神为目的的一种民间宗教仪式戏剧。傩戏形成的准确年代已不可考,至迟在宋代已有傩戏出现,而蜕变出傩戏的傩仪和傩舞,则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以至更古远的年代(附件一)。  相似文献   

18.
甘肃武威西郊西夏墓出土的乾祐十六年(1185)和廿三年(1192)两方买地券是研究西夏的丧葬文化,特别是为研究道教对西夏葬俗影响,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学术界对两方买地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券文的释录、格式、源流、文体以及葬俗等方面,对这两方买地券背面的朱书符号有所忽略。通过传世丧葬礼仪文献与出土买地券的互证,这两方买地券背面的朱书符号是在下葬过程的"斩草"仪式中,由祭官代替亡人与神灵在买地券上签字画押时使用的骑缝章式"合同"二字。它象征着冥契合同生效,墓地为"合法"之所,而非"盗葬",起到镇墓避邪之用。  相似文献   

19.
塔式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唐代塔式罐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塔式罐的产生、发展、消亡及称谓、功用等问题 ,认为塔式罐即文献中的“五谷仓” ,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丧葬观念融合的产物 ,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及来世的超生。  相似文献   

20.
1981年今村昌平完成了长达152分钟的《乱世浮生》,故事发生在1860年代。源次在海上运输生丝,因为沉船撞伤了一条腿,幸运地被美国船只搭救,并被带往美国。故事一开始,就是6年后的一天,源次回到了故乡江户,却被抓进了监狱,在狱中认识了系满,两人成功越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