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件青铜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4年7月,在江苏省江宁县横溪公社许村大队塘东村出土青铜铙一件(图一)。这一带土丘起伏连绵不断,处于宁镇丘陵的西南部,出土地点即在塘东村后面一座土岗的顶部。据实地调查了解,铜铙在离地表40厘米处发现,周围未见其他遗物。铜饶重32公斤,呈铜绿色。通高46、柄长19.5、柄端直径5.5厘米。柄与器身内  相似文献   

2.
东北师范大学文物陈列室收藏有一件青铜铙,无明确出土地点,入馆时间亦不详,应为收集品。铜铙呈绿色,通高37、甬长15、铣间宽30厘米,重6公斤。甬上有旋,甬与器身内腔相通。甬部顶端原应有銎,现被后人附加一铁帽,帽上有铁丝环(图一、二)。铜烧器身表面有磨损痕迹,有些地方已光滑发亮,除舞部无纹饰外,其余部分均有纹饰。钲部中间以雷纹为中线,左右两侧各饰一鸟一蛇,除鸟蛇纹外,整个钲部填满雷纹,鼓部和甬部及其旋也满饰雷纹,纹饰繁密精细。  相似文献   

3.
一向被誉为“青铜王国”的湖北省随州市,近日又发现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镈钟。1995年11月24日,随州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博物馆员黄建勋,向有关方面介绍了这件珍宝的情况和发现经过。这件青铜镈钟形体完好,通高29厘米,重3400克。钟体饰纹粗矿拙朴,主饰图案为凤鸟及鹿类动物,钟体两侧及钟的钲部都饰有布局匀称的几何图形。钟口为圆弧流线型,造型圆润。随州市文物工作队王世振、黄建勋两位博物馆员称:根据该钟的形制和纹饰风格,可以判断其为西周中期的制品,其制造时间比驰誉海内外的随州擂鼓墩曾侯乙编钟要早300年以上。与这件青铜…  相似文献   

4.
一组外流中国青铜兵器评述沈融1931年,河南省浚县辛村一带出土了一组青铜兵器,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落入古董商人手中,后来辗转到了美国,现藏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这组青铜兵器计有长刀2、锁2(含铁刃铜锁1)、戈5(含铁援铜戈1)、矛1、管...  相似文献   

5.
千石 《安徽钱币》2006,(1):58-58
笔者从1996年挪威发行的50欧尔青铜币中,发现一枚错版币。该币面王冠,背左为变形驯鹿图案,右缘自上而下顺时针环书面值“50欧尔”和国名“挪威”,其中国名NORGE错写为NOREG。按理,此类错版币一经发现应即回销,不知何故,其竟得飘洋过海来到中国,落入笔者手中,岂不有趣?  相似文献   

6.
孙明 《收藏家》2016,(4):16-20
悬铃青铜礼器,指的是下端或底部悬挂铜铃的青铜礼器,不含青铜车马器、铃首刀等。  相似文献   

7.
1970年冬,真武村配合广汉县开展“改渠、治河、灭螺大会战”中,在月亮湾台地冷家院子侧的倒流堰水沟弯道上“截弯取直”,新挖一段水沟时,出土了不少青铜器,被村上作为废铜交中兴公社(今南兴镇)供销社废品收购站,转卖给成都乐器厂,换成锣鼓等乐器作宣传队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1975年11月,湖北省竹山县城北郊约一公里的明清大队胡家坡,在农田改造放炮炸山的工程中,发现有多件文物被炸出,县文化馆得知后迅速派人赶到现场,收回金器、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文物共计数十件,其中有一套8枚青铜砝码较为珍贵,现介绍如下。砝码青铜质地,圆环形,形制相似,大小不等依次递减,制作较为规整,表面无纹饰。环径分别为3.6、3.2、3、2.3、2.3、2、1.9、1.4厘米,8枚共重51.9克(彩版一)。2005年这套  相似文献   

9.
清末明初,华氏由遵义团溪迁居贵阳,华联辉、华之鸿父子,历经数十载奋斗,执贵州实业界牛耳,创办“永隆裕”盐号、茅台酒厂(成义酒房)、永丰抄纸厂、文通书局等实业及捐资创办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等。对贵州的经济、文化教育作出过颇大的贡献,为著名的民族资本家。  相似文献   

10.
1972年,安徽肥西县馆驿大墩孜遗址出土三件青铜器,分别为两件铜斝和一件铜铃。通过形制分析,本文对三件青铜器的年代作了推断,并探讨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元朝末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于永年起义,不久,韩山童遇害。1355年2月,刘福通自碭山夹河迎山童之子韩林儿,立为皇帝,号小明王,建都亳州(今亳县),国号宋,改元龙凤。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及农民本身的阶级局限性,起义最后失败了。但他们在安徽省  相似文献   

12.
一件日前在鸡西市出土的文物,8月7日得到专家初步认定,为渤海国时期文物。这件文物为青铜质迦坐佛,高28cm,为莲花束腰须弥座,底坐宽为19cm,整个佛像,造形生动,高螺髻,通肩袈裟,面像丰腴,但颈部、腹部已断裂,据提供此件文物的鸡西市文管站官员介绍,此物为鸡西市金钢村一农  相似文献   

13.
关于歌钟、行钟及蔡侯编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7年春,前民族音乐研究所曾对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的(?)(竹鬲)编钟做过初步调查,对长治分水岭十四号古墓出土的一组战国无铭编钟(以下简称长治编钟)和寿县蔡侯墓出土的一组繁钮式编钟(即编镈。以下简称蔡侯编镈)中之完好者进行过测音。近因工作关系,得以亲自参加对直钮式蔡侯编钟(图一) (以下简称蔡侯编钟)的测音和观察。根据这些有限的并且不很全面的测音和观察,对所谓的"歌钟"、"行钟"以及蔡侯编钟产生一些初步看法。今试为此文,以便和同志们共同探讨,并期求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代青铜器内容丰富,共中包括用于挹取的匕、勺、斗这些小件器物。考古工作中,青铜匕、勺、斗发现数量较多。它们的出土常常不是孤立的,而是与食器、酒器、水器类里的某些器物有着依附关系。确切地说,匕、勺、斗应是从属于某些青铜容器的。传世的青铜匕、勺、斗多数未经科学发掘,均已失去与某种器物的共存关系,只有个别的还保存着与某件器物之间的从属关系。由于匕、勺、斗属小件器物,以往对它们的研究经常被学者们所忽略。我们注意到在一些考古报告中,对它们的称谓也不尽一致,甚至相互发生混淆。本文拟将出土或传世的匕,勺、斗实物资料与文献记载相比勘、印证,区分其性质、功用和形制,希望有助于对青铜匕、勺、斗的认识和鉴别。  相似文献   

15.
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古兵器,是北方民族青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覆盖地域辽阔,化内涵丰富,纹饰造型独特。我收藏的几件带有北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兵器,约属于商后期到战国时期这个范围,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统称为东周。自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至公元前四八一年史称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这时期的阶级关系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斗争情况:各诸侯国间相互争霸,小国不断被兼并,大国愈益富强,周王室的势力则不断被削弱;同时,奴  相似文献   

17.
目次一研究现状二器物发展脉络三器物类型、年代及地域特点东周时期的盆、盏、敦是最为常见的青铜容器,长期以来,学者对其命名、功用、发展脉络以及器形演变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迄今为止,意见仍未趋一致,见仁见智之说尚有不少。笔者有感于此,近来对这些铜器作了一番较为详细的考察和梳理,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金玉华年—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陈列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地的考古成果。其中,有一件出土镂空、粉碎性青铜盒,破损非常严重,不成器型,铜胎胎质氧化严重。由于其所具有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急需修复。为此,根据文物自身的特点,用传统修复方法对碎片进行编号、查找拼对、拼接、补缺、篆刻纹饰、打底、作色做旧,并做了临时的框架,在短时间内修复。从修复的结果看,本次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修复思路和方法可给同类器物的修复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华东 《文博》2011,(4):32-38
以人形作为青铜器器足以及在器底悬挂小铜铃的造型在商周青铜器中较为少见。而晋侯墓地出土的立鸟人足筒形器则集两种设计为一身,是青铜器中难得的精品。两类铜器以西北一带发现居多,主要流行于商及西周时期,其使用者可能多为女性。两者中以人形足更具表现力,造型丰富,延续时间更长,也颇具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维 《文物》1992,(12)
1984年4月,增城县镇龙区汤村乡一农民在挖水松木根时,离地表0.9米处出土青铜甬钟1件。此钟现存广东省博物馆。甬钟通高49.5、衡径4.2、舞径11~19.5、铣距23.5、于宽13.7厘米。甬高9厘米处有一圆穿,应为穿绳悬挂之用。甬为素面,有干,旋呈索状,断面径1.4厘米。枚高3、直径0.5厘米。钟体正面篆周围有尖利似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