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金息 《旅游纵览》2016,(9):102-105
正"你也觉得奇我也觉得怪,大苗山的石头千姿百态,心灵手巧的苗山人,在石头上建起小山寨;云在这里散步,雾在这里徘徊,云雾缭绕的苗山寨哟,你诉说着过去也召唤着未来……"歌曲优美的旋律,让我对石头上的苗寨人家魂牵梦绕。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元宝山脉深处,有个奇特的苗族小山寨——安太乡小桑村青山寨。地处华南第三高峰——海拔2086米的元宝山西麓,村子的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是典型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有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夫妻,他们先后生下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生活过得很美满。但他们的好景不长,妻子害了一场大病,不久就死了,绐丈夫留下两个幼小的孩子。父亲只有每天早出晚归带着孩子到地里  相似文献   

3.
石头的故事     
正听老师说,精美的玉石都是被包裹在石头里的,所以我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是一个明媚的星期天早晨,我和小伙伴在河边玩耍,突然,我看到草丛里有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我拣起石头,它可真与众不同,通体接近乳白色。上面的纹路、图案有深有浅,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拿在手里,光光滑滑的,非常舒服。我心里一直在琢磨,这样一块精美的石头,会不会里面包裹着一块玉或翡翠呢?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把这块石头拿到了爸爸的金工车间,用铁钳固定住,然后拿起一把钢锯开始锯起来。切下去1厘米深的时候,我突然想,照这样锯下  相似文献   

4.
一古时候,地上没有山,也没有人,只有神仙住在天宫里。这些神仙可多啦,他们各管各的事,各干各的活:有的管织云,有的管降雨,有的管种花,有的管养马,有的管种五谷,有的管养鱼……纳可玛女神手下,有三千个仙女,专干织云锦的活计。有一天,一个仙女织云锦时不小心,失手掉了天梭。天梭穿过云层,落到了地上,变成了纳可穆玛山。  相似文献   

5.
洱源县和云龙县交界处,有座很高的大山,名叫兔罗坪,这山顶上,古时遗留下五间石屋,里面各有块大石头,相传是石头皇帝,管辖所有的山神和野兽。猎人和牧民们,一律敬奉他。洱源西山金涧村里有个白族木匠,到兔罗坪山上去伐木;他砍伐累了,就躺在树下睡,刚闭上眼,就做了个梦,梦里石头皇帝对他说: “我的房子漏雨了,如果你能替我修补一下,我就让你天天有肉吃。”木匠醒来一看,石头皇帝的屋子,全是石头和石板砌盖的;自己是个山木匠,隔行如隔山,怎么来修补石屋呢?……转过来想  相似文献   

6.
霍巍 《中国西藏》2010,(2):74-75
洛扎镇这座西藏边境线上的小县城坐落在洛扎河畔,美丽而宁静。县城呈长条形东西一线排开,两面临山,一面临河,洛扎雄曲河日夜奔流咆哮着从县城边上流过,朝着远方的国境线奔去。在县城的尽头,看似“走投无路”之际却在山崖上开凿有一条简易的公路,弯曲延伸着继续通向密林中的村寨。早上,当薄雾还未散尽时,我们已经启程沿着这条公路前往洛扎门当石刻地点考察。  相似文献   

7.
冯少波 《丝绸之路》2010,(21):13-17
在中国的西北有一处地方很特别,这里高山与大河交汇,荒原与绿川相连,戈壁与草原交接,农耕与畜牧分界,湖泊与沙漠共处。地方虽不著名,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石嘴山。  相似文献   

8.
马步升 《丝绸之路》2004,(11):27-28
独山子是戈壁滩上的一座小孤山,这么个小不点,本来在新疆的群山谱中排不上号,并且是不应该有名字的,可它居然很有名,大抵是因了山前的一家大型炼油厂吧。从北疆横穿天山到南疆有两条重要孔道,独山子到库车是西孔道,长达700公里的独库公路从这条天山的自然裂缝中死挤活挤挤了过去。  相似文献   

9.
贺江 《神州》2012,(3):12-15
"最初的梦想:如痴如醉、自由自在地歌唱,最真实最快乐的我。录音,真实我的唱进去。迷茫,幸福,‘浮云’上面就是最灿烂的阳光。"——石头王卓实语你知道吗?有一种石头会唱歌!它的名字叫雨花石。你知道吗?有一首歌《雨花石》,  相似文献   

10.
在2002年8月中旬,首届中华奇石贵阳博览会的《贵州矿物晶体馆》里,有一个特殊的展位,它既非岩石矿物,更非矿物结晶,却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片。名曰:《李绍珊微观地质艺术》。这些图片色彩缤纷,多姿多彩。有的似旭日东升,喷礴欲出;有的如荷塘晚风,动感鲜明;有的像清明上河图,惟妙惟肖;有的如火如荼,命名为红珊瑚,等等。当观众得知是细如发丝的岩石剖面中经过放大拍摄的,不禁惊叹不已,留连细看。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平淡无奇的岩石、矿石的微观世界里有这么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这种微观地质艺术是贵州艺术家李绍珊先生开…  相似文献   

11.
一、出家、嗣法与弘道陈希迁(700—790年),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肇庆市)人。他白幼聪慧过人,七八岁时就萌发了出家之志。当时禅宗六祖惠能在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授“顿教”禅法,声名目著。  相似文献   

12.
张林华 《古今谈》2005,(4):42-44
如果有个中学生幽幽地告诉你,说把他有限的生活感受归结为一句话“人生悲凉”,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也许会怀疑,这是真的吗?当然这不是虚构。因为这位学生还敢于著文在报上公开发表他的观点以示郑重其事。“人生悲凉”,悲从何来,凉在何处呢?“想想人生充满了痛苦,从出生的那时起,就有一把锉刀在等着你。锉呀锉呀锉,你终于成了一个脑袋削尖、肚皮浑圆的不倒翁,“一个挂着庸俗笑容、过着庸常生活、吐着不咸不淡话语的人,何曾有半点光芒”?  相似文献   

13.
藏地无处不充溢着神明,天地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各自的灵光附着,当然包括那些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的石头。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曾经是泱泱大水覆盖的汪洋,后来由于地质运动,形成隆起的高原,带来无尽的石头。这些石头,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各呈奇异多姿,千奇百怪。有的小巧玲珑,藏有大干世界;有的风姿绰约奇特俊像,而且千差万别,让人生发无穷的遐思妙想。  相似文献   

14.
读懂石头     
有人喜欢收藏石头。当然不是过于普通的石头,而是指那种色彩、纹理、形态或质地有些奇特的石头。  相似文献   

15.
石头鱼     
不大信怪力乱神,但有件事至今想来仍觉蹊跷。高三毕业那个暑假,跟同学约了去游泳。我们几个水性都不错,嫌岸边尿多水浑,没怎么活动开就一个猛子往深水里游了。那天上午刚下过雨,海的表皮也就20公分深的水算是暖和,往下一蹬,冰汽。  相似文献   

16.
成家 《文史月刊》2010,(6):64-65
<正>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一天他在荆山采到一块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他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玉璞是一种天然玉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楚厉王找来相玉工进行鉴定,但是玉工没有识辨出来,  相似文献   

17.
Paolo Liverani 《文博》2009,(6):387-395
直到近些年来系统的研究才使人们对罗马帝国时期雕塑上的色彩装饰及其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仔细的分析使一些著名艺术品的色彩得以重现。比如现存于梵蒂冈博物馆的AugustusofPrimaPorta雕像以及the marble revetment of the end wall of the so-called Aula del Colosso in the Augustus Forum in Rome。现在对和平祭坛博物馆颜料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在这个纪念碑中,色彩并不是完全按照现实的方式来标志被塑形象的地位或者来强调救济的政治信息的。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大致的结论,因为同时代的其他雕塑如在哥本哈根的嘉士伯艺术博物馆里的卡里古拉大帝的肖像,则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色彩的自然效果上。许多有趣的新发现同样来源于对大理石上装饰的关注。在古希腊时代有三种流行的装饰曾经被用到过(尽管在后帝国时期我们可以鉴别出更多的类型和简约化的风格),尤其是在丧葬礼上。在这个领域,在激光的帮助下,新的保护技术使得重要的发现变成可能。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有机颜料的重要性比如紫胶染料和湛蓝染料——变得越来越相关。紫色的应用只在亚马逊人的石棺(佛罗伦萨国家博物馆中的公元前四世纪的一个伊特拉斯堪人的石棺)中被发现过。粘合剂知识的进展也同样被关注。以后有必要详细制定一些关于分析和公布结果的标准程序来增加对比以及统计处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巴戎寺,等待“高棉的微笑”清晨五点的风吹来,凉凉的,有梦的味道。三轮车御风而行,奔向吴哥通王城,穿越城门时本该有入门的感觉,由于天黑,我不大像个旅行者,倒像是个文物窃贼。三轮车停下来的时候,一群狗围了上来。不禁一  相似文献   

19.
炼一块五彩的石头去补天雕一块晶莹的石头来发光有石头在人间火种就不灭三百万年只几个石头磨过人猿相揖别用石头和木头写就一部历史把万种相思的血泪都凝结石头里充满了神话和传说天下掉下个灵石县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石头,山是石头的家,石是大山的子,山与石原本就是不可分离的.可是不知何年何月,从天外飞来一块巨石,深深地嵌入了这座山里.1400多年前,隋文帝杨坚自长安北巡太原,路经此地,御驾难行,龙颜愠怒,传旨:停河开路为朕让道!于是,千万劳工日夜劈山掘地,然而突兀在眼前的竟是一尊世上从没见过的庞然怪物:此物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赫然看去,其色苍苍,以石相击,铮铮有声.有人甚至神而玄之地启禀皇上,说那怪物身上还镌有  相似文献   

20.
让石头说话     
《中华遗产》2014,(7):14-15
通过分析石器的使用痕迹,并结合其他考古材料,进而探索遗址的性质,是微痕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图中的三处遗址,属于距今万年前的虎头梁遗址群,它们大体分布在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中。考古人员根据出土石器的微痕特点,结合其他信息,探讨了遗址点的性质,并由此推测当时已经出现了分工和遗址功能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