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期间,到友人家拜年,有幸得见主人收藏的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几件官窑青花瓷器,经藏者惠允,借《收藏家》这块宝地,与友人共赏。一、永乐青花篆书款缠枝牡丹杂宝纹合碗  相似文献   

2.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珍品,其中有一部分带有明显西域风格的作品流世。本文从其原料、造型及纹饰图案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永宣青花瓷器对西域文化的吸收和融会,认为这些作品体现出明代对西域文化的包容吸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我国与西域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3.
刘畅 《收藏家》2022,(1):72-76
<正>青花最早出现于唐代,经过元代景德镇在制胎原料、发色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创烧,并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烧造工艺。明代青花瓷器已成为景德镇御窑制瓷的主流产品,特别是明永宣时期,可谓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青花结晶斑的晕散效果与传统水墨画缥缈灵动之神韵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别具一格的时代特征。宣德时期的青花器形中,有这样一类菱花口盘:宽斜折沿、弧壁、浅腹、矮圈足、口沿及器壁呈菱花式,  相似文献   

4.
永乐、宣德青花一直被当成中国青花瓷的典范,以至将它们身上的一些窑病如铁锈斑、桔皮文、晕散现象都当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趣味.现在看来这属于爱屋及乌.从纯粹工艺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时候的青花瓷还只能算是处在成长阶段,只有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00年以前景德镇元代青花窑址考古调查的历史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000年以后在景德镇老城区城市改造中揭示出来的小港嘴、落马桥、电磁厂—刘家弄、戴家弄、小黄家弄—桂花弄(十八桥)、四图里(半边街)等六处元代青花窑址及其出土的部分元青花瓷器进行了介绍。作者根据窑址调查和考古资料,对景德镇元青花窑址的基本分布情况、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及景德镇元青花瓷器是否存在官窑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桂林博物馆馆藏青花瓷中有不少“福禄”八仙图案的梅瓶,在此,将八仙图梅瓶简略介绍,并试析之。  相似文献   

7.
青花瓷器源于唐,发展于元,而成熟于明清,并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的“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款青花盖罐,是一件明代景德镇烧制器形大气,有绝对年款的瓷器。  相似文献   

8.
<正>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创造性地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工艺相结合而烧成的一个瓷器釉下彩装饰品种。明、清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虽延续生产,但由于它的烧制工艺技术复杂、难度  相似文献   

9.
院文清 《收藏家》2007,(9):13-18
陶瓷学界凡论及元明青花瓷器,必谈青花四爱图梅瓶。多以武汉市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例,这件器物几乎成为了元青花瓷器的一件标准器。它的影响甚至还延及到了花卉爱好界,被作为经典加以引据。其实就在文物考古界之中,对这件青花梅瓶四爱图的解释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其中的错误非常明显,且都是在很权威的版本之中。  相似文献   

10.
闪淑华 《收藏家》2004,(5):42-45
在安徽省祁门县城向西途经闪里的箬坑乡,有一座大约150立方米的柴窑,祁门古陶瓷厂就设在这里。厂长姓顾,名振,顾厂长本是南方人,却是将近1.76米的身高,看上去精明、能干,为人厚道,颇象个北方汉子。听顾厂长说,这里因地处山区,附近有10个自然村落,该厂在这里烧了十几年的窑,才用了一个村的木柴。现如今在景德镇已不准使用柴窑,除了引进外资的大型日用陶瓷厂使用隧道窑以外,大都使用日本引进的梭式窑(日本称台车窑),用煤气烧造瓷器。因此说,祁门能够保留这么大的柴窑真是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1.
青花双城记     
在荷兰代尔夫特和葡萄牙波尔图,两个和中国不搭边的小城中却隐匿着无数青花瓷。正值中国新年,《中国国家旅游》为您探访隐藏在欧洲的“青花瓷”情节。  相似文献   

12.
虞刚 《东南文化》2000,(3):111-114
生产于景德镇民营手工作坊内,供当时民众使用的青花瓷器,在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东明 《东南文化》2000,(3):115-116
文章以苏州文物商店收藏的几件成化青花瓷器为例,就成化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款式等特点作了初步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徐巍 《文物世界》2002,(6):41-45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青花瓷器作为明朝瓷器的主流,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使用范围都是其它品种所无法比拟的。这其中又以景德镇生产的民窑青花居主导地位,它那潇洒活泼的气质,构图疏朗的纹饰,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美的东西是人们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因为它能给人们以愉快、欢乐和希望。而明代民窑青花瓷正是以它那淳朴的气息、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诱人的艺术魅力,向人们展示出了具有中国传统化和民间艺术情趣的瓷绘艺术。  相似文献   

15.
吕成龙 《收藏家》2023,(2):59-68
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对其认识以来,元代青花瓷即以其古朴的造型、优美的纹饰、亮丽的色彩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等,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研究、收藏和仿烧元代青花瓷的热潮。特别是仿制元代青花瓷的水平不断提高,使人稍有不慎即上当受骗,因此,愈来愈多的人关注元代青花瓷的鉴定问题。本文从造型、纹饰、胎釉特征以及在制作时留下的工艺特点等方面,简述元代青花瓷的鉴定要领。认为要想掌握鉴定元代青花瓷的本领,就一定要了解元代青花瓷收藏和出土的基本情况,多看真品,利用传统鉴定法,从造型、纹饰、钴料、胎釉及工艺特征等方面,反复揣摩其时代风格,功夫下到了,就不会被仿品所迷惑。  相似文献   

16.
清,雍正。高8.5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8厘米碗敞口,深腹,圈足略高,通体白釉,碗心、外壁均绘云龙纹:一条红色蛟龙隐现于  相似文献   

17.
孙欣 《收藏家》2009,(12):31-36
本文是以1975至2007年的32年间,国家和地方文物考古部门分别在江苏省扬州唐城遗址、扬州三元路基建工地、扬州文化宫唐代建筑基址、河南省巩县黄冶窑遗址、巩义县白河窑遗址、密县西关古窑址、登封曲河古窑址、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古墓、安徽省准北市柳孜隋唐运河遗址等地十余次考古发掘报告及其出版百余件唐青花完整器和残片标本著录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宣德时期国力强盛,御窑瓷器的烧造亦进入黄金期。在现存宣德御窑瓷器中,有一类书“宣德年制”款的青花兽面云龙纹器,器身所饰龙纹及兽面纹十分独特,不见于同时期其他瓷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该类器应是宣德皇帝在重要宴仪中御用并赏赐藩属国国王使用的酒器,其纹饰展现了明朝国威。同时,该类器物也为探索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对外赏赐用瓷情况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对有关元代青花瓷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胎釉彩及制作工艺等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是鉴定元代青花瓷器的关键。另外.了解并熟悉元代青花瓷器的仿造情况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0.
苏洪济 《南方文物》2000,(4):54-57,64
青花梅瓶是青花瓷器中最富于形态美的一个品类,它们都有一个基本近似的外形:小口短颈,丰肩敛足,从大体上来看,它就象一个古妆美女,削肩而蜂腰,上大而下小,有亭亭玉立之感。可以说,这就是所有关于青花梅瓶的、人所皆知的共性。然而本文要谈的,则是一些人们不太注意到,但又事实上确实存在的青花梅瓶的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