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情 《旅游纵览》2023,(16):126-128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出台,数字文旅进入“蝶变期”,各地景区数字化旅游项目争先亮相,催生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泰山石刻文化作为泰山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开发关系到泰山文旅产业整体水平,本文将从泰山石刻文化旅游数字化研究背景及意义、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华遗产》2013,(8):70-71
随着人类与自然的不断亲近,山水由被顶礼膜拜的神祗,逐渐变为了纯粹的审美对象。古人的旅行活动不断深化着这种认识,进而催生了中国独特的山水文化。山水文学、山水画作为其中的代表,最能体现二者互为表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华遗产》2010,(3):10-10
在大多数人看来,古人因交通不畅,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交往能力普遍偏弱。“事实上,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雷广臻说,“根据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产生的文化现象表明,古人不仅迁徙速度快,而且活动范围大,交往频繁,大大超过今人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林海聪 《民俗研究》2023,(4):69-79+158-159
中国文化中有图与文两种有关鱼腥草的记述传统。文字书写从物象、人事、天道这三个角度不断地扩展和充实有关鱼腥草的博物学知识,体现出古人认识自然之物时,将物质性与象征性并重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格物图绘不仅丰富了阅读者视觉上的审美体验,而且全面、科学、直观地修正了以鱼腥草为代表的传统植物学知识。关于鱼腥草的层累式图文书绘,既是博物学知识的持续循环再生,也体现了古人“稽古”而不“尽信”的思想,以及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承态度。  相似文献   

5.
发展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文化产业是不可或缺的助推吕.发展文化产业对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催生新兴业态,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四个转变”,建设“文化名省”发挥重要的支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兰溪地处“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为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素有“兰溪药乡”、“诸葛药帮”之美誉,而诸葛中医药文化的源头,也往往只追溯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诸葛亮为止。本文通过对散落在钱塘江上游的葛洪文化遗存的考察,及对中国道教文化名山——金华山与黄帝文化渊源关系的研究,将兰溪医药文化的源头追溯到黄帝时期。  相似文献   

7.
令西方人惊叹,“如谜一般美妙”的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它沉淀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韵味,而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思考,都渗透在这精巧的一榫一卯之间。  相似文献   

8.
从“天”的大量异名入手,分析了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理性认识和哲学思考.异名所含语素“虚”、“空”、“高”、“寥”、“苍”、“青”、“碧”、“玄”等,表明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是虚空、高远、颜色或蓝或黑;语素“圆”、“穹”、“盖”、“九”、“璇”、“均”等,反映了古人对天的形体与状态的分析与推断;语素“清”、“上”、“皇”、...  相似文献   

9.
贵阳将在栖霞景区的基础上,建设栖霞公园。无论景区和公园,均冠以“栖霞”二字为名。栖霞景区,与景区中的祠宇寺庙分不开;与这些祠宇寺庙的古人题咏、碑刻及民间传说分不开;这些祠宇寺庙又与所在的山分不开。可以说,景区的文化内涵,依托于祠宇寺庙;祠宇寺庙又依托于山。山是景区一切文化的载体,是景区的“灵气所钟”。  相似文献   

10.
“折柳”作为我国特有的送别习俗起源很早,因为“柳”在我国是“祝福”的象征,也是可以“驱鬼避邪”的“鬼怖木”;柳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它既可以保护逝去的亲人的灵魂远行,同样保护活着的亲人路途平安。折柳送别的习俗植根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与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