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艳梅 《神州》2011,(2X):30-31
《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两首《扫烟囱的小孩》给我们描述了看待同一件事的人类两种对立的灵魂状态:天真状态和经验状态,但两种状态都彻底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之下的宗教的残忍、虚伪本质。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增长肇始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然而,对此期间的工人阶层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却存在着争论。作为影响生活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工人的实际工资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从整体上看,他们实际工资在经历了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10年代的普遍下降后,自1820年开始总体有所改善。工业革命并没有导致工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相反,正是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实际工资的改善程度在所有工人群体中绝非均匀一致,各行业、各地区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生活水平从来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圈地运动使劳动力资源涌向了城市,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蒸汽机的发明和改善,人类迎来了大机器生产的时代。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历史中的重要阶段,以机器制造为标志,冶铁业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历史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工业革命发展的第一阶段,由于缺乏廉价的燃料资源,英国工业革命发展面临瓶颈。正是煤炭资源的充分开发,英国的工业革命走上了迅速发展的轨道。本文将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浅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下的英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探究其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满足大宗商品运输的需求,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修建的前提条件。大宗商品运输需求的递增推动了运输变革时代的到来,开凿运河成为当时解决大宗商品运输问题的最优解,作为运输大动脉的运河也成为工业革命早期的生命线,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运河运输廉价而不快捷的不足日趋显现。资本化运作是运河修建的必要条件。运河主要由贵族地主和工商业资本家投资,通过建立运河股份公司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但资本化也带来投机和短视问题,大量的运河被修成了窄运河,成为日后运河迅速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注重技术革新是运河修建的充分条件。英国运河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运河开凿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时期技术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技术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以铁路为代表的运输革命,廉价快捷的铁路运输更放大了运河运输的不足,这是英国运河迅速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业的兴衰,是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5.
郭爱民 《世界历史》2012,(4):58-68,159
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土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以贵族、乡绅等为代表的土地阶级垄断了土地、掌控了政权,使土地获得了超经济价值的社会属性,成为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基础。为获取政治权力,永久性地融入中上层社会,旧的土地家族、工商业者及其他职业者竞相购置土地。以土地为介质获得贵族和乡绅头衔,融入土地阶级,进而掌握政权成为一种社会心态。同时,因筹措圈地资金而需要出卖的土地,圈地后自耕农出售的土地,旧地主因为欠债而抛售的土地,土地家族为强化主体地产而卖掉的外围土地不断涌向市场。这样,以地产为工具加盟土地阶级、进而掌控政权的社会心态,成为工业化时期英国土地流动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宋严萍 《史学月刊》2003,2(9):95-100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妇女最早离开家庭进入工厂做工,承受着繁重的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双重负担。但是,由于柔弱、顺从的家庭妇女是当时英国社会所推崇的妇女形象.工厂女工进入工厂只是被迫而为,并非是为了经济独立,更不是为了寻求自身的解放和男女平等,因此她们的处境没有因为外出工作而有所改变,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高只能是人为的一种设想,她们也不是最早获得解放的妇女。  相似文献   

7.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形成了明确的地区分工。英格兰西北部为现代工业区;伦敦及周边以发展商业贸易、金融和高端服务业为主;中间广大地区以商品化农牧业为主。生产的这种地区性分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三大地区在城市功能、城市规模和城市体系三个方面的发展各自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本立 《史学集刊》2014,(1):94-102
1938年11月至1939年9月,英国从纳粹德国专门营救并接纳了大约10 000名儿童难民。英国之所以决定营救这些儿童难民,一方面是由于产生了促使其考虑接收大量儿童难民的动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自身具备了对接收儿童难民的吁请做出积极回应的条件。儿童难民的营救工作,是一项由遴选和运输两个基本环节构成、历时漫长、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庞大工程。这场营救运动固然存在较大的缺憾和局限性,却不失为英国在纳粹德国难民营救史上做出的独特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进行战争和生产等各项工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党的指导下.力所能及地配合党的各项lT作,为保卫边区、建设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术界对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儿童这一群体的研究尚属薄弱,本文拟对党在边区政权建设中进行的儿童动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0.
谷延方 《世界历史》2008,(4):106-114
中外学者主要关注工业革命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运动,较少关注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中古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具有不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其一,主要动力源于农业而非工业,农业生产的兴衰决定了城市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的进程;其二,中古劳动力转移历时久、水平低;其三,中古英国劳动力转移呈相对集中的地域流动模式,农村居民流动迁移的主要目标是首都伦敦。此外,中古英国劳动力转移在地域和行业流动方面均呈不均衡状况,地域上偏重英国东南部和西南地区,在行业流动方面主要集中于纺织等轻工业部门。工业革命后劳动力大量流向西部和北部,汽车、钢铁等重工业部门日渐重要,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呈现出均衡化、网络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家庭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小昀 《史学月刊》2000,4(3):72-78
家庭史学是史学的一个新成员,现已成为新史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家庭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两个方面。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物质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单一依靠土地的生产方式,增加了财富.使人口增长成为可能,人口增长又反过来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推进剂,当两发展不协调时可以通过生育控制等来达到平衡。在英国工业革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两种生产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成德宁 《安徽史学》2002,3(3):84-89
英国农业自16世纪始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农业生产增长明显加快,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稳步提高,直接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英国率先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侯建新 《世界历史》2006,1(4):16-28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水平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高效农业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大众生活水准提高、劳动力价格上扬以及近代国内消费市场形成是工业革命的直接拉动力。作者系统梳理了中外资料,对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和消费水平再次进行剖析和评估,旨在说明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扎实的孕育过程,工业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主要也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从而为有兴趣与《大分流》讨论的同仁提供西欧方面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延方 《史学月刊》2007,2(5):111-114
英国从11世纪“城市兴起”至18世纪工业革命的7个世纪间,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不及工业革命后一个世纪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政治上封建农奴制阻碍农村人口流动;经济上农业生产力落后,难以将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6.
17.
《Textile history》2013,44(1):80-89
Abstract

Newspaper runaway advertisements are one of the bes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American women's working-class dress, but have only been minimally analysed in quanti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project in which the notices of 900 women's elopements and their 5,600 garments have been catalogued in a relational database to provide greater access to garment data in runaway advertisements, including textile use, colour and patterning information. Data about the women, including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ethnicity are linked to the garment data to allow contextual searches. Select initial investigations into preconceived notions of women's working-class clothing during this period are included to demonstrat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based on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迅速增加。为尽快培养更多的青年技术工人和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一些工矿企业充分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始推广订立师徒合同。在各单位的组织配合下,师徒合同这种技术传承方式得以广泛推广,对提高青年技术工人的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师徒合同存在的缺陷、国家有限的物质条件、奖励与考工制度的不完善、速成教育与培训的局限性等因素限制了师徒合同的继续发展。尽管如此,师徒合同在工矿企业内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鼓励技术学习的整体环境,促进了“尊师爱徒”新型师徒关系的建立,提高了青年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小昀 《史学月刊》2004,26(2):108-115
社会流动可以改变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18世纪英国社会是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通过社会流动给整个社会注入了活力。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使英国各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20.
Recent studies by Albert, Pawson and others have led to a new appreciation of road transport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raditionally, it is canal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road transport expansion that has been seen as the key sector in contemporary transport improvement. Fresh examin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mphasis on canals underlines the new findings on the road sector. The role of canals in raw material movement may be undeniable, but the marketing side of the industrializing economy has largely been forgotten. Detailed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canal and road transport reveals yet further weaknesses. Among them is the peculiar susceptibility of canals to frost and drought. Using a prediction technique based on Manley's monthly temperature means for Central England, it emerges that in one out of every two years, frost may have impeded canal-working for upwards of 20 days. A number of possibl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outlined.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s the need for studies of transport dem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