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物世界》1999,(3):28-29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灵石王家大院被人们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这不仅是因为它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更主要在于它散发出的那种华夏民族传统化的精神、气质、神韵那种饱经沧桑积淀的历史化的厚度。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地理问题的研究属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传统民居地理不同于关注今天的现代民居地理和关注过去的历史民居地理,它既关注现存的传统民居,也关注现已不存但尚有文献记载的传统民居。传统民居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传统民居的选址与布局特征、传统民居形式与风格的分异状况、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影响传统民居的地域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探讨传统民居地理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地理学、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传统民居地理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历史地理学者、人文地理学者有责任、也有能力参与中国传统民居地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潮汕传统民居是潮汕文化的主要载体,体现潮汕文化的特质。潮汕民居不仅显示中国古典传统建筑的中轴线特征,具有与中原民居相类似的文化内涵。并且无论是在布局上,还是在伦理功能的调控上。潮汕民居更显示一种以“中心”为基点的“向心围合”特征,蕴含潮汕人民“北极崇拜”的天人合一文化思想,曲折展示潮人崇宗敬祖,追求和谐的民系心理。  相似文献   

4.
魏丽 《黑龙江史志》2011,(22):48-49
客家传统民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客家古民居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客家民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具特色又蕴含着丰富文化特征的古民居。  相似文献   

5.
平遥古城的传统民居在建筑规制和布局上都受到中国封建礼制和习俗的深刻影响,既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建筑形态,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正是以如此众多的传统民居为基础,再加上古街巷、古城墙和其他文物古迹,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环境才得以完整保存。  相似文献   

6.
山西传统民居门饰艺术的代表——门环与铺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深扎根于太行山西、黄土高原的汉民族传统民居姿态万千,色彩斑斓,其深厚的哲理、质朴的品格、融于自然的乡土环境,成为独树一帜的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建筑造型的发展和深化。传统民居中,人们的视线最容易集中的部位,有大门  相似文献   

7.
黄兆宏 《丝绸之路》2006,(12):16-18
在我国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客家人传统民居——土楼,它不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吸引着许多专家、学前来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8.
沈阳 《巴蜀史志》2004,(1):60-61
牌坊俗名牌楼,它不同于民居——民居是住人的,也不同于祠庙——祠庙是供神的,它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的独特建筑物。一般人提起牌坊,便自然会想到安徽歙县,殊不知在中国西部也有一个堪称国宝的牌坊之乡,这就是隆昌,中国四川盆地中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它在旧时是川、陕、云等地的陆路通道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陶琼 《旅游纵览》2013,(6):313-316
在挖掘民族文化旅游的今天,民居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版块成为民俗文化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以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民居中普遍存在的朴素的生态因子加以合理的分析和运用,对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发掘隐含于传统民居建筑技巧和美学理念中的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本研究旨在挖掘我省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同时,探讨纳西族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在当今旅游业发展大环境中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其现状和走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代芳 《中华遗产》2010,(9):62-77
楼房,几乎是如今都市城镇里唯一的风景,也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民居”。没有了传统民居的丰富的个性,没有了开门可见的绿树红花,没有了亲昵的邻里关系,它还宜居吗?住进楼房已久,我们或许忽略了太多。  相似文献   

11.
范国蓉 《四川文物》2015,(2):87-90,96
传统民居具有地域特点鲜明、布局灵活、结构灵活、装修装饰生活气息浓厚等特点,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民居的保存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是堪忧。近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为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提供了新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2.
晋东南地区包括长治市和晋城市,传统民居遗存非常丰富。以晋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99个村落,将每个村落60%以上的传统民居形态作为该村落传统民居类型的划分标准,运用聚类分析法做分类,得出窑洞、房窑混合、二层楼屋、一层土石木房屋4个类型区。并用GIS做核密度分析,得到各类型传统民居的主要分布区。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个层面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晋东南传统民居类型的形成机制,认为自然环境是基础因素,地形地貌及建筑资源的分布影响着传统民居的修建材料、建筑环境及类型分布。人文环境包括明清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文化和明清社会动乱,对传统民居的立面形态、细部装饰、院落布局的样式等有一定作用,是晋东南传统民居类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志远 《风景名胜》2020,(3):0153-0153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大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民居。其中,山东民居是北方民居的典型,传承着齐鲁文化,反映出齐鲁大地的人杰地灵和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4.
从2007年7月起到2008年6月,笔者到河源地区进行过三次短期考察,并在这段时间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来研究河源市的传统民居及其文化内涵。笔者考察的地点是河源市区郊外的苏家围、罗村以及和平县的浰源镇等。虽然笔者进行考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也收集到关于河源传统民居,  相似文献   

15.
论四合院     
<正>中国民居,蔚为大观。辽阔的地域,众多的民族,在建筑上不可避免的体现出独特的地理风范和民族特色。北京四合院可视作华北地区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它结构规整、布局合理、有房有院、温馨敞亮;注重装饰、雕梁刻柱、油饰彩绘、古色古香,除具  相似文献   

16.
陶伟  何新  蒋伟 《人文地理》2014,(5):40-48
堪舆是中国独特的城市形态理论。作为聚落当中最持久、最稳定的形态要素,则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阅读的文本。本文以平遥古城为案例地,以堪舆文化为视角,通过田野调查、访谈与形态要素分析,对传统民居的形态变迁进行了详细考察和论证,总结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化的三种类型,深入探讨了引起形态演变的原因。本工作不仅对基于西方城市形态理论的已有研究形成了有益互补,而且对平遥古城历史延续和文脉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萧玄 《丝绸之路》2015,(7):70-73
一看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人都知道,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它是清代著名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这所宅第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本文叙述的乔家大院则指甘肃靖远砂梁村的一户极为普通的民居,称它为乔家大院,实在是有些勉强,但这幢民居曾经的主人乔映渭祖籍正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因此,这幢简陋民居和山西乔家大院也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聚奎楼又称朵桥土楼,坐落在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由傅方升、傅方进两兄弟建于清康熙年间。整体造形为中间方形土楼、左右两侧各建有一座三落五开间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两种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群。本文对聚奎楼的建筑概况、建筑特色与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福建土楼、闽南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营造等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近年来为保护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而呼吁。他说:“我主张知识分子到民间去,到生活中去,到弱势的文化中去!”他认为,知识分子应反省一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该承担什么责任。冯先生认为,我们在对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建筑之前,先要对这个城市的特征和个性进行认定。而不能用一种野蛮的态度,来对待一个文明的遗产。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主要还是它的民居。例如,北京的特征主要不是在天坛和颐和园里面,而是在大量的四合院和胡同里面。一方水土上人们的独特精神,会通过建筑外化出来。所以说,民居体现了这个地域的性格。我们600多个城市是在不同的文化板块里,比如山东在齐鲁文化的板块里,江苏在吴越文化板块里。其中,城市里的历史街区往往是这个城市记忆的载体。如果我们把它的历史遗存全部拆掉了,它的生命就失去了。我们现在许多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无法承担展现这个城市个性和特征的使命。城市变成了一块什么也没发生的野地,然后我们在这块野地随心所欲地盖新建筑,城市基本上丧失了个性,这样下去,城市里新建筑基本上变成一种带有商业时尚的粗鄙化建筑,没有精神、没有文化。本文作者是一个青年在校大学生,文章虽然比较稚嫩青涩,他的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以及在寂寞中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精神让人动容。希望这种实证研究的风气能在作者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陶伟  何新  蒋伟 《人文地理》2014,29(5):40-48
堪舆是中国独特的城市形态理论。作为聚落当中最持久、最稳定的形态要素,则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阅读的文本。本文以平遥古城为案例地,以堪舆文化为视角,通过田野调查、访谈与形态要素分析,对传统民居的形态变迁进行了详细考察和论证,总结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化的三种类型,深入探讨了引起形态演变的原因。本工作不仅对基于西方城市形态理论的已有研究形成了有益互补,而且对平遥古城历史延续和文脉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