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由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共同支持建立起来的,侨姓门阀士族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发挥了主导支配地位,通过与皇族联姻,把持中央政治与军事大权,形成了皇族与侨姓门阀士族"共天下"的局面,奠定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基本格局,维持了东晋百年政治。  相似文献   

2.
禁卫军权是中国古代专制君权的有机构成。东晋一朝百余年间门阀士族专政,他们在掌握中央行政权力和地方军政大权的同时,亦十分重视对禁卫军权的控制。东晋时期发生的多次政治斗争都与禁卫军权有密切的关系,朝廷利用禁卫军承担宫殿保卫和京师防务,叛乱专权者亦注意亲自或任命亲信担任禁卫长官控制禁卫军权以便专断朝政。禁卫军权对东晋政治的影响虽不是决定性的,但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禁卫军权与东晋政治关系的考察,使我们看到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东晋至南朝,杂传与谱系撰述均保持着持续盛行的态势,并未明显呈现波动变化的轨迹;杂传撰述整体上保持着对谱系撰述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东晋南朝时期,士族是杂传撰述的主要参与者,并在杂传撰述中,他们烙上自身重名、尚人物、强调门第的思想印记;门阀士族热衷谱牒撰述,在于谱牒既能迎合士族门阀观念的需要,又能发挥其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来维护士族门阀利益。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先生《东晋南朝之吴语》一文曾提出"江左士族操北语,而庶人操吴语"之重要论断,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挖掘。除了陈先生指出的政治变迁之外,导致东晋南朝士庶用语不同的原因尚有三端:一是中原文化占据优势地位,诗词写作须合乎中原正声,北人南渡以后的清谈和文会,更是引发了吴地士族的兴趣和追随;二是士庶生活环境不同,庶族置身南方之后,能够快速融入当地的吴语环境,而士族多居住在自给自足的庄园,接受着世代传承的家族教育,存有相对完整的北语环境;三是士族多文人而庶族多武将,后者很少参与赋诗清谈活动,仅以功勋而显达,不必在文化上征得士族之认同,故其语言但图便利、不求雅正。  相似文献   

5.
正中古时代,门阀政治大行其道,在东晋时也达到了巅峰之境。所谓东晋门阀政治的显著特点,就是王、谢、桓、庾等门阀士族权倾朝野,与司马氏皇室共掌天下。因此朝堂之上,波诡云谲。与此同时,北方的前秦政权势力不断扩张,并开始向南侵扰,对东晋王朝构成重大威胁。在此内忧外患之际,出自陈郡谢氏的大族名臣谢安多次力挽狂澜,使东晋王朝转危为安。而辅佐谢安的诸家子弟中,自然要数其侄谢玄的功业最盛。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东晋时期寻阳陶侃家族的历程。以陶称之死为分界 ,陶氏在东晋经历了从武到文、从军功走向隐逸的变迁。东晋初期南土将领与侨姓士族矛盾重重 ,陶侃因受侨姓士族排挤曾“潜有异志”。陶侃死后 ,陶称被诛 ,陶氏深受打击。此后以陶范为代表的陶氏后人曾努力想进入东晋主流社会 ,但由于出身关系而遭排挤 ,最终衰落。至东晋后期 ,陶氏以隐逸人物闻于史。陶潜和陶延寿在晋宋之际有振作的迹象 ,但侨人政治的现实使他们最终失望。在东晋侨人政治的传统下 ,陶氏的历程对于南方寒族来说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晋时期,在士族势力高度发展和东吴世袭领郡制的基础上,两者结合形成了士族世袭领州制。士族之间凭门户势力的较量,分别相应地统领不同的州,虽随条件变化作出进退,但都围绕着一州的统领权作为轴心来运转。其实质是士族把持政治,按门户档次分配地域权益,并希望世代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8.
东晋南朝时期庐江何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庐江何氏兴起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南朝,衰落于侯景之乱,是东晋南朝时期著名的侨姓高门之一。考察这一家族主要成员的生平行状、婚姻仕宦以及文化特征,有助于我们认识士族门阀问题。一《晋书·何充传》:“何充字次道,庐江潜人,魏光禄大夫祯之曾孙也。”按魏晋时期庐江郡潜县,地当今安徽霍山县。“魏光禄大夫祯……”句有两点应校正:其一,“祯”与“桢”形近致伪,当作“桢”。其二,何桢入晋方为光禄大夫,“魏”字误也。关于何桢,史书无传,其  相似文献   

9.
古代四民包括"士、农、工、商",历史上的民变是一次次由各种各样的阶层的"民"组成的"人民起义"或者称"民变"。民变为了昭示其正统性和合法性,大多有口号、称号,孙恩民变是东晋末年次等士族利用民怨谋求改变地位反抗门阀士族垄断朝政的一次民变,"征东将军"就是孙恩的称号,这一称号具有宗教性和世俗性,同时这一称号又是这次民变的一个口号。本文以孙恩自称"征东将军"为切入点,分析东晋末年民变各阶层背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韦正 《华夏考古》2006,(1):66-72
东晋墓葬等级制度仅限于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至庶民墓葬等级差异不明显。东晋家族内部墓葬等级差异也不明显,但各家族墓葬的形制和规格似有一定规则,而与家族地位之高低不甚关联。东晋帝王陵墓家族墓葬化,乃当时现实政治之曲折反映。东晋墓葬制度状况与东晋门阀世族社会的现实等级差异不甚相符,此认识对东晋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门阀士族自东汉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拥有着特殊优越的地位。作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它活跃于一定的历史时期,但到隋唐时期,门阀制度已逐步走向衰微。而在武则天掌权的前后一段时期,由于君相权力之争,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以及士族自身的不足等原因,使得门阀制度经历了一次致命的震荡,士族地位直线下降,加速了门阀制度及士族的消亡。  相似文献   

12.
士族是东晋政治舞台上重要的统治阶层 ,兵权是国家权力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晋的国家武装可分为中央禁军、都督区两类。本文对士族 (以侨四姓为主 )担任军职和统兵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归纳出 :一、士族掌兵权呈主体差异性、家族世袭性 ;二、由于兵力分布上的地域差异 ,东晋一度 (前、中期 )呈内轻外重之兵势格局。  相似文献   

13.
顾江龙 《史学月刊》2007,(12):37-44
魏晋南北朝是门阀士族获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权的时代,但是东晋南朝与北朝的情况不尽相同。从法制层面对赃罪量刑和除免官当的考察表明,在法令的规定上北朝对待官僚较东晋南朝更为宽松,在法令的贯彻上北朝却相对严格。由此我们看到,尽管江左士族享有更多特权,但这些特权多在法令规定之外,不属于正常官僚政治的范畴。而北朝士族却积极在律令框架内寻求自身的权益保障,其努力所获得的丰厚成果为隋唐帝国的官僚所继承,从而为官僚政治的理性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宋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与刘宋政权的兴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宋政权建立初期的政治局面 南朝第一代刘宋政权的建立一方面是以刘裕为代表的京口寒门士族打破两晋以来门阀世族对国家政权垄断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寒门士族与高门士族相互妥协、相互结合的结果。由于这种原因,刘宋政权建立伊始,其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较之东晋时期就更为复杂,因而也就孕育了更深刻的危机。 东晋政权为高门士族所左右,从过江之初的“王与马共天下”直到桓玄代晋称帝,强臣慑主,王权积弱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变。司马氏政权积弱而亡的过程是刘裕亲历亲见的,如何避免这种局面再  相似文献   

15.
东晋南朝双头州郡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双头州郡是东晋南北朝时代地方行政设置的特殊现象。吴应寿师曾撰有《东晋南朝的双头州郡》一文(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一辑),概要地分析了双头州郡的类别及双头单称现象。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东晋南朝双头州郡的概念、种类、名称、设置情况及设置原因等进行讨论。北朝的双头州郡,则另文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唐书》中“士大夫”一词的使用及其意义入手,认为“士大夫”一词在唐初多指门阀士族,后来主要指称“熟诗书、明礼律”的官员。士大夫在唐代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固定特色的阶级。社会对他们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要求。社会舆论的主要担当者是“士君子”。到宋代,“士大夫”不再指门阀士族,甚而成了士族的对立面。宋代的“士大夫”具备了唐代“士君子”所具有的操守和左右舆论的能力,成为一个成熟的有自己固定特质的阶级。  相似文献   

17.
北朝谱学与北朝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印 《史学月刊》2003,21(4):19-26
北朝谱学是北朝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为突出地反映了史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北朝谱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朝政治的特点和变化。反过来,谱学也成为建立门阀新秩序和门阀士族维护其各种特权的工具。北朝谱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它与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密切关联。同时,与南朝一样,北朝谱学在选官、婚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出这一时期谱学鲜明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8.
棋品制的出现与汉魏以降围棋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魏晋名士将围棋作为展现自身独特的文化风貌的手段,因而围棋得以作为魏晋风度外化的物质载体而流行。作为一种等级序列,棋品在外在形式上模仿了王朝实行的九品官品制度。从现有材料来看,棋品制产生的时间应该是在东晋,认为棋品形成于曹魏的观点并无充分的依据。东晋南朝时期,棋品的评定主体经历了"个人—官方机构—皇帝"的变迁,这与人物品评的演进趋势相一致。南朝时期棋品等文化等级评定的盛行体现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受到打击后力图在文化领域建立独立于政治秩序的文化等级秩序的努力。而棋品评定主体的变化则显示皇权已经将文化这一士族传统的优势领域纳入到了自己的控制之下,即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了。  相似文献   

19.
建兴元年(313年)琅琊王司马睿以祖逖为豫州刺史,咸和四年(329年)晋成帝侨置豫州,直到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豫州都是东晋重要的方镇之一。万斯同、吴廷燮分著有《东晋方镇年表》,秦锡圭亦著有《补晋方镇年表》,为研究东晋豫州提供便捷。但书中不乏讹误或简略不详,今整理相关史料,对上述三书中豫州部分进行考订,以按语的方式详细列述考证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论晋末刘宋军功家族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晋末刘宋军功家族的三种类型陈琳国自东晋皇朝建立之日起,这个偏安于江南的政权就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南北对峙,战事方殷;内难迭兴,烽烟四起。在当权的门阀士族中,曾经涌现出桓温、谢安、谢玄等一些指挥若定、英勇善战的著名的将帅,为抗御外敌,维护东晋的统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