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三经注疏》中"轨"字,因涉及《诗经》、《周礼》、《礼记》经文和郑玄笺注多处,故其最初形体和字义,历来聚讼颇多。戴震认为"轨"只有"车辙"义,而"祭左右轨、范"中"轨"字最初当是"(車开)"字,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各经中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以孔颖达的观点为基石,考察了《礼记·少仪》的经、注、疏,同时兼述今《礼记正义》各整理本的相关之情况,管窥其优劣。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6,(5)
《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义》、《毛诗笺传是非》是魏秘书郎刘瑶所作。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说刘瑶生平不详。刘毓庆和牟玉亭根据《三国志·魏书·刘靖传》认为刘璠是荆州刺史刘弘之子。然《晋阳秋》载刘弘生活在西晋,《晋书》所载刘弘及其子刘瑶亦西晋时人,且并无此刘璠在《诗》学方面成就的任何记载。则魏秘书郎刘璠与荆州刺史刘弘之子刘璠并非一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以谐声偏旁为线索,对以拱举、围抱、屈曲义为核心义的同源词进行系联。 [廾(共、拱)恭 供 栱 珙 衖(巷)(共手)(共车)] 廾,共字初文,古字形象拱手之形。《说文》:“廾,竦手也。,杨雄说廾从两手。”段王裁注:“此字谓竦其两手以有所奉也。”徐灏笺:“廾、共,古今字;共、拱,亦古今字。”共,拱手。《论语·为政》:“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郑玄注:“共,拱手也。”《仪礼·乡饮酒礼》:“坐奠觯,退,共。”郑玄笺:“共,拱手。”共从拱手义引申出共同义,“共”字遂成为此义专有,拱手义另造分别字“拱”字表示。《说文》:“拱,敛手也。从手,共声。”徐锴系传:“两手大指头相柱。”《广韵》:“拱,抱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墓之木拱矣。”杜预注:“合手曰拱。”《尚书·大传》:“桑谷七日大拱。”注:“两手扼之曰拱。”  相似文献   

4.
陈邦怀先生《敦煌写本丛残跋语》(1984年《史学集刊》第3期)丛残凡五种,其第三种为《论语》某氏注残页,仅存六行。有“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及“本斋珍赏”两印。保之先生称其字大如拇顶,草书极精。经、注连写,经文大字,注文稍小,与通常所见唐写本经籍其注文作双行者,迥不相同。每章之末空一字,以与下章区别之,与汉石经同。注文非郑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云“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尝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南齐书·陆澄传》载《与王俭书》则曰“王济云‘弼所悟者多’,何必能顿废前儒”,王应麟《郑氏易序》所引,“悟”则作“误”。对此,汤用彤先生《王弼大衍义略释》辨析说:“但玩陆、王二书语气,‘悟’必为‘误’之讹。”“悟”字实不讹。古代汉语语法中,“所-者”乃是名词性短语,《王弼传》“见弼《易注》”与“所悟者多”主语皆为王济,与上句“弼注《老子》”云云意思相承,正面评价王弼学术成就,“然弼为人”为转折句,与下文“初与王…  相似文献   

6.
从《方言疏证》看戴震的校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代考据学大师,戴震将其考据方法运用于校勘,他校勘《方言》较少依据版本,而是博综群籍传注,本之小学六书,以理论断;以求是为根本旨归,大胆改正讹文;发凡起例,首次从致讹角度总结误例。戴震的校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  相似文献   

7.
经书之有注,缘于经文时代久远,人们难解其义,故有人起而为之作注、作传、作笺。再过若干历史时期,时代更为久远,人们不但对经文原义难于读懂,就连前人训释经文的传、注、笺文的意义也不明白了,于是就又有人起而为这些传、笺、注文加以训释,称为义疏、正义或者疏。《周易注疏》  相似文献   

8.
徐道彬 《文献》2001,(3):206-211
戴震 《屈原赋注》中《音义》三卷署名为汪梧凤,后之学者不察其究而以之为是.如游国恩《楚辞讲录》①,褚斌杰校《屈原赋注》的前言②皆以《音义》三卷为汪梧凤所作.  相似文献   

9.
戴震故里行     
清代乾嘉时期在徽州出现的戴震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著名学者.作为戴震故里的一名文博工作者,我在为纪念戴震逝世210周年摄制《戴震》专题片的过程中,对戴震故里的文化遗迹作过全面调查,范围所及为原徽州府六县(歙县、绩溪、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现将调查所得公诸问好,请予教正.一 戴震诞生之地隆阜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曰:“先生讳震,字东原”,“世居休宁隆阜”,“先生以雍正元年十二月已巳(1724年1月19日)生邑里之居第.”  相似文献   

10.
孙星衍校刻《孙子十家注》时误判孟氏注是《隋书·经籍志》所载的亡佚书目梁“孟氏解诂”。事实上,中唐时期已经没有梁孟氏注《孙子》的流传。《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的孟氏注,自集注本出现以来,凡见诸著录并明确言及注者时,均言其为唐注,十一家注的辑者亦认定孟氏注为唐注。孟氏注的校语中出现了“人不疑”“人不危”的避讳表述,证明孟氏至少参校过唐代避讳改字后的《孙子兵法》文本。就孟氏注而言,孟氏注16处袭用杜佑《通典·兵典》的内容。十一家注中的唐注普遍存在对曹注的义疏,孟氏注也有两处;同时,孟氏注中还有两处对杜牧注的义疏,显然孟氏注晚于杜牧注。多种证据均指向孟氏注为唐注。  相似文献   

11.
胡世琦及其《小尔雅义证》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文献》2003,(2):196-206
一 其人其书考信 《小尔雅》虽然早在西汉时就已成书(《汉书·艺文志·孝经家》有著录),但长期以来被《尔雅》的巨大影响所掩盖,关注者甚少.从《小尔雅》问世直到清代这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只有两个人给《小尔雅》作过注,一个是东晋的李轨,一个是北宋的宋成.两人的注解都非常简略,远未能揭示《小尔雅》的隐奥,而且李轨的注传至北宋就已亡佚了.时至清代,注家蜂起,出现了十多种注本,胡世琦的《小尔雅义证》(下文简称为《义证》)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贾公彦《周礼义疏》《仪礼义疏》是唐代注释书直接继承汉代注释书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的两部重要著作.在《周礼义疏》中几次出现“望文为义”这一提法;其含义如何?看贾氏自己的解说:(1)(司市)以量度成贾而征(亻卖),[郑注:(亻卖),买也;物有定价则买者来也.贾疏:知(亻卖)为买者,以言征召买者,故以(亻卖)为买.此字所训不定,按下文所云“贵(亻卖)者”,郑注“贵卖之”;郑亦望文为义,故注不同也.]《周礼·地官下·司市》按:“下文”指《地官下·贾师》:“凡天患,禁贵(亻卖)者,使有恒贾.”“贵(亻卖)”下郑注是“贵卖之”.  相似文献   

13.
注《尔雅》之孙炎有二,出于郑门者,为魏之孙炎(字叔然)。关于孙炎的师承,历来有两种意见。其一,孙炎为郑玄再传弟子。胡元仪,《北海三考·师承考》次孙炎于再传之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亦云:“郑君虽未注《尔雅》,而得再传弟子孙叔然之注,正可补其未逮。”张舜微、王利器两先生亦主此说。其二,孙炎为郑玄的弟子。持此说者为郑珍,其《郑学录·弟子目》列孙炎于王经后,宋均、程秉前。我们同意后一种看法,理由如下: 第一,对《三国志》中孙炎的原始记载处理不同。《三国志王肃传》云:“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  相似文献   

14.
史学精粹     
正李建:《赵汸〈春秋〉"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说论析》(《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4期)在《春秋》学史上,元末《春秋》学家赵汸研治《春秋》的最大特点是以义例说经。他考论鲁史与《春秋》之别,明辨史"例"与经"义"之分,提出了系统的以"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为核心的《春秋》书法义例说。其《春秋》义例学说,是在依据《左传》及杜预注、融通三传史法经义说、批判继承诸家义例书法说基础上的发明,不仅体系颇为严密完整,而且从方法论层面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秋》诠释学系统。赵汸的《春秋》义例学所体现出的会通经史、据传求经,由《左传》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宋人注宋诗中,南宋李壁所作的《王荆文公诗注》(下简称《诗注》)与施元之、施禧、顾宿合著的《注东坡先生诗》及任渊所注的《山谷诗内集注》及《后山诗注》,并为宋人注宋诗中的精品。李壁(1159—1222),字季章,号雁湖居士,丹棱(今属四川)人,为宋代著名史学家李焘第六子,于文史之学有良好的修养,《宋史·李壁传》称其"嗜学如饥  相似文献   

16.
《神异经》成书年代平议陈建樑《神异经》一书,始著录於《隋书·经籍志》之《地理类》,题作“汉·东方朔撰,晋·张华注”,其后于《日本国见在书目》、新、旧《唐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以至《四库总目》皆载其书,然而由于《隋志...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普遍认为,《字林》继承并发展了《说文》,在字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分析《字林》的贡献,则必须对其具体的释义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共138条,通过这138条引文,可以详细了解《字林》对《说文》继承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字林》释义义的继承体现在继承《说文》释字义的同时,对《说文》的脱字有所补充,且加反切音注;《字林》补充《说文》未释之字形。总之,《字林》对《说文》的发展体现在对释义的发展、对释字词的增加、补《说文》音注之不足、纠正《说文》释义之失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尔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汉以后便列诸经籍,布诸学官,为儒家治学必读之书.因此,历代竞相翻印,版本百出.群经载籍,自六朝以后,行世者只有经注本,《尔雅》亦然.《尔雅》经注本即晋郭璞《尔雅注》本.郭璞《尔雅注》最为学人推重,郭氏“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沈研钻极二九载”著成此书(郭璞《尔雅注序》),为今存最早最完整的  相似文献   

19.
胡安国《春秋传》有其鲜明的理学特色。他以二程理学作为解经的指导思想,以六经注我之精神,天理人欲二分之笔法,兼取三传,对《春秋》作了全新的诠释。胡安国将在《春秋》中明上下尊卑的礼用别义利之辨的理代替,理被诠释为人与事乃至君臣共同遵循的封建道德法则,以至天理。而理的社会道德表达就是义,并通过正名别类来达到。因此,义理不但是胡安国诠释《春秋》的准则,而且是其发《春秋》微言大义之所在。胡安国《春秋传》的这一特色,使其在《春秋》学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尔雅古义》(十二卷)是清代黄奭所辑两汉南北朝时期的犍为舍人、刘歆、樊光、李巡、孙炎、郭璞、沈旋、顾野王、施乾、谢峤等十家《尔雅》亡佚古注凡500余条而成。《尔雅古义》乃黄奭继承江藩、余萧客、惠栋等三代先师未竟之志,以显古人之旧说,是书在黄奭辑佚诸书中"用功最为精细者",影响也最大,价值也最高,颇能代表黄奭的辑佚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