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文解字》形声字中正篆与重文声符呈异部变换,是造字者按照不同的读音分别造字所成。根据古音系统归字的需要,在字音规范的过程中,取其中一个字的读音为正音,确定归部,另外一字必然改变原来的读音并随正音归部,那个变读字就会出现古音归部与谐声不合的情况。这种不合造字实际的"失谐"现象不是"音近"谐声。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形声字中正篆与重文声符呈异部变换,是造字者按照不同的读音分别造字所成。根据古音系统归字的需要,在字音规范的过程中,取其中一个字的读音为正音,确定归部,另外一字必然改变原来的读音并随正音归部,那个变读字就会出现古音归部与谐声不合的情况。这种不合造字实际的"失谐"现象不是"音近"谐声。  相似文献   

3.
在《说文解字》的形声字条目中,有一种特殊的“读若”现象,即读若字与声符字用字相同。王筠《说文释例》曾为此专立“声读同字”一目,辑录凡42条。本文在全面考察许书形声字“读若”条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40条逐一剖析,认为有32条分别为注音和释义而设,其他8条则由文字讹误所致。“声读同字”作为注音释义的特殊手段,与“同字为训”的训诂方式具有明显的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师玉梅 《华夏考古》2007,8(2):128-134
本文通过对西周金文形声字的全面考察,得出了西周金文形声字的主要形成方式有增加义符、增加声符、形声相益、变形声化四种;构形上具有声符、义符位置不固定、形体不固定、数量不固定等特点,这些为认识早期形声字的面貌及理解后世形声字声符兼义现象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声符示源,是指“声符显示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源义素”。①对于声符是否能够示源以及示源的程度如何,学术界的看法不很一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讨。例如,由形声字的产生途径我们知道,早期形声字主要是在母字的基础上加注形符而成,因而声符大多具有示源功能;后期形声字多由形符和声符拼合而成,但声符也多选择具有示源功能的。所以,可以说形声字声符大多具有示源功能。①这一点,我们不准备展开论述。本文将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这一角度对声符示源问题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教正。在同一源词派生的推动下,记录…  相似文献   

6.
孟宪辉  刘常飞 《文史月刊》2012,(Z3):171-172
本文探究了形声字声符的作用,讨论了声符兼义及声符不兼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右文说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文说,是由来人王圣美提出的治字学的理论。从来到清到近现代,前贤时修对其都有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然而,右文说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它的理沦实质又是什么?它是否就是与产训相近的音近又通说?或汉字‘”六书”的“形声报全意说”?或是其他?笔者不揣冒昧,试图对右文说的起源与性质作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一般认为:所谓有文.即是形声字的声符(因其多在形声字之有,故称布文)。所谓右文说,即是这样一种理沦:在形声字中,声符本身兼有表示特定的意义;因而同声符之字意义相通。沈括在Z梦溪笔谈))1四…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省声类字疑误析辨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慎于其所著《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将汉字中具有表音成份的字分为两类:其一,叫形声字。如:“江、汪、课、院、筠、鞘,阭、汶、俱”等,其声符“工、王、果、完、均、肖、允、文、具”,均为全形汉字。凡如此类者,许氏于《说文》中皆称之为形声字。此类字在汉字  相似文献   

9.
1983年,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西60米处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一件铜匜,铭文十分重要。李芳芝先生在《中原文物》1992年第2期曾撰文加以介绍和考释。笔者对铜匜铭文有与李先生不同的一点看法,试草成小文,以就正于李先生和同好。先将铭文隶释如下: (?)伯□夷自乍(作)旅也(匜),其万年无缰子=孙=永宝用享。铭文第一字从嚣从高省。按金文高字作“(?)”“(?)”,作“(?)”形只是省去了右边的一竖笔,同时口旁可能借下边嚣字所从之口为之。这样的借偏旁现象在古文字中并不乏见。我们认为此字应是在嚣字上迭加高声而成的一个累加声符的形声字,即嚣字加声符的一种异体。古音嚣在晓纽宵部,  相似文献   

10.
“凤”字在甲骨文中作鸟形,头上有一撮漂亮的冠羽,长尾,尾翎有花眼状图案,有人认为它本来就是孔雀;有的旁边还有一“凡”字,表声符,是个形声字.它是那样美丽、奇特,可能也十分罕见,古人把它看作“神鸟”.后来,人们把其他飞禽走兽的美都齐中到它身上,它就成了古老的中华民族理想中的神物的化身,“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唐韩愈《孔雀》诗),与自然界中的孔雀分为二物.《说文·鸟部》:“凤,神鸟也.  相似文献   

11.
正鸭血,老南京称之为"鸭衁"。蛊读作"huāng",汉许慎编写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解文说字》里就有这个字。衁义为血液。形声字,血为形符,亡为声符。自古以来,鸭血为宰杀鸭子的副产品,属于下脚料,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鸭子店、馆子将鸭血放在店门口,三文不值二文地卖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鸭血、鸭内脏等成了南京人餐桌上的佳肴,红烧鸭血,鸭血炖豆腐,拌鸭  相似文献   

12.
徐锴并不像钱大昕等人说的那样,完全不懂古音。关于古音,徐锴有如下看法:古音质,古者反音为疏;旁纽,所谓古字音与今小异;古今音异;叶韵。现在看来,这些观点在徐锴当时还是较为“先进”的,实属难能可贵。另外,徐锴对形声字与其声符之间语音关系的探索对段玉裁的“凡同声者必同部”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程燕 《江汉考古》2015,(2):107-109
曾侯乙墓竹简中有一个疑难字"■",我们分析此字左旁从"",右旁从"舌",皆为声符。在简文中疑读作"沙"。  相似文献   

14.
河南淅川徐家岭M9墓出土的薳子受鬲铭文自名之字当隶释为"■","■"从"圭"得声(指圭是的声符),应是"鬲"字异体或鬲的别称用字。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出土的铜盂铭文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文章认为从(翔)字三种字形分析,该字当为会意字,整体字形为以手持韭,表示古人以韭祭献之意."(翔)""(悤)"当为同字异构,"(悤)"字是在"(翔)"基础上省略局部形体增加声符而成."滥"即"鉴"字,滥盂为器皿连言用法,是并列关系而非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田猎卜辞中的"衣",不能作为殷人国号.周人避敌国号而称"殷"之说也难信.殷人国号本名"卫",音同借为"殷".廪辛、康丁卜辞中从"卫"从"衣"的字是为了强调"卫"字应读"衣"(即殷)而加注的声符.乙辛卜辞中又以 (即熙)代殷.  相似文献   

17.
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曾昭聪《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共收篆文字头九千三百五十三字,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全书九千多字头是根据五百四十个部首分部排列的,即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  相似文献   

18.
包山楚简中所涉及的人名很多。本文从古文字的字形、音韵出发,对其中的一姓二名三个字形提出新的意见:将"■"字改释为"■","■"之异体,疑与鲁之"■"邑有关;将"■"字改释为"■","■"、"害"均可能作为声符,但以从"害"得声的可能性更大;将"■"改释为"■",从"身"、"厷"声,"肱"之异体。  相似文献   

19.
来母字与非来母字谐声,与一字(词)多音有关.音节结构中有二等介音r和三等介音j的词发生音变,分化出一个声母为来母的音节,成为一个多音字(词).有来母和另外一个或几个读法的多音字(词),可以根据需要以某个读音或不同的读音参与谐声,当其以不同的读音参与谐声时,就会构成不同的谐声组,出现同一个主谐字谐不同声纽字的情况.多音字...  相似文献   

20.
殷墟甲骨文中的"度"字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写作,是"度"的表意初文,象手持直尺进行度量;另一种写作"■""■",是从表意初文演变过来的形声字。甲骨文中从"度"的字有两个:或释为"■",是揣度、忖度、审度的意思;释为"■",是估量统计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