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附录是志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志书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经过两轮修志实践形成的共识。由于志书内容的广泛性和编纂者认识的多元性,附录的编辑一直未能定型,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局面。关于志书附录的形式、内容、篇幅如何确定,长期以来有三种不同观点:一种是本文所主张的统一性,另一种主张是灵活性,还有一种主张是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本文从一般文献附录入手,探讨志书附录的定义、地位与作用、类型特点与收录标准、形式与内容,志书附录原始文献的搜集与编辑等问题,并对志书附录作了定义。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首轮93部县区志中,不设附录的占极少数,只有《顺德县志》、《惠州志》、《肇庆市志》、《清远县志》;随文附录的有38部,占总数的41%;志末附录的77部,占总数的83%。可见首轮新志采用附录比较普遍,但使用录较为随意,不规范与不恰当的现象较为普遍,第二轮志书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谈志书附录     
志书附录是依附志书正文而存在的,是志书正文的合理延伸.是志书辅文的一种。古今志书一般都设有附录。在旧志中。类似附录的体裁很多,有杂录、杂记、杂掇、摭遗、摭谈、别录、丛记、外记等。新编志书附录称谓更是多种多样。其中多数名为附录,也有名为附记、丛录、总附、志余、备考、杂志、杂录、杂记、文献、文献辑存、资料辑存、文存等。  相似文献   

4.
首轮新编志书人物志(篇)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一是篇目上体裁不明确,分类标准不统一;二是篇目结构层次过于简练,地方特色不突出,信息含量不足;三是人物分类不恰当、不全面;四是采取简介的方式收录在世人物。但篇目名称不统一或不规范;五是人物的收录范围与标准过窄,人物篇分量小;六是部分传主的重要资料缺漏,或记述不准确;七是人物不配随文照片,影响存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志书表格的设计应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否则,大部头的志书,几百张、上千张的表格,就会杂乱无章。不同的志书,规范要求不同,也会比见高低优劣,或见仁见智。但全志表式统一规范,清晰美观,要素齐全,是基本要求,且贯穿全志编写、照排、校对全过程。表格虽可以取代流水账写法,但表不能代文。表要随文走,但不作附表。表格还可以转换为图,以达到更直观醒目的效果,但有的数字统计表,特别是逐年罗列的重要数字、容量大的表格,是无法用图详尽表达的。  相似文献   

6.
总纂的职责,决定了总纂必须全程引领、主导志书编修各个重要环节,从组织修订凡例、调整完善篇目、修改全书概述和篇章无题概述,到严把入志内容、人物、图片、附录文献和资料关,并对志书篇幅安排、书稿校对和质量监控等负总责,实施全方位跟进。核心是把好志书编修的关注点、关联度和关键性等"三关",才能使志书合乎志体、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行文规范和质量过硬。  相似文献   

7.
附录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设好附录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志书以编章节目为框架,以志、表、图、传、录为形式,反映一地的历史和现状。附录作为录的形式之一,在志书中的运用非常必要。 在方志编写中,常常碰到这  相似文献   

9.
王晖 《中国地方志》2009,(12):33-40
本文从8个方面对第二轮志书编修的体例模式进行总结和思考:1.志书体式多元概念不适合多种志书;2.断代志中建置志可分解到环境志和政府志中;3.上级机构应当从附录上升到独立专志;4.三大国策入志要全面协调,体现科学发展观;5.基础设施篇设置不合理;6.坚持生不立传原则,科学设置人物志;7.按《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科学处理限外材料;8.约定俗成的专(分)志名称不应更改。  相似文献   

10.
从新编志书附录的编写实践来看,存在着内容五花八门,杂乱无章,随意性有余,规范性不足的现象。 笔者翻阅辽宁省已出版的6部志书《附录》,情况如下:1.有3部志书的《附录》收录了“重要文献”,如《岫岩县志》收录了民国10年公布的《解放缠足布告》等,《台安县志》收录了《奉天行政公署关于八角台设治的训令》等,《铁岭县志》收录了1923年《铁岭农会简章及办事细则》等;2.有两部县志的《附录》收录了“诗文选录”,如《岫  相似文献   

11.
附录作为方志的体裁之一,是志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部分送审稿的附录为例,对附录的基本理论、编纂实践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2.
写书评不易 ,评志书更难。难的是卷帙浩繁 ,笔者学识不及 ,对地情又知之甚少 ,评之惟恐言不及意 ,隔靴搔痒。然翻阅新近出版的《鄯善县志》后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欣然动笔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关于随文照片首先为《鄯善县志》采用随文照片这种形式叫好。这种形式好在图文并茂 ,相得益彰 ,弥补文字记载之不足 ,又可以克服视觉之疲劳。本来随文照片说不上新鲜 ,但在志书中采用实属罕见 ,所以说《鄯善县志》意在求新 ,值得推崇。遍检整部志书的随文照片 ,使用好的可谓锦上添花 ,如沙山中部的尤热克塔格、坎儿井、葡萄园和晾房、大理…  相似文献   

13.
<正>附录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纂一部地方志书能否在附录中凸显出地方特色,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志书的质量。谈到附录的地方特色,首先要弄清楚附录的内涵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附录是指附在正文后面与正文相关的文章或参考资料;2012年第六版的《辞海》中解释:附录,图书中的一种辅助型文字。附于图书正文后面,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或与正文内容有关但不适宜放入正文的各种材料。包括对正文内容有所增补的文章、文件、图表、书目、大事记、译名对照表等。《中国方志大辞典》中解释;附录则  相似文献   

14.
严控志书字数,提高志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16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了《地方志质量规定》,规定明确了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刷规范。”并对观点、体例、内容、记叙、资料、行文、出版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以《规定》为指导,重点对“严控志书字数,提高志书质量”进行肤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附录自宋时已有,至今仍是志书的必备体裁之一。也许是殿后的缘故,方志界对新志附录的专题研讨和明文规定是最少的。以6部旧志、11部首轮志书、11部已出版的第二轮志书为例,探讨志末附录的地位和作用、定义、收录范围、编排篇幅以及其他应注重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出版的一些第二轮志书在风俗记述上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名称不确定,主要表现为对风俗、风尚、习俗、民俗、礼俗、时尚、风土等概念认识、理解上的模糊和差异;二是风俗内容缺漏,有的无风俗篇目,有的无风俗内容,有的缺少类项,致使风俗内容单薄;三是生产习俗多记述的是农业生产;四是风俗类事象与相近事物关系不明确、处理不当。第二轮志书应以“风俗”为类目名称,以集中反映地域风俗全貌为前提,借鉴现代民俗学内容分类理论,结合地方志书体例,力求全面、科学地记述地域风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二轮志书体式必须改革,即从原来将图照、志文、附录分别设置的板块式志书构架改为融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为一体的构架,以使科学编排的形式美和深刻思想的内容美达到有机统一,使志书体式得以优化,品位得以提升,从而增加志书的可读性、实用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正>一志书条目,是志书编目中的层次(标题)名称。志书编目横分门类,分层设目,一般按部类、门类、分目、子目、条目依次分层。部类、门类层次最高,次下层次为分目、子目,条目层次最低。条目是志书直接记述的实体。  相似文献   

19.
<正>事物是文章反映的内容,文体和文风是文章反映事物的表现形式。任何著述的形式都是为其内容服务的,不同类型的著述有不同的文体和文风要求,志书也不例外。志书采用什么样的文体和文风,也就是说以什么形式表达志书所要反映的内容,这是编纂人员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志书的文体和文风,科学地表达志书所要反映的内容,对于提高志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一、志书的文体文体,即文章的体裁。文章因内容、表达方法和功用的不  相似文献   

20.
目前,如何在志书编写中精准把握质量标准,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志书质量高低的评价体系,不是单一的,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要保证志书质量,必须把握记述内容的完整准确、重要史实不能缺漏;记述要有一定深度,不能从轻、从简;叙事排列要有序、详略应得当;纵项不能断主限、时间要清晰;记述要严谨,内容不空泛;篇目设置需合理,命题要准确;前后规范有标准,体例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