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南婚俗     
《文物世界》1999,(3):77-77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所以在我国古老的封建社会,结婚礼仪也被视为“大礼”而受到特别的重视。结婚又是传宗接代的重要方式.因而.婚礼就显得更为重要。俗话说:“热闹不过打锣鼓,高兴不过娶媳妇。”故而.“拜天地”便成了婚嫁习俗中的顶峰。  相似文献   

2.
“洞房”一词出现很早,不过最初并不是指结婚的新房。据说,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曾赋了一首《长门赋》,描述了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武帝许诺朝往而暮来,于是苦苦等待。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1,(12):33-33
“洞房”一词出现很早,不过最初并不是指结婚的新房。据说,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曾赋了一首《长门赋》,描述了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武帝许诺朝往而暮来,于是苦苦等待。  相似文献   

4.
结婚问题     
毛头3岁半的时候,看见电视里盛大的结婚场面就心醉神迷,拉起我和他爸爸的手,说:“爸爸妈妈,你们结婚吧。”毛头爸说:“我们已经结过婚了呀。”毛头非常不满:“你们什么时候结的婚,怎么不叫上我?!”原来他把结婚当成节日的狂欢。  相似文献   

5.
熊敏 《中国地方志》2022,(5):85-96+127
明清时期,“同姓不婚”制度严格规定,同姓男女不可互相婚配,然而社会上“同姓结婚”现象却频频发生。经过研究发现,“同姓结婚”乃因民众生活策略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明清百姓在伦理、法律以及现实需求等多重层面下抉择后的产物。“同姓结婚”问题的出现,也有基于儒家文化视角观察的因素,是中原礼法制度输入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动例证。总之,“同姓结婚”问题,展示了明清百姓在日常生活层面的行为和逻辑,也反映出国家进程在地方社会实践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6.
佚名 《湖南文史》2009,(12):13-13
毛岸英与刘思齐恋爱后,有一天来见父亲毛泽东。他把自己想立即办理结婚手续的想法说了出来。 “结婚?”毛泽东问道,“思齐多大了?”  相似文献   

7.
释“婚”     
孙璐 《神州》2013,(35):158-158
本文通过对“婚”的古文字形体进行集释,以及搜索各时代文献,发现在上古时期,常常用“昏”来表示结婚义,“昏”与“婚”混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文献中才固定用“婚”表示结婚义。  相似文献   

8.
赵亮 《神州》2010,(3):22-24
社会公认的“适婚”年龄,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我国相关的统计数字显示,男女的初婚年龄都呈提高之势,“十几岁结婚是爷爷奶奶的年代,二十几岁结婚是爸爸妈妈的年代,而我们现在的这群年轻人,三十几岁结婚马上就要变成趋势了。”在“剩女时代”已经悄然到来的今天,两代人对于感情、对于婚姻的“刻板印象”已经成为众多家庭中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9.
肖伊绯 《名人传记》2022,(11):83-83
1921年6月1日,二十九岁的赵元任和三十二岁的杨步伟结婚。他们向亲友们发送了一份附有二人合影的“结婚通知书”,之后即计划“蜜月旅行”,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文史博览》2009,(12):13-13
毛岸英与刘思齐恋爱后,有一天来见父亲毛泽东。他把自己想立即办理结婚手续的想法说了出来。 “结婚?”毛泽东问道,“思齐多大了?”  相似文献   

11.
“洪水滔天·人类再生”神话,是世界上古神话宫殿中闪烁着光辉的珍品。在我国,尤其丰富多彩。不少学者已作过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很多问题,还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有的学者根据“洪水滔天·人类再生”神话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的兄妹结婚的情节,说它们产生于蒙昧时期,是“血缘结婚的意识反映”。就笔者看来,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神话产生于“血缘结婚”时代之后,那时怎么可能会有“洪水滔天·人类再生”神话呢!如果  相似文献   

12.
贾颜冰  赵雨蒙  那晴 《神州》2013,(18):6-6
《小二黑结婚》一文创作于1943年前后,当时的赵树理在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根据深入辽县农村搞调研的听闻,创作了《小二黑结婚》一文,他先后把小说收稿送报北方局秘书长、北方局妇委会等领导干部审阅,直到彭德怀看到之后以官方形式对其表示重视,这篇文章才真正的被重视了起来。一篇感想,为什么要介绍赵树理对《小二黑结婚》一文的推荐上报工作呢?我只是想证明,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里,政治就是文学的导向,政治需要什么,什么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彭德怀并不是个文人,自己都说推荐这篇文章是“班门弄斧”,那这篇文章还是由政府出面发行推广了,其原因就体现在政治需求上,可能,我的言辞显得愤青、激进了些,不过我终究觉得社会环境可以是文学的给养,但是不能是导向。  相似文献   

13.
“别跟我谈恋爱,虚伪,有本事咱们结婚吧!” 从10月9日转发这条微博开始,直到12月15日落幕庆功,高圆圆跑完了宣传新剧的马拉松。两个多月,她密集接受采访,微博内容几乎郜没离开新剧《咱们结婚吧》(以下简称《结婚》)。  相似文献   

14.
1927年,李宗仁和蒋介石都住在上海。当时蒋介石表面上已经下野,正在追求宋美龄,酝酿结婚。有一天张静江去找李宗仁,要李和他一道反对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张对李说:“听说宋美龄对老蒋提出三个条件,别的老蒋都能答应,就是以后不许他再玩政治,他办不到。这家伙把政治看做命根子一样,不玩政治他就活不下去。如果真是这样,这桩婚事就会打散。但是我看宋美龄未必坚持这个条件,就是她坚持到底,老蒋也许会假的答应下来,把老婆骗到手。什么条件不条件,这家伙讲话常常是不算数的。不过也有一点值得顾虑的,结婚之后被这个女人迷住了,真的照条件办事,…  相似文献   

15.
杨奎松先生的新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是一部很见功力的历史著作,书中配的许多图片也起到了图文并茂给读者“第一现场”的直观印象。看图读文,“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确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不过,似乎也有一些小疵,比如书中第282页后的图片,其中有“延安司令部:左起毛泽东、合众社的厄尔·利夫、朱德、江青”的四人照。于是就有一个问题:利夫等与毛泽东会谈的时间是何时?江青到延安并与毛泽东相识结婚的时间又是何时?这样一想,显然杨著中这张照片的说明是经不起推敲的。 毛泽东在陕北会见斯诺后,在…  相似文献   

16.
王楠 《南方人物周刊》2013,(34):101-101
虽然娱编们已经在长假前泣血写出了“告明星书”,祈祷明星们千万别在长假期间结婚离婚出轨绝交和好,但国庆节期间还是出了点事儿:一位来自文莱的明星,在长假第一天,宣传自己新书的当口,忽然自爆已经结婚生子。第三天,又追加了一点小料——第二个孩子即将诞下。他之前多次被问及婚姻的事情,多次否认,“已经15年没谈恋爱”,“现在没有女朋友”,“对台湾媒体很失望”……  相似文献   

17.
一、结婚 1936年,我结婚了。 在此前两年,我曾有过一次可贵的初恋。那时我虽然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但我却绝不向往金钱的婚姻。说到钱,当时我红极一时,连我的师父也能把金戒指串起来当腰带系。我一点不看重它!我拒绝了那个把我当“干女儿”来监护的老板的供养。回绝了家有万贯资产的留洋阔少的纠缠,而且还无视“干娘”  相似文献   

18.
吴国忠 《神州》2013,(35):16-17
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与张爱玲齐名的优秀女作家苏青,在小说实践里开辟了一种新现实主义路径。她的小说文本用女性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上海现代妇女所面临的家庭、社会等复杂问题。〈br〉 苏青的《结婚十年》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小说以细腻平实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从结婚到生女受歧视,从组织家庭到夫妻离异的全过程。《结婚十年》出版后曾一度遭到各方的批评甚至责骂,解放后又一度被列为禁书,有观点认为:“出现于张爱玲、苏青笔下的是一个日常生活的世俗世界,这个世界与大时代、大历史、民族意识不相干,是由男人与女人的婚姻和恋爱等故事所构成,由衣、食、住、行、性所构成,因此这些故事与人物,决非英雄主义的,甚至不无琐碎、平庸、低级趣味主义的倾向……”然而,笔者认为《结婚十年》绝非是用简单的“琐碎”堆砌起来的,相反正是这些不凡的“琐碎”使《结婚十年》成为现实主义的经典,苏青用“琐碎”展示了女性细腻优美的心理世界,演绎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特殊的时代特征,也在“琐碎”中透射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伯乐、司令与《小二黑结婚》 杨老说,《小二黑结婚》比其作者赵树理(原名树礼)更有名。赵树理生就一派乐天性格,他多才多艺,善敲打锣鼓,还会唱,对艺术有一股子“疯迷”劲。“文革”中,他被打成“黑作家”、“反革命”,株连上了“彭德怀杨献珍这条又粗又长的黑线”。他象彭德怀一样,被打断了肋骨,还照样开批斗会,还照样被逼写认罪交代。1970年9月下旬,他倒下了。 “他比我小10岁,比彭老总小8岁。彭老  相似文献   

20.
一日记者     
不知是否因为自己已婚,竟爱上了一档综艺节目《我们结婚了》,还是因为自己的婚姻生活已经进入第七年,爱上了综艺节目里别人的爱情?这是个严肃的问题,童鞋们切勿模仿啊。《我们结婚了》,顾名思义,是一档假想结婚节目。几对明星假扮成新婚夫妇,将自己的行李搬过来装扮自己的“新婚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