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1934年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了30万兵力,在桂北的兴安、全州、灌阳三县境内,凭借湘江天险,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我中央红军全歼于湘江东岸。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沉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继续北上抗日的征程。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最为悲壮惨烈的一场战役。  相似文献   

2.
正湘江战役之前,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完全独立自主地坚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战略、方针和政策。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主力折损过关,是红军有史以来第一次惨败,也意味着"左"倾教条主义的彻底破产。广大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迫切需要彻底清算"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迫切需要毛泽东重新回到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岗位上来。湘江战役直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独立自主地选  相似文献   

3.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在广西桂北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史称湘江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经过一番苦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四渡赤水     
一中央红军长征期间,蒋介石的方针是“围追堵截”,企图歼灭我中央红军。我军进至湘东时,就知道蒋介石在湘江计划“第四道封锁线”,布置了一个“大口袋”,要围歼我军。这时毛泽东提出意见不进这个“口袋”,而是集中力量向敌人没有准备的长沙进击,以打乱蒋介石的整个计划部署,到时依照实际情况,西进湘西或回江西苏区。“左”倾冒险主义者不听毛泽东同志的意见,错误地指挥中央红军进入“口袋”,造成严重恶果。我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损失五万余人。我中央红军在从广西向湘西二、六军团会合的前进道路上,蒋介石又布置了一个“口袋”,在这严重…  相似文献   

5.
李成生 《沧桑》2009,(6):34-35
70多年前发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最激烈的战斗之一,它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的计划。在这次战役中,“左”倾错误者否决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因此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损失惨重。但是,英勇的红军终于冲破了蒋介石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表现出了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1934年11月25日发起的湘江战役,是长征中最英勇悲壮、最气吞山河的生死决战。湘江血战,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折损过半的红军将士从惨痛中猛醒,经过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朱德等运筹越城岭,才有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直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开始新的征程,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希望。湘江战役由此成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7.
正据开国中将刘忠将军的女儿刘蒨回忆:"湘江战役中,数万红军将士血洒湘江,多年后,每当父亲回忆到此,总是狠狠地在大腿上拍一下,仍旧为当时坐失良机而悲愤不已!"刘忠将军,不仅仅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是中央红军长征先锋中的先锋。作为红一军团侦察科长,实际上他的长征路程不止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刘忠率领红一军团侦察部队走在中央红军长  相似文献   

8.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180师在回撤中奋战受挫,万余官兵只有4000余千人突围,3000余人伤亡,还有3000余人被俘。这是赴朝作战的志愿军损失最为惨重的部队。此事后来成为打倒彭德怀的“铁证”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180师的受挫,一直鲜为人知,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9.
邱俊德 《云南史志》2000,(5):51-52,57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领导中央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3次大规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进入中央苏区后将毛泽东同志排斥于党和红军领导之外,推行完全错误的战略和政策,从而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6万人被迫撤离中央苏区。长征途中,以博古(秦邦宪)为总书记的临时中央在军事上又犯逃跑主义错误,把战略转移当作大搬家,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11月下旬开始的湘江之战,由于死打硬拼,中央红军损失过半,仅剩3万余人,处境危急。  相似文献   

10.
正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征中的红军在广西北部的全州、兴安、灌阳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长征途中最大的一次血战。广大红军指战员,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在战略被动的情况下,历经铁血阻击、生死抢渡、绝命后卫,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  相似文献   

11.
正全州县城南部湘江东岸的视塘乡土桥村,距县城约10公里,距屏山渡口约4公里,距脚山铺阻击战主阵地约8公里,是湘桂古道上一个重要的节点。金鸡岭是土桥地区的制高点,这里是湘江战役期间中央红军少共国际师战斗过的地方,惨烈的土桥阻击战就发生这一带。翻开厚重的红一方面军长征史,我们发现了关于土桥阻击战的记载。在一份红一军团长征战事统计表里,记载了193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1933年8月扩红时新组建,全师平  相似文献   

12.
王晓建 《百年潮》2014,(5):41-44
正李达是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1932年2月,他从红五军团调至湘赣苏区,一年之内便由连长提升为红八军参谋长;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后,又任第十七师参谋长。他参与指挥了保卫湘赣苏区和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许多次战斗。红军长征做先导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酝酿战略转移。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  相似文献   

13.
峥嵘 《文史月刊》2006,(12):21-23
对于邓萍,也许很多读者比较陌生,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却是与彭德怀、滕代远等几乎齐名的红军高级将领,只不过27岁时便壮烈牺牲了。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流星般留下了耀眼的光芒。邓萍,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与领导着名的平江起义,长期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红军参谋长,一度兼任红五军军长,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教育长,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长沙战役、赣江战役,以及惨烈的广昌保卫战、湘江之战。1935年2月27日,邓萍在第二次遵义战役中牺牲。自1927年冬结识彭德怀后,两人朝夕相处,并肩战斗达7年之久,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相似文献   

14.
红三十四师是湘江战役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个师,几乎牺牲殆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阻击敌人,保证主力部队抢渡湘江。最后,他们完全陷入了国民党桂军、湘军、中央军和地方民团的重重包围之中。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身先士卒,奋勇向前,将士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直至最后一息,谱写了长征史上最悲壮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80年前,历经惨烈的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为躲避国民党军追杀,翻越崇山峻岭,转移到桂北的越城岭(老山界)进行休整。在这里,陆定一写下了传世名篇《老山界》。80年后,自发组成的广西史学工作者团队一行15人,立志重拾崇拜真正英雄的人文精神,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古道和活动遗迹进行专业调研,感悟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斗,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之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告诫全党同志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我们要讲好湘江战役红色故事,铭记党的苦难  相似文献   

17.
王俊彦 《百年潮》2013,(7):29-35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军从四面一步步逼近中央苏区中心地带,蒋介石正在为其"围剿"红军制订的"铁桶计划"即将实现而踌躇满志。在这千钧一发之刻,一份绝密情报送到中央苏区中共中央手中,中央立即决定,中央红军提前实施战略转移。这一决定使蒋介石彻底消灭红军的企图破  相似文献   

18.
石仲泉 《百年潮》2003,(7):52-59
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所进行的湘江战役,原来总以为是在湖南境内。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参加写《周恩来传》,涉猎一些党史资料,才知道我这是想当然。尽管“湘”为湖南简称,湘江贯穿湖南全境,算第一大江,但在湖南的是它的中  相似文献   

19.
"一万虎犊带吴钩",肖华将军的诗,实在是"少儿师"的真实写照。它虽是一支主力部队,但全师平均年龄18岁,最小的仅14岁,师长20多岁,师政委肖华只有17岁,被称为"少儿师";它虽累建奇功,并在决定红军生死的湘江战役中力挽狂澜,但部队减员只剩下四分之一,以至于被迫取消番号;它虽仅存在一年零164天,但其指战员一直是我军骨干,甚至有23人成为开国  相似文献   

20.
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从1934年11月25日到12月13日,历时19天,途经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县,行程296公里。经历湘江战役,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避实就虚,胜利通过越城岭山区等重大军事行动。途经广西是中央红军长征历史上的重要一段,时间虽说不上长,地域也只在桂北,但期间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浴血苦战和紧张的行军过程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的光荣传统,与桂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