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4世纪初到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及至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出兵与新罗联合,灭百济;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此后,半岛逐渐为新罗所统一,三国鼎立的形势结束了。南北朝隋唐时与百济、新罗的往来频繁,经济和文化交流关系密切,兹略述之于下。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神化,相信在司马迁的时代已经出现,《史记》对老子的描写着墨不多,盖因其事迹已多渺茫,其中关于老子和尹喜相会的故事,无疑已有神化的成分,其中说老子为尹喜著上下篇,而后“莫知其所终”,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像空间。东汉时已经出现的“老子化胡”说,①则是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并持续演绎以至于元、明时期。汉、晋时期,道教由草创而至确立,散落于民间的极有传统的数术方伎之士大多变而为教团形式下的道教道士,但对老子的神化并没有停止;特别是在汉、晋帝国崩解以后的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没有一统的宗主,宗教、文化层面上则有佛…  相似文献   

3.
"獠"是居住在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通过对"獠人"变化过程,特别是其与宋以前中央政府关系的梳理,可以对广大南方的少数族群有更清晰的认识,找到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形成今天不同民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和合”文化源于中国,并在古代传到东亚。“和合”文化特指中国文化中的“仁爱、和谐、诚信、中庸”、“和而不同”、“和为贵”、“和合”相处等道德思想,一直是东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和建设东亚和谐文化的准则。而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设想当今世界的冲突是由文明的不同而引起的。但是历史证明,国际关系的冲突,从根本上说,不是由文化冲突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领土欲望和经济扩张等原因引起的。在21世纪,为了建设和谐的国际关系,应该发扬“和合”文化的精神,而摈弃冷战后喧嚣一时的“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5.
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饮食器具,也是当时墓葬中祭祀用具的一种。槅最迟产生于汉末,吴时得到推广,西晋人多使用长方形槅,至东晋及南朝传统的圆形槅占据主流,至南朝末年逐渐消失。槅流行的意义在于其首开食器内功能分区的先河,适应了一器多用的需要,并为隋唐及以后饮食器具的多样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集团所推行的“东亚联盟运动”是其全部卖国投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了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扶助汉奸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战略需要。这个运动所标榜与鼓吹的所谓“大亚洲主义”、“东亚联盟”、“东亚  相似文献   

7.
"东亚"既是一个空间性概念——即地理性、地域性的概念,又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即历史性的和意识形态的概念。现代性的介入,使得"东亚"成为一个需要不断重新界定和检验的概念。区域东亚是知识"东亚"的理解和阐释对象,知识"东亚"是区域东亚在理论和知识上的抽象和提升。区域东亚在结构上具有封闭性、多元性的特征,在功能上又具有流变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知识"东亚"的命题集中反映了知识界的"中心-边缘"结构、各种知识背后的意识形态竞争和权力诉求。现代性和东亚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单向度的"冲击-回应"关系,而是一种双向的相互建构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研究课题,由上海博物馆承担,于2007年11月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课题组经过3年研究,考察分析了上海博物馆馆藏钱范,选择河南和陕西等地的铸钱遗址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以先秦、两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主办,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江淮地域与南北交流"高层论坛于2018年4月14—15日在扬州大学召开。与会的40余位学者所提交的30余篇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淮地域与南北交流为主,兼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制度与文献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广陵为中心的江淮地域与南北交流是本次论坛的主题。胡阿祥《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从区域史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江淮地域在南北对峙中的军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习称长安为“咸阳”楚一鸣自西汉以来,在关中立国建邦的王朝皆都于渭河南岸的长安,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有称长安为“咸阳”的习惯。今就读史所见,略举数例,以见其概:1.《文馆词林》卷695引曹植《毁鄄城故殿令》有云:“大魏龙兴,只人尺土,非...  相似文献   

11.
<正>如所周知,自周代確立嫡長世及制以來,中國古代皇(王)位傳承以父死子繼爲合乎制度的、主要的模式,一般預建爲儲副、待先皇駕崩後繼承帝位者,從制度上而言應是皇帝之"嫡長子"即所謂"皇太子";儘管在現實政治中因爲種種複雜原因,繼位者未必爲嫡長子(有時甚至未必爲子),然而父死子繼的合法性,無論在帝國的政治、儒家的理論還是在社會的輿論、民衆的觀念中,都得到普遍的承認。但是,歷史總有例外。作爲皇儲的名號,除普遍性的屬於父死子繼範疇的"皇太  相似文献   

12.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中的“诚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中的“诚信”理念文川在传统思想文化中,“诚信”属于道德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政治家,根据当时民族关系形势的需要,将“诚信”提升到政治层面,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前秦的苻坚,后秦的姚苌,北燕的冯跋...  相似文献   

13.
中日战争期间,为侵略中国并在思想上控制中国,日本陆军中将石原莞尔抛出了“东亚联盟论”,并与木村武雄等人组建东亚联盟协会,出版机关刊物《东亚联盟》。“东亚联盟论”提倡以“共同国防、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以及文化沟通”为基础,建立日满华同盟,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影响较大的侵华理论之一。在“东亚联盟论”思想的指导下,木村武雄与石原莞尔等人开展起来的东亚联盟运动,宣传“王道主义”蛊惑东亚他国民众,极具欺骗性。从《东亚联盟》期刊发展的脉络看,东亚联盟运动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分别以政治运动和半宗教半政治运动为特点。但无论侵略者们进行怎样的装点与掩饰,都掩盖不了“东亚联盟论”及其运动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一种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意识形态。“佛教传人中国后和中国原有的思想相接触,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形成了既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也不同于印度的思想,而是吸收了印度学说的一种宗教哲学。魏晋南北朝佛教广泛流传的过程,就是“不断消化变通印度佛教的过程,就是与中国固有思想融合并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武乡县志》2006年版是一本记载古代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旧志,其中有当朝高官魏光绪,他的光辉业绩至今被传为佳话。现将魏光绪的历史功德介绍如下。魏光绪简历魏光绪,字孟韬,号元白,长治市武乡县魏家窑村魏姓东二门九世人。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生。万历四十年(1612年)科考中第一名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辛丑科进士高等,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历史教学工作中,如何正确的划分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正确解决了分期问题,才能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一条线索,才能讲明历史本身的内在联系及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是各个王朝面对的重要问题。这一时期的民族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因俗而治"政策的提出,既是继承前代的经验,又是为了适应复杂的民族形势而提出来的。这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因俗而治"政策的原因、主要内容及评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胡光泽 《神州》2012,(14):196-196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风格、内容以及气氛在隋唐时期有了明显的转折。魏晋时期阴郁血腥,而盛唐时期则大气明亮。产生这种明显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自民众的绘画工匠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合进了壁画当中。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对莲花的喜爱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便有吟唱。而南北朝墓葬中的"皿花"图像已经超出了早期质朴的审美观,完成了从"形"到"质"的升华,从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皿花"图像是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现的一种装饰题材,顾名思义,就是以细长颈瓶或博山炉作为盛器,里面插有盛开的莲花。中国人对莲花的喜爱源远流长,早在先秦的《诗经》中便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吟唱,  相似文献   

20.
1942年至1944年间,伪满文坛出现了“大东亚文学”的潮流.被认定为“弄潮儿”的古丁,由于留下了三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经历而难辞其咎.古丁与“大东亚文学”的关系,于是成为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作家真实经历与文本深层解读两个视角,对这一时期的古丁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现代解读,力图触及伪满作家作品研究的复杂与艰难,并借此找到古丁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