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极圈 共产国际机构遭到了极端野蛮的镇压。苏共派驻共产国际的领导成员之一、负责与中共代表团联络的东方部主任米夫也被处决了。作为中共代表团正、副团长的王明、康生,在1937年底风声初起时已经回国。剩下数十名在莫斯科工作的中国同志,也就交给命运去随意安排了。廖焕星被捕,李立三被捕,1938年2月上旬,在一个风雪肆虐的黑夜,张报也被捕了!  相似文献   

2.
对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要求追加经费的呼吁,共产国际在1928年的预算中做出了反应。这一点,可以从共产国际联络局局长皮亚特尼茨基给其在华代表的两封信里看出。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在开除陈独秀的原因和如何开除陈独秀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共产国际远东局想给予尽量多的机会和时间,要求陈独秀承认错误,希望他继续保留在党内;共产国际远东局最后同意开除陈独秀,主要是因为陈独秀在中东路事件上否定了"保卫苏联"的立场,不能容忍.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则更看重于陈独秀转向托派对本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影响以及他反对中共六大路线.  相似文献   

4.
“立三路线”的形成,及其同共产国际和远东局的争论,是中共党史以及它同共产国际关系史中一个具有突出特点和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国内学者有关这一事件的专题研究,至少已进行了将近10年时间。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这一事件的复杂背景及其  相似文献   

5.
自中共建党后,陈独秀在担任长达六年五届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期间,中国革命的进退行止,一直在莫斯科导演之下。先天不足的中国大革命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无不与陈独秀和莫斯科的指挥者密切相关。在中共早期历史研究中,抓住陈独秀与共产国际这一环节,就找到了解读许多难题的锁钥。李颖所著《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一书,对陈独秀与共产国际这一课题的研究,多有新义,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6.
在延安时,我们通常称共产国际为“远方”。共产国际与苏共和斯大林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远方”的含义实际上包括了共产国际和苏共。 1938年,我到莫斯科协助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工作。1940年回国后,继续担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政治秘书。从那时直到1957年,中共中央与“远方” (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来往的许多文件、电函大都是由我翻译的。本文所述,只是能回忆起来的一部分情况。在莫斯科的一些情况 1937年11月,王明带着康生等从共产国际(莫斯科)飞回延安。 王明和康生匆忙回国,急需找人接替他在共产国际的工作,找到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7.
浅析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山舰事件的反应与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梅 《沧桑》2008,(3):39-40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事件发生后,联共(布)派往中国的布勃诺夫使团直接参与了这次事件的处理工作。本文着重考察当时使团对该事件的反应和处理,以期通过它来透视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该事件的态度及之后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8.
冯迺郁 《史学月刊》2003,(5):126-128
党史界对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关系研究成果颇多 ,但是 ,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后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关系怎样 ,一直未见披露和研究。本文根据新的档案资料 ,对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联共 (布 )对陈独秀及中国托派的认识和处理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 邀请陈独秀去莫斯科以摆脱第三党的纠缠192 6年秋 ,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代表维经斯基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第一次向共产国际提出陈独秀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 ,并短期呼吸一下莫斯科的空气和调整一下情绪的请求。 192 7年 3月2 1日 ,维经斯基又一次提出让陈独秀尽快去…  相似文献   

9.
姚金果 《百年潮》2008,(3):58-60
多年以来,对于为什么在中央根据地会发生对富田事变的有关人员进行逮捕和杀害的严重错误,有人从"左"的肃反政策上找原因,有人从肃反的执行者身上找根据.笔者从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中发现,这一事件的发生与当时在上海的共产国际远东局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铁健 《百年潮》2005,(2):56-59
由驻俄记者到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家 由共产国际代表的助手到中共中央领袖 由共产国际代言人到共产国际的替罪羊 这是张秋实新作<瞿秋白与共产国际>的封面导语,全面、概括、准确,透视了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悲剧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1.
翟亚柳 《百年潮》2010,(9):37-40
1931年,上海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4月,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参与领导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6月,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的向忠发在上海被捕叛变。他们的叛变给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人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党采取果断行动,迅速将中央机关和中央主要领导干部撤离上海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相似文献   

12.
张家康 《文史博览》2007,(12):30-32
1937年11月,王明被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派回国内。这位钦差大臣白恃有强硬的国际背景,根本不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放在眼里,在他主持长江局工作期间,目空一切,屡屡违反组织原则,擅白发号施令,公然与中共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3.
卢毅 《百年潮》2012,(12):47-52
1921年至1927年,中共中央驻地曾几度变迁,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之间迁徙往还。从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档案来看,这种移动布局既是共产国际幕后决策的结果,同时也与当时中国政局的风云变幻有着密切关联。1920年至1922年,从上海到北京,一度欲迁广州共产国际很早就把上海看做远东革命的中  相似文献   

14.
1931年6月15日,共产国际工作人员牛兰夫妇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后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要求下,他们被引渡到南京,司法部门对其进行了秘密审讯,后由江苏高等法院刑事庭审理该案。牛兰夫妇为此进行绝食,抗议南京国民政府不许他们聘请外国律师,并拒绝将案件移沪审理。后在宋庆龄等人的努力下,牛兰夫妇被转到南京鼓楼医院进行治疗。以下这组电文反映了美国驻南京总领事馆对此事的关注以及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红军长征出发前夕,中共中央的大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损坏,不能与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总部取得联系,共产国际只能听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假宣传,无法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现状。193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泸定县召开会议,决定派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长征的情况,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和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杨瀚 《纵横》2011,(2):45-49
矛盾激化 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杨虎城部的联合工作,1936年2月将在共产国际工作的王炳南派到杨虎城的身边;5月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成立了以谢华为书记的中共西北特别支部,主要对杨虎城身边的人员和十七路军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7.
艾波 《文史精华》2002,(3):21-24
1927年大革命失败,除陈独秀的错误路线之外,共产国际亦难辞其咎,与其对中国革命指导失误密切相关。这其中有一现在鲜为人知的人物与事件,即共产国际的使者罗易及其“泄密事件”。这位笃信共产主义的印度人,由于对中国国情和革命的无知,天真地与虎谋皮,使早有背叛革命之心的汪精卫加速分共反共。  相似文献   

18.
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决定:共产国际只规定国际工人运动的基本政治路线、策略路线,一般地不要直接干涉各国共产党内组织上的事宜。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抗日战争的斗争中,既肯定了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帮助,又对共产国际的决定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拒绝了某些错误指示,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政策和策略,一步一步地把中国的抗日战争引向胜利发展的道路。(一)共产国际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4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王炳南回国,到西安争取国民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联合抗日。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也与在西北“剿共”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取得了联系,争取与他们停战议和,联合抗日。12月12日,张、杨二将  相似文献   

19.
1929年1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发生一场激烈的争论。起因是远东局在1929年10月作出的关于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十次全会决议的决议中对中共中央的工作提出一些批评。认为中共经常偏离布尔什维克路线。在富农问题上和在工会工作中犯有右的错误。对广西军阀作出了错误的评价等等。对此,中共中央表示强烈不满。拒绝接受远东局的批评。指责远东局始终有右的倾向,在如何对待陈独秀问题上搞调和主义。要求远东局修改决议有关中共的部分。远东局不同意这样做。于是应中共的要求双方举行了三次联席会议。就一些问题展开了辩论.但始终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最后不得不决定各派一名代表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汇报。请共产国际裁决。有关这场争论始末的档案文件已于1999年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会合作编辑出版的&;lt;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gt;系列文件集第三卷中发表.这些文件对于研究共产国际和立三路线的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现译载于后。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详说"黄克功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胜 《百年潮》2009,(1):44-48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起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中国的重大案件.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此事发生后,在边区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国统区,国民党的喉舌<中央日报>则将其作为"桃色事件"大肆渲染,攻击和污蔑边区政府"封建割据"、"无法无天"、"蹂躏人权".这些叫嚣,一时混淆了视听,引起了部分不明真相人士的猜疑和不满.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