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乃运  穆林 《旅游》2006,(2):14-14
除夕夜,裹蒸在子夜里蒸熟了.新年喜庆的鞭炮声中飘逸着撩人的浓香.放完了鞭炮,揭锅.上裹蒸,把过年的滋味随着裹蒸放到嘴里咀嚼……在肇庆的第一顿晚餐,主人特意推荐了一道食品, 是绿叶子包的.叶子不是苇叶.它要比苇叶宽大得多; 又不是荷叶.它比荷叶窄小得多。叶上的食品.一看就是糯米做的.形状有点像微缩的小金字塔.吃起来是甜咸口.糯米里还有其他粮食.肯定说是豆类.又不好说是什么豆.味道已被松酥的油脂类食品冲淡了.类似于  相似文献   

2.
<正>沔阳三蒸是江汉平原家喻户晓的百姓菜,湖北十大名菜之一,也是中国名菜。它以江汉平原优质食材为主要原料,以粉蒸为主要技法并涵盖多种蒸法,因起源于沔阳而得名。沔阳三蒸,是一个蒸菜系列,在民间曾流行三道菜(蒸鱼、蒸肉、蒸菜)和三类菜(畜禽类、水产类、蔬菜类)之说,其实“三”的本义是“多”,“三蒸”实际上是无菜不蒸。  相似文献   

3.
肇庆城内旧有阅江楼、丽谯楼和披云楼,三楼鼎立,为古城增色不少,其中尤以阅江楼名闻遐尔。 阅江楼立于肇庆市东濒临西江处,楼分前后两座,左右有廊相接,围成一占地二千平方米的四合院。楼上四面窗户开敞,登楼四望,西江奔流而去,山峰尽拥眼前,星岩北斗列峙,双塔并立江畔。四面来风,令人心旷神怡。“江楼晚眺”曾是肇庆八景之一。 肇庆自古为岭南重镇,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阅江楼是访古探胜的好去处。传说汉  相似文献   

4.
沔阳三蒸     
沔阳三蒸: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驰名于“九省通行”的武汉,有“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的歌谣。清代、民国,武汉三镇不少餐馆挂“沔阳三蒸馏”招牌。后来,“三蒸”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馆悬牌“湖北三蒸馆”。据符号老人讲,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簇拥下,途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 十里闻香九回头“沔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  相似文献   

5.
近日,根据肇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入挖掘肇庆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努力建设文化名市”战略构想,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肇庆宋代钩沉》一书。  相似文献   

6.
肇庆市地方志办公室接受该市人民政府发下的一项新任务,与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合作,编出了一本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图经”——《肇庆市地图册》。此《图册》已赶在肇庆市出港进行招商活动前问世,成为让世界了解肇庆,让肇庆走向世界的读物。  相似文献   

7.
肇军,指的是民国初年在广东肇庆成立,公开打出“肇军”旗号,并以西江重镇肇庆及其所辖各县为主要防地的军队。肇军在辛亥革命时期肇庆反正和反袁护国运动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尤其是后来成为孙中山的粤军第一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出身肇军的军人成为后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重要将领,这是肇军军史上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8.
古早味积淀的文艺乡愁 中国台湾与大陆城市同宗同文,但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大家知道的单车与自行车,幼稚园与幼儿园等.说实话,去台湾省之前还真不知啥叫“古早味”,到了那里,被台北的朋友领到一家经营“古早味”的餐厅,才算明白其中的奥妙. “古早味”是闽南语常用的词汇,指的是餐饮中的一种古老的风味,或者说是从前的风味,大致等同于大路上常用的“传统风味”一词.即根据旧时的烹制方法制作出来传统风味食品,包括大菜、小吃和饮料等.  相似文献   

9.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6,(1):60-65
平生不会饮酒,却真的醉了一回,醉在了广 东肇庆的鼎湖山上。醉倒我的,不是美酒佳 酿,而是山上那葱郁宜人的绿! 肇庆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球上同一纬度的 国家不是沙漠就是戈壁草原,但距市中心仅 18公里的鼎湖山上竟藏着一大片四季常青的 原始森林!这里生长着2500多种高等植物 和珍稀植物,栖息着200多种飞禽走兽,其 中有22种是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难 怪它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了。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提到利玛窦这位传教士。肇庆是利玛窦进入中国内陆传播天主教的首站,他在肇庆六年取得了多个"第一"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当时的肇庆知府王泮有密切的关系。王泮对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支持,体现了王泮开放包容的治政理念,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皑 《广东史志》2002,(3):65-65
《肇庆府志》卷十七《张至隆传》云:“张至隆,镶红旗人,康熙三十二年为肇庆府。从肇庆新桥而上,从烟寥落,山路多歧。舟人以胡蔓毒药为香,燃之,客皆迷惘,遂启鐍窃其资,名日梦香船。至隆捕得,悉投大江中,其患始息。”该传重点记载了张至隆在肇庆当知府其问,做了筑固堤围、打击抢劫犯罪和严惩胥吏枉法等几件事,其中记述他打击迷晕抢劫犯罪一事用墨最多。  相似文献   

12.
雷发林  李桦 《旅游》2006,(1):26-27
肇庆,韶关和潮汕,是印象中广东最美 的三个地方。 肇庆景点,首推鼎湖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广东 的氧离子森林浴胜地;而七星岩,更是集桂林山之美和杭 州水之秀,被选为国家水上运动中心;人文方面,封开,一 个偏远山区的小城,文化根底竟异乎寻常地厚,岭南文化的发 祥地、陆、海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北风”和“海浪”会冲地、北  相似文献   

13.
陈敏 《文史月刊》2014,(5):74-74
北宋著名的“包青天”包拯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当地盛产一种极为珍贵的特产——端砚,被列为朝廷贡品。当时许多官吏额外加征,或中饱私囊,或贿赂权贵。包拯不但一尘不染,还严格按贡额征收,余者由百姓自由买卖,砚工深为感激。  相似文献   

14.
明清肇庆方志多设有“风俗”栏目,真实地记录了民众的集体性社会风俗,其中也有女性的史料,这些女性史料与方志编修的“列女”栏目书写少数典型女性的贞孝节烈不同,书写的是大众女性生活,反映了明清肇庆地区女性岁时节庆生活的多样化、自由性,甚至具有男女同娱和岭南巫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一、熏气 害气关于“熏”字的考释,诸说不同,可参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的解说。“熏气”即阳气,《白虎通·礼乐》云:“壎之为言熏也,阳气于黄泉之下,熏然而萌。”“熏气”即烝气。《说文》云:“熏,火烟上出也。”又云:“烝,火气上行也。”是知熏、烝同义,《汉书·路温舒传》云:“虚美熏心。”颜注:“熏,气烝也”。《文选·琴赋》云:“蒸灵液以播云。”李注:“蒸,气上貌。”烝气即热气,是阳气的别称,《淮南子·天文》云:“积阳之热气久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战国时代三晋字体的《行气玉铭》中“气”字从气从…  相似文献   

16.
山西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其风味独特、品种繁多、工艺讲究的面食堪称天下一绝。山西人不“闭关自守”,带着正宗的乡味闯入京城。这就是并州风味面王快餐厅的开张。 并州,太原的古称。并州风味面王快餐厅是太原山西老陈醋厂北京经销处本着以店养店的  相似文献   

17.
火洲记趣     
吐鲁番热冠华夏,千百年来举世闻名。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称这里有一座“炎火之山”,“投物辄燃。”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羁旅此地写道:“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明朝诗人陈诚衔令西使,在这里留下诗篇:“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元朝官吏更是将吐鲁番比作“火洲”。清人肖雄有诗句:“高昌炎热绝无俦,赢得元时号火洲。”诗中的高昌是座古代名城,就坐落在吐鲁番盆地的中部。 曾是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的吐鲁番,因其地势奇低,气候奇热,又有一条奇特的火焰山,极富魅力。加上历代…  相似文献   

18.
北宋端州在政和八年(1118年)升为肇庆府。然而,端州升府的历程是比较复杂的,历来有较大争议。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端州何时升府,以及升府的具体过程,以新的史料证明端州在升为肇庆府之前确曾升为兴庆军和兴庆府,"岭南第一府"是兴庆府而不是肇庆府。最后,通过分析宋代"潜藩升府"制度及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地位的变化情况阐释其升府原因。  相似文献   

19.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我国古代散文到明代出现了流派迭起、论争激烈的局面。继台阁体之后,先后七子的拟古风气笼罩文坛。归有光提出“独出于胸臆”的主张,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项脊轩志》可视为“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在昆山的书斋名,他的远祖隆道曾在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  相似文献   

20.
纸的别名     
纸是“文房四宝”之一,同时又是书写和印刷书籍的主要材料.由于文人学士钟爱纸,所以历代给纸起了许多雅致的代称:1.赫蹄《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传》:“(籍)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颜师古注:邓展曰:“赫音‘兄弟鬩墙’之‘鬩’(xi隙).”应劭曰:“赫蹄,薄小纸也.”可见,“赫蹄”是西汉末年流行的一种小幅薄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