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世界》1999,(3):12-12
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北5公里处的梁家庄.建于明代万历十年。这里的观音独其特色,她坐在莲台之上,面善目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俯视,左臂自然伸直,左腿下垂,脚踏麒麟兽尾部,右腿弯曲,脚踏祥云,右手很悠闲地搭在膝上。似乎她不是个神仙,倒像是个回家探亲,走累了的俏媳妇,正坐在路旁的石头上来小憩。这与在她左右两侧半跏而坐.单掌立胸.一派庄严、虔诚、肃穆的文殊、普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物的文化内涵往往是人们不大重视的问题,有些历史文物的价值要经过漫长岁月的考查才能有所察觉。而当人们察觉到的时候,那一件文物却已历尽了沧桑。  相似文献   

3.
观音堂,位于仁寿龙桥乡北约5公里的练武村。据史书载,这里原建有大规模的寺庙,供奉众多佛像,尤以主奉观音而遂得名,可惜现寺庙佛像均遭毁损殆尽。在旧址后山,仅存岩穴墓四穴,分布在距地表1.5~4米高、长28.5米范围的陡岩峭壁上,据有关专家鉴定,其时代风格应为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4.
长治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郊梁家庄村东,距市区约3公里。创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距今已有42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沧桑》1995,(5)
出了长治城,迤逦西北行,大约走十余里,但见一座古气盈然、清静幽雅的庙院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这就是遐迩闻名的梁家庄观音堂。  相似文献   

6.
旅行的精彩不仅在于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在于对某个微小领域的深度探索。因为专注,小到一间咖啡馆,也可以化为旅行的圣地,普通如几棵蔬菜,一样刷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经验,令人惊喜不断。  相似文献   

7.
观音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两北郊大辛镇梁家庄村东.创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距今已有420多年的历史.是长治市现存的一处极为珍贵的文物景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历史价值。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正晚唐的时候,大诗人杜牧来到秦淮河边。眼前一座座寺庙虽说是碧瓦飞甍,可是已经远不及六朝时香烟缭绕的景象了。他伤今怀古,不由得写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这两句诗竟然成了传诵后世的广告词。中国历史上,洛阳首推北方佛都,金陵乃是南方佛都;而秦淮河边,正是金陵佛都的创始之地和核心之区。江南首寺名建初。东汉末年,佛教在江东地区已呈萌芽状态。东吴时期,秣陵(今南京)长干一带已"有尼居其地为小精舍"。唐人许嵩《建康实录》记载:是岁(吴赤乌十年),胡人康僧会入境,置经行所,朝夕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在山西省的东北部,其大部分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属太行山一个支脉,为东北至西南走向。有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其中北台叶斗峰,海拔高达3058米,为我国华北地区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座台顶虽峻极云表,峰顶却平坦宽广,"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又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大同华严寺始建于辽,重建于金,是一处典型的汉化和辽金化相结合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它以独具特色而又不可多见的建筑、塑像、壁画、柜藏、碑刻、经幢以及众多的历代物典藏,成为中国佛教化中的千古名寺。  相似文献   

11.
正站在山巅滑翔而下、乘摩托艇浪花尖飞驰,攀登岩壁、徒步探险、山间露营、垂钓观山水,赏荷观花、在布依古歌天籁声中品味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韵味……望谟县,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东与罗甸接壤,南与广西乐业县隔红水河相望,西隔北盘江与贞丰、册亨毗邻、北与紫云、镇宁衔接。望谟山清水秀,静谧清幽。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素有天然温室  相似文献   

12.
三教福地     
北上赴考,这里有鸿儒的墨宝,书写着耕读传家的祖训。东渡传教,这里有名僧的足迹,诠释着友好往来的佳话。西去归仙,这里有高士的背影,演绎着寄情天地的理想。人文临海,一路书香;三教福地,步步莲花。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文化名城大理的南边,有座远近闻名的古庙,庙内塑有许多各式各样的观音,所以名“观音堂”。这里山青水秀,用大理石镶砌的亭台楼榭,掩映在奇树异石之中,犹如天仙琼阁。对于这些名胜风物,在当地白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观音赶石羊观音堂南边到莫残溪的两岸,遍地堆满有牛大、猪大的石头,一个挨着一个,数也数不清,人们称它们是观音的石羊。观音的石羊为什么会在这里呢?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据说,自从观音堂建立之后,香火很旺,观音心中高兴,一心想替大家办台好  相似文献   

14.
观音堂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8公里的同云公路旁,武周川北岸的一座小土岗上。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堂始建于辽重熙六年(1037)。辽末保大二年(1122)由于辽金战争使寺院毁于兵火。明宣德三年(1428)修,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重修。清顺治六年(1649)由于姜壤之变使寺院再次毁于兵火。现存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由兵部左侍郎佟养量重建的。康熙五十三年(1714),乾隆二十八年(1763)又相继修葺。1979年由国家拨款,进行了解放以来最大的一次修缮。山门外的双面琉璃三龙壁也重新得到修整。  相似文献   

15.
刘建昭 《收藏家》2023,(12):20-27
大司观音堂保存着多尊精美的石造像,外包细泥,并贴纸彩绘,正中为观音立像,左右各立两尊金刚菩萨,八大明王及两尊天王护法分别立于大殿东西两侧。其创建时间虽仅比华严寺薄伽教藏殿晚一年,但殿内彩塑系民间风格,其题材和艺术特性明显不司于皇家造像。因此,观音堂彩塑是研究辽代大司地区民间佛教信仰及塑像题材、雕造技艺的绝好实例。  相似文献   

16.
游白云寺     
白云寺又名南十方院,位于太原城南狄村附近红土沟的深处,原为唐代名相狄仁杰为其母建的观音堂。明代时叫净业庵、清凉寺,清康熙年间进行扩建,取名白云寺。白云寺的得名来自一则传说:一年暑天,狄仁杰回家探亲途经一座古寺,因酷热难挡,欲借伞遮阳。寺院一老僧要求与他对弈,约定赢  相似文献   

17.
《贵阳文史》2007,(4):F0002-F0002
从黔灵湖西岸川黔铁路经过.跨过铁路.越过山坳.有泉从山麓涌出.时涨时落。此即圣泉.又称百盈泉。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山川》记载:“圣泉.在治城西五里.自山麓涌出.消长不一。本朝镇远侯顾成甏石为池,覆以亭。置一石鼓,以验水消长。其流溉田数百亩。亭侧有观音堂。群人岁时灼观焉。”  相似文献   

18.
梁武帝《会三教诗》在研究南北朝文化史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学界对于此诗的基本问题存在一些不合适的评判.本文据智藏卒年推断诗作撰年,从撰写背景解析诗作与史实的矛盾,参照智藏和诗论证诗作之目的不是宣扬儒道同源于佛,而是三教同归于善.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本是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史称"俗多淫祀",儒释道三教先后传人,改变了其固有的宗教格局.高句丽三教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中原文化有关,更与中原王朝的政治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一丁 《文史月刊》2006,(10):46-47
日前,笔者在长治市旧书摊上发现一本没有前几页和后几页的32K破旧书内,夹着两张各为8K的非常重要的繁体字图表。一张是《八路军总部组织机构职官一览表》。图表标明总部设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总后勤部三部。总司令部只设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