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私者无畏     
心底有私丧原则.心底无私天地宽。 侯君集是唐朝李世民的爱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侯君集灭高昌国时。仗着自己功高盖世,擅作主张任用官员.甚至在打仗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掠夺大量的珍奇宝物、妇女  相似文献   

2.
唐轮台城位置考苏北海一两汉时期,由于长时间和匈奴争夺西域,因而首先打通西域丝绸道的是天山南路塔里木盆地的南北两条道路。魏晋南北朝时并未形成全国大一统局面,因而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虽通行,却常在互相争夺之中。直到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命侯君集等...  相似文献   

3.
卢向前 《文献》2001,(1):274-277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八月,侯君集平高昌,唐廷旋即于其地立西州,这在史籍上有明确的记载,本不成什么大问题.但由于大量吐鲁番文书的出土与刊布,对于此一时期吐鲁番地区乃至整个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因此,对于西州成立时间的认定也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贵霜帝国的创立者库久拉·迦德菲塞斯(Kujula Kadphises,史称“丘就却”)原本是大夏五部翕侯之一的贵霜翕侯,后来逐步强大,攻灭其它四部翕侯,自立为王。不过,此时的丘就却尚依附于印度——希腊王国的末代国王赫尔玛尤斯(Hermaeus),或者与赫尔玛尤斯结盟而立国。这时,丘就却在他的钱币上并没称“王”,仅使用“翕侯”或“君长”(相当于“副王”)等低于“王”的称号。  相似文献   

5.
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帝即位之初,为削弱淮南国、齐国等王国势力,以防范和排抑功臣侯集团为名,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在齐国推行同样政策,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通过这一举措,文帝成功地将淮南王、齐王之子弟、外戚调离王国,置于汉郡的严密监视和控制之下,从而分散和瓦解了这两支威胁最大的王国势力。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想象中,土司是中囤少数民族的酋长。在他们统治的“小王国”里,有独特的信仰、神秘的习俗、残酷的刑罚和自成一体的小社会。如今,土司曾经的“王国”仍分布在中国西部各省,订壮观的城市、雄奇的古堡和皇宫般的官寨衙署,它们绝不雷同,风情万种。  相似文献   

7.
我和书     
在北京天桥小戏园子唱戏,真是长知识、见世面,也招龙引凤啊!著名教授侯仁之、吴组缃,以及从美国回来的老舍先生,还有赵树理先生等,那时,都深入到社会底层,向民间艺人学习。他们带着学生看天桥小戏园子,听小戏棚子里的说书,看什样杂耍。侯仁之、吴组缃先生还带学生来我住的小房子参观。他们发现我窗台上有一排小人书,觉得奇怪,便问:“凤霞,你摆这么多小人书是……”我看出侯先生不明白,说:“这书是我看的。”侯先生惊奇地说:“怎么,你看小人书?”我说;“是,因为我不认字,不会看字书。”侯先生很同情我,说:“你爱书,好。努力学会认字吧,我相信…  相似文献   

8.
息国 ,是春秋时期位于淮河中上游的小诸侯国 ,与蔡、赖、蒋、黄、弦、江等国相邻。息国故城遗址现位于今信阳市息县县城西南 4公里处 ,1 96 3年被河南省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息夫人 ,姓妫 (音 :gu墿) ,系陈国 (今周口市淮阳县 )国君的次女。周庄王十三年 (公元前 6 84年 )三月 ,息侯娶妫氏 ,人称息夫人 ;因其婷玉娇美 ,面如桃花 ,又称其为“桃花夫人”。息妫外嫁 ,本身就是政治联姻的结果。当时 ,楚国国力盛起 ,欲成霸业 ,遂向中原扩展。陈国国君为结盟拒楚 ,将两个女儿许与息国国君和蔡国国君 ,蔡侯妻蔡妫为姊 ,息侯妻息妫为妹。息侯…  相似文献   

9.
郭丛 《史学月刊》2020,(3):17-25
献费是西汉初年的一项财赋,其征纳范围应包括王国、侯国以及除內史外中央直辖的郡。与之相应,献费的献纳者是诸侯王、彻侯(通侯)以及直辖郡的郡守。献费是一项独立的贡赋,并非是汉代的"口赋钱""算赋",亦非宗庙祭祀的献金或土贡贡献的费用。献费属于皇室财政的范畴,通过地方行政机构征收,上缴中央后划拨少府管理。考虑到汉初的货币及经济的状况,献费每人63钱的赋额并不过高。  相似文献   

10.
温县盟书的年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县武德镇出土的东周盟书,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3期)根据盟辞“十五年十二月乙末朔”,以为在晋定公时。今由历法推算,因晋用夏正,晋定公十五年十二月,当鲁定公十四年二月,此月平朔己未,与盟辞之历朔相去甚远,必不可能。且盟辞不称十又五年十又二月,也不似春秋时体。《史记·韩世家·索隐》说:“《纪年》:魏武侯二十一年,韩灭郑,哀侯入于郑。二十二年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韩若山立。”《晋世家·索隐》说:“《纪年》云:韩哀  相似文献   

11.
《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 “涅阳严侯吕腾,以骑士汉三年从出关,以郎中共击斩项羽,侯,千五百户…….六世,元康四年,腾玄孙之子涅阳不更忠诏复象。此言“涅阳侯吕腾”,而《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谓:“涅阳侯吕腾”。考之于《史记·项羽本纪》,载“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腾、杨武各得一体。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腾为涅阳侯”。此也谓“吕  相似文献   

12.
晋侯的世系及其对中国古代纪年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的晋侯苏编钟问世以后 ,铭文的历法问题引起中国及海外学术界的兴趣。本文提出两种新的观点 :( 1)铭文所载“三十三年”年代必指宣王在位年 ,即公元前 795年 ,可是所载四个月份、月象和干支具备的历法记载却与此年不合 ,而合乎次年公元前 794年。本文提出两个解释以说明这一点。 ( 2 )“晋侯苏”即晋献侯无疑 ,可是《史记·晋世家》以其在位年为公元前 82 2—公元前 812年 ,与公元前 795或公元前 794年不合。因为在《史记》所载晋侯的世系里 ,献侯的儿子为穆侯、穆侯的孙子为昭侯 ,与周礼昭穆制度相矛盾 ,所以本文推测献侯和穆侯的世系被颠倒 ,献侯实际在位年是宣王三十三年到四十三年 (公元前 795—公元前 785年 )。如此不仅与晋侯苏编钟铭文所载历法记载全合 ,并且也可以说明一系列中国古代年代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开元二年西州府兵——“西州营”赴陇西御吐蕃始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九月,候君集灭掉割据吐鲁番盆地的麹氏高昌王朝。当时,魏徵、褚遂良等列举种种利害关系,极力反抗唐置州县,并“劝立麴文泰子弟,依旧为国”。但唐太宗力排众议,坚持把唐王朝行之於内地的一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制度行之於高昌故地,由中央委任官吏,进行直接统治。此后,虽屡因形势的变化,多有周折,但太宗时所定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4.
马王堆汉墓发掘已近二十年了,仍留下许多疑点,令我们去考究、思索。轪侯的身世及夫人的族属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轪侯身份,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史记》、《汉书》均只在功臣表中,记载他以长沙国丞相于汉惠帝二年庚子封侯,食七百户,八年薨。其姓名,二书记载稍有出入,《史记》为“利仓”,《汉书》为“黎朱苍”,从墓中出土的一颗篆体阴文的玉质私印看,轪侯应为利苍。在《汉书·百官公卿表》景帝中元五年栏中,又有一条“轪侯吴利为奉常,六年奉常利更为太常”,而轪侯世系表却无吴此人,这点两部史记记载相同,不当有遗漏,且吴与轪侯姓氏不符。吴利是谁,《马王堆汉墓》一书按时  相似文献   

15.
一、猴———吉祥的象征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猴啼”和“虎啸”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同样重要。尤其是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塑造了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之后,猴的文化意蕴更加深厚。不过,作为民间吉祥物,主要是因为“猴”与“侯”谐音。侯是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礼·王制》载:“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自此以后,五爵虽有变化,比如汉代只有王、侯二等,明代只有公、侯、伯三等,但历代都有侯爵。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为表达此种心愿,便选择了与“侯”谐音的“猴”为象征。这种情形多见于吉祥…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七年在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两座西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有“汝阴侯”铭文的漆器和铜器。漆器铭文中有“元年”、“三年”、“四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一年”等纪年。《文物》一九七八年第八期上发表了《阜阳双古堆西双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读了简报,获益颇多。但简报认为“汉初纪年除了文帝有前元十六年的纪年外,其余纪年都没有超过八年的。因此漆器上的铭文‘十一年’应是文帝前元十一年的纪年”,并认为“双古堆M_1主人是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  相似文献   

17.
新近公布的山西翼城大河口M1034所出一件叔骨父簋,据墓葬年代及铜簋形制、纹饰判断,时代当在西周中期前段。铭记叔骨父曾得到过“侯”的作庙赏赐,后举行祭祖的■祭礼。可能为特意表达对侯的感激或恩赏之意,并延请侯莅临,然后又得到了侯的额外赏赐。铭文所言之“侯”或当指晋侯。簋铭的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为进一步研讨西周时期晋、霸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考古与文物》2009年3期的《“侯”形制考》一文,主要论证战国时期天子射侯的“侯”的形制呈“×”型,其根据是依照出土物的图形和必要的计算,认为汉代郑众(先郑)的注释是正确的.后世都从郑玄(后郑)之说,直到清代戴震著《考工记图录》,所绘侯形还是依郑玄之说而来.后郑之注既错,唐代贾公彦之疏亦误,连带着戴震的“侯”形也就不对了.柿蒂纹是一个似乎被约定俗成的汉代纹样名称,这个纹样从战国时期到东汉末年,普遍流行于日用器物的装饰以及汉画像石、砖中.但细审此命名的由来和此纹样形式结构的流变历程,我认为本不存在“柿蒂纹”一说,正确的名称应当是“侯”纹.现谨论证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身边有中华书局标点本《二十四史》一套,遐时翻阅,偶有所疑,随手记下.今不揣浅陋,摘录其中12则,略陈愚见,以就正于方家.1.《汉书·田延年传》:宣帝即位,延年以决疑定策封阳成侯.(第3665页)按:“阳成侯”当作“阳城侯”,“成”乃“城”字音讹.阳城为“汉侯国,右汉省.在今河南汝南县界”.本书卷八《宣帝纪》本始元年载:“封……大司农延年为阳城侯”(第1册第240页),二年载:“大司农阳城侯田延年有罪,自杀.”(第1册第242页)并作“阳城侯”.又,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也作“阳城侯”(第3册第695页).均可为证.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 37年高句丽在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时 ,高句丽人已经在西汉郡县制的管辖之下生活了 70多年。高句丽王被王莽政权贬为侯 ,说明其在西汉末为王国 ,东汉光武帝复其王号 ,也证实了高句丽在两汉时期的封国地位。随着高句丽的发展 ,东汉时期高句丽曾侵扰辽东、玄菟、乐浪等地 ,但这都属于边郡地方的冲突 ,高句丽作为边郡封国的地位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