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萧玟 《考古》2014,(11)
正《北周史君墓》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编著,文物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有正文317页,文后有彩色图版48版。定价480元。北周史君墓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2003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墓葬进行了发掘。本书共分六章。前面是前言,对墓葬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汉  相似文献   

2.
北周史君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仿制品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史君墓出地的唯一一枚金币进行考释,认为它是拜占庭金币的仿制品。与一般拜占庭金币仿制品按真币制作,双面打押,有正、背面图案的情况不同,这枚金币的A、B两面均仿拜占庭金币的背面。根据多年粟特人墓葬的考古发掘资料,口含、手握金银币是粟特人流寓中国后演时的一种重要葬俗。史君墓发现的金币,再次表明这一葬俗是特定人群的习俗。  相似文献   

3.
郭云艳  曹琳 《文博》2007,(6):41-44
2003年陕西西安北周史君墓出土一枚金币仿制品(图1),该币直径17毫米,厚0.5毫米,重1.75克。金币出土在石椁内人骨的中部,大体与金戒指、耳坠在同一部位,而后者显然都是死者身体佩带之物。与此前我国境内出现的其它拜占廷金币略有不同,该币正反两面均仿自拜占廷金币索里得的  相似文献   

4.
2000~2005年,在西安市北郊发掘了北周时期的安伽墓、史君墓、康业墓和李诞墓。前3座为粟特人的墓葬,后1座为厨宾国婆罗门后裔。这表明,西安市北郊一带不仅是北周粟特人的墓地,而且也是包括厨宾人在内的旅居中国的外来人的墓地。其葬制与葬俗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尹夏清 《考古与文物》2006,(2):73-75,88
2003年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北郊的井上村,发掘了一座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的凉州萨保史君墓,这是西安地区继北周安伽墓。之后的第二座粟特人墓葬,出土物及图像都很丰富,是研究北周首都长安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虽几经学者专家的探索研究,然而仍有可以再做分析探索的余地,故尔做此拾遗,以祈有益于此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宏飞 《历史研究》2023,(5):43-64+219-220
安阳殷墟遗址的殷墟文化第四期墓葬直至最末阶段,仍维持严密的社会等级架构,高级贵族始终随葬成套优质铜明器,但也出现一些变化,即殷墟第三期仅有小贵族随葬劣质铜明器,而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中则普遍存在劣质铜明器和仿铜陶礼器,且这一现象并未在西周殷遗贵族墓葬中得到延续。可见,殷墟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随葬器物的变化,是商代晚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出中小贵族的衰落及其与高级贵族之间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增大,是商王朝衰落的内在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茶经》等文献记述,对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所见之茶具作了考辨,并对其时北地饮茶之俗的流播、自身的地域特色及古人的"一器多用"现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北周安伽墓围屏石榻之相关问题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伽,字大伽,姑藏人,其父突建,曾任冠军将军、眉州刺史。安伽在北周为同州萨保、大都督,卒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享年62岁,葬于汉长安城东3.5公里的今名炕底寨村之西北。姑藏即凉州,这里是南北朝时期粟特胡人的聚居地。[唐]宝林《元和姓纂》(卷四)姑藏凉州安氏条云:安氏“出自安国,汉代遣子朝国居凉土,后魏安难陀至孙盘娑罗,代居凉  相似文献   

9.
位于川东乌江西岸台地上的涪陵小田溪,1972年发掘清理了三座巴族墓葬,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在川东战国考古中当推首位,为研究巴文化和中、晚期的巴国历史以及战国晚期巴、楚、秦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小田溪基葬清理简报发表以后,学术界对墓葬性质、年代、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巴国历史见诸文献太少,书阙有间,加以川东考古尚存在许多缺环,故学术界对小田溪墓葬中一些问题的看法还有分歧,尤其对墓葬所出器物反映的巴、  相似文献   

10.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收藏之《唐曹懷直墓誌》,爲新近出土的唐代禁軍粟特武將墓誌,詳細記載了曹懷直的先世源流,自曾祖以下的家族世系,曹懷直本人於安史之亂前後在禁軍、隴右軍中的仕宦經歷。該墓誌爲研究唐代宮廷宿衛系統中,粟特武人世家之仕履升沉、政治立場及其與唐皇室之間的政治隸屬關係,提供了重要文物資料;也反映了安史之亂後,在朝野上下極端憎惡粟特胡人的社會環境下,忠於唐皇室的粟特武人,其族屬意識的變化。  相似文献   

11.
魏子元  王乔玉 《文博》2020,(1):45-53
"以胖为美""尚胖"历来被视为唐代的审美风尚,一直影响着人们对唐人审美观的总体认识,此认识虽无大错却有失偏颇。本文在对具有代表性的唐代纪年墓出土的女俑及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体态特征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唐一代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及其流变历程。同时,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唐人审美的标准做了进一步分析,以期达到纠正对"以胖为美"片面认识和误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