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希哲 《文博》2007,(6):31-36
《长恨歌》一问世就风靡朝野、蜚声海外。在人们乐道李、杨爱情佳话的同时,古今有些学者却认为《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有乖史实,于是引经据典,辨伪求真,希冀还长生殿本来面目。一、由《长恨歌》中长生殿引发出诸说引发白居易《长恨歌》中长生殿是斋殿还是寝殿之争肇端于唐人郑蜗。郑蜗认定白居易将"七月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杨式挺先生的《岭南文物考古论集续集》(肖洽龙主编“广东省博物馆离退休专家著作丛书”之一),内收入作者21篇论著,近50万言,图文并茂,装潢精美,图版遴选杨先生数十年来从事学术活动的70多幅彩照。前有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洽龙研究馆员写的“丛书”总序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磊研究员和肖洽龙分别为该书写的序和作者自序;  相似文献   

3.
《清史稿·艺文志》记蒋氏《东华录》的作者是蒋良骥,新版《辞海》亦同是说。事实上,作者应为蒋良骐,试辨正如下:“蒋录”自序记载是书为蒋良骐撰。嘉庆《全州志·蒋良骐传》载良骐有弟良骥,蒋良骐,蒋良骥实为二人。《清朝续文献通考》作“东华录蒋良骐撰”是正确的。那么何以致误呢?我以为“骥”“骐”是同义词,又是叠韵关系,二词使用上,“骥”多于“骐”,故易“骐”、“骥”不分,将“骐”作“骥”,一直家居、声名不著的良骥,顶替了在清朝国史馆任纂修官的乃兄,成了“蒋录”的作者。对此,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4.
叶小玲 《丝绸之路》2009,(16):80-81
《长生殿》的主题主要围绕爱情展开,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绝非一般的帝王与后妃之爱,而是由普通的男女爱情发展为一种至诚真爱,这是对真实人性的勇敢追求,是人性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5.
从《释名》看刘熙在词源学上的成就和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它的作者刘熙在词源学上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本文将从《释名》入手,对刘熙在词源学上的成就作些探索.一、刘熙关于词的起源和词汇发展的学说词,刘熙叫做“名”或“名号”,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词的起源问题,也是词源研究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刘熙在《释名》自序开篇就说:  相似文献   

6.
陶敏 《中华文史论丛》2003,(76):247-256
唐李绰《尚书故实》[注]由作记录他人谈话而成,是中晚唐诸多语录体笔记中的一种。李绰在自序中写道:  相似文献   

7.
(三)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最令我们重视的是司马迁所揭示出的《春秋》之义的最高层次的含义:即孔子把三代之礼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并探讨了礼的发展的规律性。请读司马迁如下的一系列论断。他写道:“《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太史公自序》)。他又说:“[孔子]因史记作《春秋》……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甚至说:“[孔子]追迹三代之礼……观殷、夏所损益曰:‘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号《炎黄春秋》刊有《纳粹德国是怎样控制舆论的》一文,揭露批判戈培尔利用职权控制舆论的种种劣行。文中有两处分别用了“这个跛子”及“瘸子部长”来鄙称戈培尔,虽然我理解这是作者出于对法西斯主义者的憎恶,但从理性批判的层面来说,我觉得不妥。  相似文献   

9.
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生于何地?有河津与韩城之说。而我认为司马迁是河津人,理由有三:一有司马迁《自序》为证。司马迁在《自序》中讲:“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龙门”就是指河津,而不是韩城。先看司马迁自己怎么说。凡是熟读《自序》的人都知道,司马迁是在讲了自己的先祖从司马错到司马喜七世都世居“夏阳”(即韩城),并对自己父亲司马谈的经历和成就(论六家之要旨)作了一番详细的介绍后,才说自己“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的。显然,这里有转折之意,“龙门”指的并不是“夏阳”。如果是指“夏阳”,为什么不说自己也生“夏阳…  相似文献   

10.
《桃花扇》描写的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朝宗与南京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悲剧。香君在南京秦淮河畔的媚香楼苦守避祸他乡的侯朝宗,誓死不嫁田仰。在威逼之下,“香君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之”,“《桃花扇》一剧感此而作也”。“桃花扇”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晏几道的《...  相似文献   

11.
《史记·太史公自序》“王子”所指东湖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谓其作《律书》要旨云:“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此处“王子”...  相似文献   

12.
《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一作《李太白故宅记》,原在四川江油县青莲镇西长庚寺,现已移置江油市内李白纪念馆。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将其收作附录。碑文作者为“宣德郎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杨遂”。杨  相似文献   

13.
朱熹《诗集传》自序是《诗经》序跋中重要的篇目,体现了《诗集传》的创作动机和“诗经宋学”的学术特质.《诗集传》自序之创作时间并非是朱熹自己所言的“淳熙四年(1177年)”,应在公元1177年《诗集解》成书以后,其时《诗集传》之创作思想亦已成熟;《诗集传》自序是朱熹专为《诗集传》所作,并非之前学者所认为的,是朱熹为《诗集解》创作的旧序.通过《诗集传》自序与《诗大序》、《诗谱序》的比较,可见朱熹在诗经学根本问题上所持观点的特殊性.《诗集传》自序采用了“语录体”之体例进行创作,朱熹借助这种模仿圣贤口吻的文体,增强该书的学术影响.《诗集传》自序对宋代以后的《诗经》著述和版本之序跋,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存在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东门”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始时代,诗歌是与神话和宗教相关联的。——朱光潜《诗·郑风》有《东门之》、《出其东广门》、《陈风》有《东门之》、《东门之必、《东门之杨》。以上五首诗都有“东门”一词,为称引主便,简称为“东门”诗。对于这组“东门”诗的主旨,古代学者多斥之为淫奔之诗,现代学者多认为是爱情恋歌,评价虽相廖,但共识也很为明显,即“东门”诗都为关男女性爱之诗。那么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在一部《诗经》<l,何以竟有五首有关爱情之诗发生在东门?而非南广1?西门?北门?在当时人们的思维意识中,为什么一提到“东门”就让人想到爱情呢…  相似文献   

15.
田永宏 《神州》2013,(20):9-9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这是题在沈园墙壁上的两首《钗头凤》词,它们是陆游、唐婉两人爱情悲剧的真实写照。其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我们不一一细说,只从诗歌欣赏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首词。一、语言特色与技巧陆游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诗风豪放悲壮,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如“弹压胸中十万兵”、“铁马冰河入梦来”、“孤剑床头铿有声”等名句皆出自放翁之手,但就是这样的一位生前“上马杀狂胡,下马草军书”、临死还“但悲不见九洲同”的“亘古男儿”,却同样可以写出这缠绵悱恻、哀婉凄绝的爱情名篇。  相似文献   

16.
《明史·艺文志》“史部职官类”①著录:“傅汉《风纪辑览》四卷。”然现存嘉靖刻本②《风纪辑览》一书前有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作者自序,作者为傅汉臣,这就证明《明史艺文志》著录的作者是错误的。关于傅汉臣的传记,仅以下三种。即《兰台法鉴录》卷一五记:“傅汉臣,字元功,山  相似文献   

17.
从连横的诗文看其中国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台湾通史”和它的作者连横》。那篇文章认为:连横,应该以反日爱国和反封建的志士,《台湾通史》应该以反日爱国的著作写入中华民国的史册。6年过去了,再一次阅读连横的著作,我感到上述论点,仍然可以成立,但那篇文章尚未把问题讲透,对连横的思想感情还有必要作进一步探微,为此,我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谈《序》     
谈《序》所谓“序”,就是由作者或他人撰写、刊印在书或诗文前面,有时也可独立成篇,用以申述其写作因由、体例或对内容进行解评等等一种散文,又称“绪”、“叙”、“引、“前言”、“引言”、“序言”等等。序文最早始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  相似文献   

19.
以司马迁自撰为前提来解读《史记·太史公自序》全文,存在着诸多疑问.诸如,为什么作为尊称的“太史公”在同一篇中兼指司马谈父子二人?司马迂前文声言《史记》为“述”而非“作”,为什么后文小序解题却皆言“作”?“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一句,目前流行的几种点断皆难圆通; “拾遗补艺”之语,亦与司马迁写作宗旨极不协调;此外,前后文亦有相互重复之处.本文从上述诸问题质疑入手,结合桓谭《新论》、《汉书·司马迁传》、《汉书·杨恽传》所载东方朔、杨恽与《史记》的关系,指出:自篇首至“诸神受纪”,为司马迁自叙家世生平及著书缘由宗旨,其后为东方朔“平定”之文,自称代为书写《序略》.其内容包括评介司马迁生平及著书宗旨、体例构思,排列各篇顺序并作解题.篇末所缀一句,当为杨恽所增.若此,则上述诸疑皆可冰释.  相似文献   

20.
几百年来,大约因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关系,曹操被诬为“篡逆者”,以致于他在戏曲中的形像都是“白脸奸臣”,而实际上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和郭沫若先生所言,他是一位“超世之杰”。他在《度关山》一诗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认为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俭朴是公认的美德。他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生一贯奉行的准则,并专门为此颁布了《内戒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