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组织、指导下,中国边疆研究取得的成就是真正的辉煌,为学界、政界所一致公认。单就基本建设来说,已出了多种资料,为今后学科发展、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向21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主编给出的主题,我想提一个建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领导出一套边疆译丛书。  相似文献   

2.
关于边疆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边疆史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估,认为中国疆域史、近代边界沿革史、边疆研究史、边疆治理研究、边疆理论问题研究是研究的重点,并从资料的整理出版、队伍建设、研究的深化、学科的构筑、成果的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深化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深化边疆理论研究与推动中国边疆学的构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三次研究高潮与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边疆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硕的成果,可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来概括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在研究、总结前辈研究的历史遗产后,认为自19世纪中叶迄今,中国边疆研究曾出现三次研究高潮。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是中国边疆研究第一次高潮的标志。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边政学的提出与展开,是第二次中国边疆研究高潮的突出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研究第三次研究高潮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东北边疆研究与中国边疆学的构建具有密切关系.东北边疆研究是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基础,为中国边疆理论的形成提供学术支持.肃慎一女真族系历史沿革与分布地域的研究是东北边疆研究的核心内容,其相关各族生存空间的变迁及对沿边地带的管理和控制,对边疆的稳定与开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早已成为我国边疆学研究中的重要篇章.而边疆学的发展必将促进东北边疆研究的学术提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有两大流派,即实证主义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韩儒林先生是一位掌握实证史学方法、努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现象的史学家。他在元史和边疆史地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就,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6.
罗马边疆研究在西方兴起的时间较晚,直到20世纪前半期对它的研究都还没有形成系统。20世纪中期,罗马边疆研究在西方学术界作为一门学科分支悄然兴起。它的兴起与罗马边疆铭文收集、整理及考古密不可分。从1949年到2012年,大致定期召开的"罗马边疆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对罗马边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最新的研究成果。罗马边疆的区域性、综合性研究著作的大量出现以及各种罗马边疆理论的纷呈,极大地推动了罗马边疆研究的深入发展并展现出新时期的研究特点。罗马边疆研究向跨学科结合方向发展以及对罗马同时期大国边疆的比较研究体现出新时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边界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边界概念、边界研究的内容和特点、边界研究中必须注意区别的几种关系、边界变化的规律、边界研究的条件和意义,以及我国过去边界问题研究的教训等,逐一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在这种理性思考的过程中,根据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我国政府提出的新安全观、国际观与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提出边界是建立睦邻友好国家关系的纽带和桥梁的论点,进而提出边界学概念。期望能对我国边界理论的建设和边界问题研究事业的进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15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会议围绕吕一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林荣贵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展开。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将两部专著放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加以评述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疆域与近代边界研究进程及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以下几篇文章即选自"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前后,中国边疆史地学研究经历了一个兴盛的时期,姚莹及其著作《康輶纪行》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姚莹的中国近代边疆史地学研究,从内容上看,包括西南边疆史地学研究和海外史地学研究;从历史意义上看,具有醒悟的思想启蒙意义,鲜明的近代意义,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5年7月6-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云南民族大学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新思考、新探索”为主题,在昆明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边疆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的60余名青年学者与会,分别就中国边疆研究的理论思考、近代中国边疆治理及涉外关系、海疆历史与现实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现依会议论文及研讨情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前后,中国边疆史地学研究经历了一个兴盛的时期,姚莹及其著作《康輶纪行》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姚莹的中国近代边疆史地学研究,从内容上看,包括西南边疆史地学研究和海外史地学研究;从历史意义上看,具有醒悟的思想启蒙意义,鲜明的近代意义,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追求以综合国力提升为目标的全面、持续和稳定发展,以及国家在领土外的活动日渐突出的条件下,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地理空间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边缘性区域问题的影响日渐突出,形成了所谓的"边疆热"。在此过程中,国家视角的边疆研究应运而生并呈异军突起之势,引起广泛关注。国家视角的边疆研究,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待和界定边疆,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眼于厘清各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复杂边疆现象和边疆问题的本质,揭示边疆和边疆问题发展演变的规律,构建边疆和边疆治理的阐释理论,探索各种边疆问题的解决之道,提出解决边疆问题的政策建议,并以此服务于国家的边疆治理。不过,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并不排斥和否定边疆研究其他视角的意义和价值,而是期待在国家视角与其他视角边疆研究的共性的基础上,共同构建边疆研究统一的基础平台,共谋边疆研究的发展,以期为国家的边疆治理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欧文·拉铁摩尔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中国边疆史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中国的边疆》一书是拉铁摩尔以边疆的观点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拉铁摩尔学术背景和社会条件的考察,揭示其在中国边疆史及地缘研究上的独特视角,着重分析他在边疆史研究上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30年代后期,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了一场旨在服务西部民族地区以巩固抗战后方的运动,号召教会内外有为之士,到当时被称为“边疆”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生计、教育、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服务工作。此外,总会还联络研究机构及学者从事边疆研究,形成服务与研究的互动,促进了边地尤其是川康地区的社会进步以及与边地相关学术的发展。边疆服务是基督教自1807年传入中国以来第一次在中国政府支持下从事的大规模社会活动。这场运动延续到1955年,不仅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也经历了新中国建立之初剧烈的社会转型。边疆服务的历史,对于认识基督教传教活动在近代中国经历的变化,提供了一个为以往的研究忽略了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5.
清中叶岭南爱国史学家梁廷枏编撰的《广东海防汇览》是一部广东海防通史与专史。该书是一部具有个人著述性质的官修之书,它在资料收集上搜罗古今、综合公私,在学术视野上着眼广东而筹划全局。它既是一部经世致用的应时之作,也适应了清中叶我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新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专业的边疆研究刊物、社团创立,部分大学设置了边政学系等边疆教育研究机构,边疆研究的内容在传承中得到了拓伸,同时也开始了构建近代意义的边疆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尝试。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重视中华民族观念的讨论,是"致用"与"致知"双重社会需求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政府组织与推动的时代特征,表现出突破传统史学窠臼向独立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研究理念上呈现出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7.
比丘林(1777—1853),又名亚金甫神甫,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最杰出的汉学家,公认的俄国汉学的奠基人。1808年,他率俄国东正教第九届驻北京传教士团来华,前后居京14年,习汉、满、蒙、藏语。比丘林一生从事汉学研究,在中国历史、地理、学、语言等领域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8.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史书编纂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 ,主要表现在 :由边疆史地研究引发对域外史地的研究 ;史地学者能够根据社会变动的需要 ,灵活变通地运用史书体裁、体例 ,撰述了一批具有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史地著作。这是对章学诚寻求史学变革之道的有力回应 ,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9.
覃延佳 《广西地方志》2009,(1):35-37,15
地方历史文献中“道”级官员所遗存之文牍,是地方史尤其是边疆社会历史研究的一大参照资料。本文以《龙州杂俎》为例,结合社会史研究的一些取向,试图说明这一“中层视界”所可能具有的研究助力。在此基础上,着重表达该类文献资料之于清末桂西南社会历史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马大正研究员的新著《中国边疆研究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已由黑龙江教育社出版。这是大正研究中国边疆问题的系列成果之一。他不仅具体研究古近代直至当代的中国边疆问题,也从理论上探索并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学术框架。《论稿》实则是对中国边疆学的一次重要的科学实践,代表了国内边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水平,具有开创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