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汴河兴废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通济渠西起洛阳,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利用黄河的一段达板渚(今河南汜水东),在板渚引黄河水东南流,途经中牟、开封、陈留等地而进淮河。当时,通济渠由于紧邻汴州(开封),故又名汴水、汴河。唐代,汴河成为输送江淮财赋的主干,为汴州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证;宋代,汴河更是与东京城(开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  相似文献   

2.
汴河今昔     
汴河,起源于战国时代的鸿沟。《汉书·地理志》称汴水,《后汉书》作汴渠。汉魏时期鸿沟的下段淤塞,其上段(即荥阳河口至今开封)与它的支流氵反水结合,因汴氵反音通,于是改氵反为汴以避反字,汴河就由此而得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征民百万开通济渠...  相似文献   

3.
正古老的汴河,历史悠久,自开挖距今已有1400余年。"西有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三百里"。这是隋代利用人工整修挖掘的一条规模宏大的河流—通济渠,史称"大运河",亦称古运河,因其主干道在汴水一段,故也称之为汴河。它沟通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成为隋、唐时期南北运送漕粮的主要通道。然而,岁月的沧桑巨变,古老的汴河如今已失去了当年"官舻客艑满淮汴"的繁忙景象。淹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汴河,只留下了断断续续的千里故道。至今泗洪县境内仍然保存着一段最为完好,隋、唐时期的  相似文献   

4.
北宋东京汴河东水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合群 《华夏考古》2005,13(3):98-99
本文综合研究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认为北宋东京汴河东水门应由河道之上的水闸门、汴河南北两岸的陆行门,以及南北拐子城所组成。拐子城,系直门两重,是为了保卫上善与通津两座陆行门和汴河漕运而建,在北宋末年抗击金人的东京保卫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绘制的那座城门,即为汴河南岸的上善门  相似文献   

5.
杨洪军 《江淮文史》2005,(3):167-169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南乡子·宿州上元)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笔下的宿州。苏轼与宿州结缘的纽带当首推汴河。隋炀帝于公元605年下令开挖通济渠,西起洛阳,东达洪泽。唐宋时期称汴水,成为当时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宋朝定都汴水之滨的汴梁,进一步加大了汴河漕运的流量,同时也加快了沿汴城镇的繁荣,宿州就是当时舟车交会、帆樯如林、商旅云集的重镇之一。苏轼一生跌宕起伏,行踪遍及大…  相似文献   

6.
北宋建都东京(今开封)。整个朝廷,主要仰赖江南财赋以维持其庞大的军政开支和奢侈用度。而江南财赋全靠漕运入京,漕运又以汴河为主。正如北宋张洎所说:“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又如张方平所说:“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漕为主,……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宋太祖曾对进贡宝带的钱椒说过:“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  相似文献   

7.
《文物》2020,(10)
《汴河帖》为北宋文彦博元丰三年(1080年)至元丰六年(1083年)判河南府期间所作。本文重新对该帖文句进行识断,并考证了作帖时间。元丰二年朝廷主张"导洛通汴"后,文彦博于元丰六年四月书《奏西京漕河事》,以"浚漕"为由申请"引水入城"并得到批准,其后都提举汴河堤岸司要求暂停洛水入城以保障汴河行运,文彦博继而作《汴河帖》以"水磨磨焦"制酒曲一事请求在关闭洛水的同时,保留伊水专用磨焦。文章进而通过季节性河流的特性和磨焦时间,考证《汴河帖》作于元丰六年四月。该帖以元丰新旧党争为背景,体现了洛阳旧党利益与汴京新党利益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8.
王少石 《收藏家》2012,(3):58-64
宋金时期的瓷塑玩具,据称采自淮河以北地区。宿州地处淮北平原,通济渠(即古汴河,俗称隋唐大运河)从河南夏邑、永城流经宿州所辖的蛹桥区、灵璧、泗县,经江苏泗洪至盱眙对岸注入淮河,是隋唐至北宋时期,中原通向东南地区的水运干道,宋金对峙以准河为界,宿州遂归于金,此后古汴河亦渐湮废。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大运河,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至今仍然部分通航的"京杭大运河",但殊不知还有一条湮没在历史与黄土之中的"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中下游),初称通济渠,宋时多称汴渠、汴河。其自隋代始兴、唐宋鼎盛、南宋以后逐渐衰败,曾经的辉煌也渐渐为人所淡忘,甚至后人对  相似文献   

10.
开封城墙的历史沿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顺安 《史学月刊》2002,(10):119-121
一 城墙的历史沿革开封城墙始建于唐德宗建中二年 (781 )。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自宋州来汴州 ,对南北朝时的汴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筑”(明·李濂 :《汴京遗迹志》卷之一《宋京城》) ,这次重筑又被称之为“筑罗城”(《太平寰宇记》卷一《东京·开封府》) 。主要是将汴州城的南壁往南扩充 ,把汴河围入城内。贞元十四年 (798)董晋接任宣武军节度使后 ,又增筑了两个水门 ,汴州城得以完备。这次重筑之规模是较大的 ,周回达 2 0里 1 5 5步 (周宝珠 :《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年 ) ,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五代 …  相似文献   

11.
煌煌巨作《清明上河图》,以三分之一的篇幅,精心描绘了汴河上紧张、繁忙的航运景象:造型优美的客、货船,或停泊装卸货物,或接客待发,一艘驶近虹桥的大船,出现了紧张的场面……。宋人周邦颜在《汴都赋》中描写道:“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舱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铃”。廖廖数语,展现了北宋最大内河港口——汴京的繁华气派。汴河是北宋首都汴京的交通大动脉。《宋史·河渠志》:“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宋人张方平在论及汴河时也说道:“辅漕运而兼师旅,依重师而为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可见这百万  相似文献   

12.
北宋开封城汴河水门又称“拐子城”,后来研究北宋都城的人大多不曾对它加以注意。盂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记述东京外城,说:“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下流水门也,其门跨河,有铁裹窗门,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夹岸百余丈。”近人的注释未曾对拐子城一词稍加解释。除上述记载外,“拐子城”一名还屡见于记述北宋末年宋金在开封城下鏖战的资料中,说汴河东水门外筑有南北拐子城,皆出自姚仲友之手(一作“姚友仲”,《宋史》无传,参《三朝北盟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4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徽泗县刘圩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示一批汉至唐宋遗迹。其中,唐宋汴河北堤的发现,在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尚属首次;宋代踩踏面及相关遗迹的发现反映了汴河漕运的繁华;北宋末至南宋初土坑墓的发现印证了相关文献记载的汴河废弃时代。  相似文献   

14.
汴河对安徽淮北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一九八四年第六期所载拙著《古汴河上的新发现》一文,已对安徽段汴河的一般情况作了简略介绍。现在拟就汴河对安徽淮北地区的影响这一具体问题,再谈几点粗浅认识。一汴河是联系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的纽带,是贯通我国南北的大动脉。自隋大业元年开通,到南宋时堙废,历隋、唐、五代、北宋四个朝代,前后使用了五百余年  相似文献   

15.
北宋汴河即隋代开凿的通济渠,是黄河的分支,自孟州河阴县(今郑州西北)引黄河水,经开封东南,于泗州入淮。汴河上接黄河,下通淮河、长江,通过漕运将江、淮一带的粮米,四面八方的百货,源源不断地运到开封,供应军需民用。宋太宗在一次汴河决口后,曾亲自出乾元门视察,并对群臣说:“东京(开封)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这充分说明了汴河和宋王朝的密切关系。一、汴河漕运量的发展宋初,百废待兴,受经费所限,漕事尚简。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汴河运江、淮米也不过数十万石。到了太…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隋代通济渠(即唐宋汴河,或称隋唐汴河),下流流经路线,历来就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说法。特别是自汴州以下河道的走向,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其一是先入泗水,然后再至淮阴达淮,其二是不会泗,而径往泗州(已沉洪泽湖中)入淮。  相似文献   

17.
《宋史》卷九三《河渠三·汴河上》记: 嘉祜六年,汴水浅涩,常稽运漕。都水奏:‘河自应天府抵泗州,直流湍驶无所阻。惟应天府上至汴口,或岸阔浅浸,宜限以六十步阔.于此则为木岸狭河,扼束水势令深驶。梢(稍?)伐岸水可足也。’遂下诏兴役,而众议以为未便。宰相蔡京奏:‘祖宗时已尝狭河矣,俗好沮败事,宜勿听’。役既半,岸木不足,募民出杂梢。岸成而言者始息‘旧曲滩漫流, 多稽留覆溺处,悉为驶直平夷,操舟往来便之。按:考北宋政坛称蔡京而可查知者,仅有一人,即宋代臭名昭著的权相蔡京。读了此段记载,倒好象发现蔡京做了一件益事,其实这一记载纯属误笔。据《宋史》卷二一一《宰辅表二》和徐自明《宋宰  相似文献   

18.
现有研究从漕运体制的角度对宋代运河多有关注,而对运河水情和航行的研究还有不足,且对运河通船能力有过高判断。推进宋代运河研究,应着眼于考察运河的具体水情、通航能力和航行方式。汴河、淮南、浙西和浙东四运河水情不一,水深较好时为五尺,一般为三四尺,且常出现枯水和浅阻。汴河适航漕船一般为四五百料,最大为六百料,座船(客船)一千料已甚困难,其他运河适航漕船一般为二三百料。除北宋汴河可全线通流外,其他运河都设置有堰闸以解决不同地势河段间通航和保水问题,基本趋势是改堰为闸。运河航行中用帆不是稳定的航行方式,最稳定有效的方式是拉纤。运河两岸修有纤路,并制定了维护纤路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发掘者的学术角度出发,对所涉及的若干个汴河遗存发现情况进行概要的梳理,同时结合古代相关文献及绘画的记载和描绘,对汴河形态特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让我们沿着唐代大诗人自居易的词句,去寻找古汴水与古泗水的遗踪。 淮水奔流入海,浇灌着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汴水与泗水是它下游古代最大的两条支流,也是我国古代南北漕运的主要干道。白居易晚年常自洛阳乘舟沿汴水与泗水南下,一路吟诗作赋,并与好友刘禹锡唱和于扬州,才华媲美,旗鼓相当。839年,67岁的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