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写本解梦书是一类占卜文书,对于研究中古语言文字和古代民俗文化有重要价值。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是目前敦煌解梦书研究、校录的集大成者,但仍存在一些语言文字上的问题,影响着敦煌解梦书的解读。本文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知识对其中的部分疑难条目进行了重新校读,希望有助于敦煌文献的整理及古代民俗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现存最早的纸卷算书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一批古代数学史料,其中包括算书、算经、算表等手抄本,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计量、衡量等史料;此外,还有古藏文数码、古藏文乘法九九表及回鹘—粟特文转写的汉数文字等珍贵资料;共计17件,均系唐宋写本,是我国现存纸卷算书的...  相似文献   

3.
应县佛宫寺木塔发现的辽代俗文学写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发现的辽代写本、刻本、绘画、板画等文物,是继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敦煌千佛洞藏经洞古写本、刻本、佛画等的发现后,同类文物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在木塔发现的古写本中,除了写经、科判文、戒仪、经疏杂钞、寺院经济史料以外,尚有一部分讲经文、变文、俗曲等。这一部分俗文学写本可与敦煌发现的俗文学写本进  相似文献   

4.
欧洲敦煌学研究简述及其论著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0年的4、5月间,一位名叫王圆篆的道士无意中打开了敦煌莫高窟第17号洞窟,在这一洞窟中。发现了大约5万件不同材质的档案材料、写本、书籍和经卷,其字包括汉、吐蕃、回鹘、梵、粟特和于阗等,这些材料在那儿被保存了近9个世纪。同它们一起堆放的,还有几百件帛画、纸画及印刷的书籍和绘画艺术品。这一偶然的发现产生了对这同一批材料研究的一门新学术——敦煌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业已刊布的敦煌文献的普查,发现敦煌本《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写本共135号。根据内容、裂痕残字、行款格式、书风笔迹等不同信息比对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发现其中19号残片可以新缀合为9组。缀合后写本面貌更为完整,有助于判断写卷从藏经洞出土前后的残损情况。  相似文献   

6.
敦煌学研究文库(主编:郑炳林、樊锦诗) 公维章《涅槃、净土的殿堂——敦煌莫高窟第148窟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11月 郑炳林、王晶波《敦煌写本相书校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 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 李应存、史正刚《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梁晓鹏《敦煌莫高窟千佛图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金身佳《敦煌写本宅经葬书校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1月 陈于柱《敦煌写本宅经校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3月 茨默著,桂林、杨富学译《佛教与回鹘社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 唐晓军《甘肃古代石刻艺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 屈直敏《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  相似文献   

7.
敦煌写本解梦书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写本解梦书概述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是敦煌杂占类文献中重要的一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梦的迷信、敦煌古代民俗及社会学的研究都有很高的价值。从目前公布的情况看,共有16个卷号,分别收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馆、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及俄罗斯圣彼得堡...  相似文献   

8.
文物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王素先生编著《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对中国传统经学的一大贡献,也是近年来敦煌吐鲁番学的又一重要成果。本书上卷是唐写本《论语郑氏注》的校录。《论语郑氏注》自南宋亡佚,明清以来不断有辑佚本出现,但都不足原书的十分之一,无从窥知其书原貌。本世纪初,人们在敦煌藏经洞和吐鲁番古代遗址发现的唐写本中,陆续找到了6件《论语郑氏注》残卷,从而对郑注《论语》有了新的认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中的行为决定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敦煌写本解梦“书和相面书主要的矛盾是占辞预兆与人事实现之间不统一,各种占卜、方法如数量标准法等只能部分解决了其中的矛盾,因此敦煌占卜文书中提出了“行为决定论”,这是敦煌写本占卜书对占卜活动的贡献。所谓行为决定论就是好相好梦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自己行为的好坏。“人好自疑,勿为恶行”,“妖祥不胜善政,怪梦不胜善行。”这样就把梦书里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存在的矛盾全部变通。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新疆楼兰等地发现了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关注,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蔚为一门“敦煌学”。在古代写本流传、收藏的过程中,有些好事之徒乘机干起了造假的营生,遂有一些赝品混同真迹。这里,仅就《三国志·吴书·步骘传》写本残卷(图1)为例,从书法形态的角度探讨其真伪,兼谈鉴定古代写本真伪的方法。此卷作楷书,现藏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编号“敦研二八七”,敦煌研究院编《敦煌书法库·2》(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年之际 ,甘肃人民出版社对甘肃境内收藏的敦煌汉文文献进行普查、鉴定、整理、拍摄 ,结集出版了《甘肃藏敦煌文献》一书。本文对书中文献来源及特点 ,与混其中的疑伪品未收入此书的赝品作了述论。  相似文献   

12.
前言在敦煌石室发现的万卷古写本中有很多藏文写本。与汉文写本一样,大部分仍是佛典,这些佛典有的横写在藏式贝叶上,有的用墨笔写在中国纸上。而且发现有很多的公私文书类也和汉文写本一样混在这些佛典中。只有把这些佛典和文书都看成是吐蕃占领时期(782—847年)在敦煌写的,或是在其他地方写的文书被带入敦煌的,否则很难找出在敦煌发现这些文书的理由。即使将来发现其他时期的文书混于其中,那也极其例外,而从书写材料和字体等大概也容易辨别出来。而且,这种例外存在的本身,也应该是需要研究的文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新疆楼兰等地发现了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关注,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蔚为一门“敦煌学”。在古代写本流传、收藏的过程中,有些好事之徒乘机干起了造假的营生,遂有一些赝品混同真迹。这里,仅就《三国志·吴书·步骘传》写本残卷(图1)为例,从书法形态的角度探讨其真伪,兼谈鉴定古代写本真伪的方法。此卷作楷书,现藏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编号“敦研二八七”,敦煌研究院编《敦煌书法库·2》(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相似文献   

14.
屈直敏所著《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研究》由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本书是敦煌学研究文库的一种,是学术界第一次对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进行的全面研究。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研究篇和校笺篇。上篇对《励忠节钞》的研究现状、叙录与整理、引书、性质内容、成书背景与年代,以及其中所反映的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5.
敦煌文献以写本为主体,具有写本文献的特征,了解和认清其特证,是正确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最基础的环节,本文从敦煌文献分券不定、符号不定、内容不定、用字不定、文多疏误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敦煌文献的写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是敦煌献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部类书。全书10卷约百余部,仅残存2卷多,共37部,残存部类引书近达百余种。本主要择取该写本所引《史记》内容与传世本《史记》有异为例,略作考辨,以证写本校勘传世本之功用。  相似文献   

17.
此文论述了俄罗斯汉学家孟列夫(俄文名缅希科夫,Л.Н.Меньшиков)对国际敦煌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指出他从1957年至2005年近五十年间,积极从事中俄文化交流和俄藏敦煌文献的编目与写本研究。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凭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比较扎实的汉文化基础,率先带领小组成员,突破其他国家专家按卷号编撰敦煌写卷目录的局限,编写出第一部俄藏敦煌汉文写本的分类叙录;也是第一位到中国高校研修、第一位到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并主动与中国各地敦煌学者进行交流的俄罗斯敦煌学家;又是第一位与中国出版社通力合作编撰出版俄藏敦煌文献图录的俄罗斯专家,还是第一位从事敦煌变文研究与王梵志诗翻译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18.
金身佳 《敦煌学辑刊》2005,8199(2):33-41
敦煌写本葬书中的六甲八卦冢,是一块大墓地中四种朝向、方位不同的墓穴,是隋唐至宋时期敦煌地区的阴阳师用于分派给五姓百姓安葬的墓穴。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何谓敦煌学。自古以来,敦煌就是以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的绿洲城市。它的一举成名,是因为被誉为沙漠大画廊的世界遗产莫高窟及其第17号洞窟(藏经洞),1900年在此窟中偶然发现了敦煌文书(除古文书外还有典籍、印刷品,故也称作敦煌文献)与绘画、丝织物等美术品。所谓"敦煌学",除此之外,还有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等分布在敦煌周边的佛教石窟群、近郊的城塞、长城与古墓等遗址,以及利用从这些遗址发现的木简、古文书、随葬品等多彩的史料,研究敦煌  相似文献   

20.
吴真 《民俗研究》2011,(2):179-194
传统的敦煌写卷研究,往往忽略具体的写本情境。2010年,由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公布了敦煌伯希和残卷的原件照片,使得敦煌写本的情境研究成为可能。现存四种敦煌孟姜女曲子,写手和抄写情境各异,既有乐工的演出用写本,也有寺院僧人、学郎的练习抄本。写手身份的多样性给写本带来了个人书写习惯、书写次序、语调音韵、讲述场合、装帧形式等变异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孟姜女故事在写本时代的口头传播,以及孟姜女曲子在晚唐五代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