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二十世纪20至30年代,以广州为重镇,东莞、香港诸地为辐射地区,出现一批以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粹艺术的绘画团体。他们深感清末民初以来广东画风萎靡不振,正统的国画受到来自于东洋、西洋绘画以及当时所谓的“折衷派”的“新国画”的冲击,因此试图结合广东地区的国画力量,“把历代绘画的成业,简练揣摩,振开风气”,[1]从而形成了近代岭南绘画史上一个独有的美术群体——广东国画研究会。  相似文献   

2.
广东番禺籍的居廉(1828-1904年)是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花鸟画家。他和其从兄居巢并称“二居”。他们所创立的撞水、撞粉的花鸟画技法影响了岭南画坛近一个世纪。居廉的传人高剑父、陈树人等则创立了著名的“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是轻重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岭南画家.笔者已就其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写过多篇文章论述,此不赘述,在此仅就其他的传人作一些粗略考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郎绍君 《收藏家》2007,(1):77-82
三、带着脚镣跳舞在艺术太多体制化矫饰、商业化煽情的当代,李老十的作品给我们诸多启示。他追求个性和创造性,但不轻易抛弃传统,不以相对主义的态度看待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继承与创造,不囿于写实主义,不排斥借鉴西画,更不轻易否定文人画传统。他追求笔墨语言与现代精神的互动互生,在坚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画都以革新为旗帜和目标,却极少承认中国画有好的革新,也有不好的革新。许多人在标举新观念、新样式的同时,往往以相对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绘画:肯定“新国画”“新形式”就否定“旧国画”“旧形式”,…  相似文献   

4.
齐悦 《炎黄春秋》2023,(11):86-89
广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也是近现代艺术革命的策源地。在这片岭南大地上,还曾孕育出一位革命家与艺术家集于一身的传奇人物——陈树人,他不仅是国画革新之旗手,也是民主革命之猛士。陈树人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为推翻专制王朝,争取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陈树人在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曾忘怀艺术创作,大力倡导艺术革命,成为岭南画派一代宗师,其诗画作品无不描绘出时代风貌,体现民主共和的时代精神,彰显民主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5.
师界弘 《神州》2013,(23):237-238
山水画写生是山水国画创作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写生就是画家到生活中去积累素材,采撷山川万物的灵气和生机,画家通过写生不仅可以获得美好的形象、意境,锤炼自己的表现语言,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新的艺术感受力。现在的中国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日益强盛从而带动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不断扩大的文化视野。独立、个性,多元的当代文化迫使中国画从传统文人画隐逸遁世、虚静幽闭的状态中走出。对传统绘画语言的利用也从过去单向的“文人画”视角转向对传统画遗产的全方位关照。现世的关怀和鲜活的当代体验,使中国画家更加注重对自然,人生的真切体悟,因此“师造化”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写生就成为当代画家磨砺与完善绘画语言的重要手段,它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水画写生是山水国画创作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写生就是画家到生活中去积累素材,采撷山川万物的灵气和生机,画家通过写生不仅可以获得美好的形象、意境,锤炼自己的表现语言,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新的艺术感受力.现在的中国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日益强盛从而带动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不断扩大的文化视野.独立、个性,多元的当代文化迫使中国画从传统文人画隐逸遁世、虚静幽闭的状态中走出.对传统绘画语言的利用也从过去单向的“文人画”视角转向对传统画遗产的全方位关照.现世的关怀和鲜活的当代体验,使中国画家更加注重对自然,人生的真切体悟,因此“师造化”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写生就成为当代画家磨砺与完善绘画语言的重要手段,它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花鸟第一人"的赵少昂(1905—1998年),为20世纪"岭南画派"第二代大师。他在继承了"岭南画派"传统的同时,率先提出了"国画是艺术的最高峰"的观点,并以"融会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理念,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传统发扬和革新拓展。他创作的花鸟画根植于传统中国画的深厚土壤,对传统改革的同时努力向传统回归,成为传统艺术的精华,在中国美术史上亦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他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画家宋吟可先生一生从未提过“变法”问题,但纵观先生作品,却存在着中年和毫查之年的两次重大变化,笔者暂谓之“图变”。两次“图变”,都给宋吟可先生入生和艺术带来重大影响,一次是五十岁以后的“中年图变”,一次是七、八十岁以后的“耄年图变”。引起“中年图变”主要是因为社会的变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接受新的文艺思想,将早年从事的传统人物画,从内容到形式都作了一番新的突破和革新,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国画艺术传统,形成了个人明显的艺术风格:“是年图变”是因文革的冲击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将重心从人物画转到花鸟画…  相似文献   

9.
1937年4月,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室(后更名为"国画研究院"及"国画研究馆"),聘请黄宾虹、张大千和于非厂等为导师,招收全国青年画家,入所临摹历代绘画。北平沦陷时期,国画研究馆在政局动荡中得以维持和发展,为伏居燕市的画家提供了静心习画的场所,也为这些画家日后绘画风格的形成及其学术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档案文献及报刊资料为基础,梳理了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的几个重要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古物陈列所绘画藏品的开放在辅助美术教育、艺术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物画自唐宋以来,取得长足的发展。明清以降,随着世俗文化的发展,人物画由原来的文人画逐步转向为世俗画,尤其是当时商业经济较为发达的晚清华东、岭南一带表现为甚。苏六朋便是这样一位应运而生的画家。苏六朋的画在清代嘉、道年间的岭南地区影响较大,他与另一位同时代的画家苏仁山并称“二苏”。他的以世俗为主题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画僧石涛     
石涛系中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在评石涛的艺术成就时称:“二千余载只斯僧。”清初“四王”之一的大画家王原祁亦折服他,誉石涛“大江以南为第一”。  相似文献   

12.
陈树人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善画花、鸟、虫、鱼和山水,诗、书、画均有很高造诣。岭南画派反对因循守旧,强调紧跟时代,走“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道路,因此在中国画埴的革新上起过先锋作用。创始人之一的陈树人对此有着卓越的贡献。在他生前期问和逝世以后,他的作品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北、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印度等地都先后展出过,影响广泛。  相似文献   

13.
杨丹霞 《收藏家》2000,(7):40-42
19世纪,在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上海云集了众多的画家,有几位任姓画家尤为突出,他们是任熊、任薰、任颐、任预,人们称之为“四任”。“四任”的关系:任薰是任熊之弟,任预是任熊之子、任颐则是任熊和任薰的弟子,与老师并无血缘关系。在艺术上他们以自然活泼的平民画风,取代惯有的文士画风,大量的作品展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并以作画题材广泛而享誉画坛。“四任”中得名最早的就是任熊,他作为“海上画派”的先驱者,成为近代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  相似文献   

14.
9世纪以来,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上海,逐渐成为一个新兴城市,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化活动相继活跃起来,上海的画坛也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大批艺家纷纷涌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上海画坛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画家队伍。他们根据买画的需要,以新颖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趣味锐意进取,大胆革新,彼此影响,互为风气,创造出清新恬淡的画风,形成一个极具影响的绘画派别,即“海上画派”,简称“海派”,为中国绘画史写下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秦王朝平岭南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秦王朝在岭南设置郡县,推行封建制度,这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子午源 《收藏家》2006,(8):41-45
“浅绛”原是中国山水画的术语,指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以淡赭、花青、藤黄等冷色彩渲染而成的山水画。国画中的“绛”即赭红色,又染以浅色,故名“浅绛”。这种浅绛山水的画法,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所创造。陶瓷界所说的“浅绛”或“浅绛彩”,是借用中国画的术语,指晚清至民国初年流行的一种彩绘瓷器。它以一种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绘画纹饰后,再染上浅淡的赭石与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色彩,经低温烧制而成,画面彩料甚薄,色调清淡柔和,艺术风格与纸绢上的浅绛山水画大致相近。不过,浅绛彩瓷画的题材已不再局限于山水,还能表…  相似文献   

17.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画坛上崛起一个国画流派——“爱新觉罗画派”,其成员均为满族爱新觉罗氏。他们虽各有所长,风格不尽相同,成就亦有高低之别,但在互相影响、传承中,有着一些相同的艺术观点和审美情趣,在艺术语言上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同和相近之处。画派中名家不乏其人,新秀更脱颖而出。近年来,多次举行画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爱新觉罗·溥任是其中专攻山水的业余画家。  相似文献   

18.
<正>福建仙游的国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广泛,既具有民间艺术审美趣味的“俗”性,又具有文人画的“雅”性。仙游县作为全国著名的“国画之乡”,其国画艺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一大批民间职业画师,他们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仙游画派”。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被迫在沿海沿江开放通商口岸,生活在上海和广州这两大沿海城市的画家最先接受了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就是在这个国家和社会都处于双重困顿的结点与瓶颈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画欣赏和创作的角度,谈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中国画的审美境界、中国笔墨文化等等,说明中国画是淡泊,养生,向善的艺术。强调“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也是沟通画家和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