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05,2(2):159-201
在中国神话中,遥远的西方有一位女神,就是西王母。西王母的故事在中国神话乃至中国宗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的西华金母更是道教神谱中一位地位显赫的女神,民间世俗信仰中的王母娘娘也是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西汉后期西王母一直是独居昆仑的女神,大约公元1世纪与之对应的东方男神——风伯出现,公元2世纪与之对应的神祗东王公出现。在西汉后期的鲁南地区,在"风伯与西王母"组合出现之前,还有一种过渡性的东西方神祗组合模式,即"子路与西王母"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女娲城民间祭歌田野考察,民间女神信仰首先以女娲为代表,起于远古图腾早期的原始宗教,发展为众多的自然神及地方俗神;其次,以西王母为代表,起于远古至青铜时代的氏族图腾中后期信仰,并为后世道教推崇,形成庞大的道教神系;其三,以观音为代表,起于中古异域的中国化的佛教神谱;各宗各教万善归一汇入儒家“宗亲”“仁礼”学说,形成中国民间信仰的多元建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四种很有意思的飞禽走兽,这就是象征方位的“四方之神”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据《三辅黄图》的记载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由于它们经常联用,因此也简称作“四神”或“四灵”。四神中为首者是青龙。青龙亦称苍龙,在“四灵”中最为高贵。《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因此封建帝王常以“龙”自喻,谓为“真龙天子”,受命于天,威辖四海。服饰、器用,舆仗和殿堂等等,也莫不以龙为图案。青龙又代表东方,为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它的形象是一条腾空而起的飞龙,兽首有双角,蛇身巨尾,四  相似文献   

5.
汉代西王母崇拜充分表现在汉砖、石、镜及摇钱神树上的西王母艺术图像中,其发展经过了“长寿之偶像”、“神的救赎”、“神的创世”3个阶段。汉代人所以崇信西王母,一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即祈福成仙;二是基于精神的需要,即试图冲破制度的束缚以寻求情欲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研究,巫山麦沱M47所出“西王母俑”应该是“西王母陶灯”,其时代为“东汉晚期”。M47的时代也应该是“东汉晚期”,而并非原报告所定的“东汉早期”。该器物不是生活实用器,而应为祭祀或殉葬的明器,祈求通过西王母神来引魂升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早期和同时期的各种女神像较为全面地对比和细节观察,发现汉代西王母图像中不仅有西方某种女神像及其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且附会了来自多种女神像的多种因素。当时人认为西王母在西域之地,西域流行的各种女神信仰和女神像便有可能被附会到西王母的信仰和图像中。在汉代中西文化交流和西王母信仰的双重背景下,西王母图像与西方女神像产生了一次生动的互动。文化交流的研究中还应该特别注意文化的嫁接和附会情况。  相似文献   

8.
汪小洋 《南方文物》2004,(3):37-41,15
在汉画像石的图像中,西王母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神话题材。东汉中期以后,几乎所有画像石墓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图像,而且位置显赫。从西王母图像的发展轨迹和组成看,西王母信仰具有了比较完整的宗教形态,它所具有的宗教品质,特别是西王母至上神的努力,对我国宗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体现出汉画像石的宗教价值和宗教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玉彬 《收藏家》2008,(8):31-37
“四灵”是西汉晚期以来汉镜构图中使用最多、流播最广、形制最易辨识、配组最为稳定规范的一类物像,所谓“四灵”是指代表东、西、南、北四方方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本系古代天象范畴中的四方神灵,亦称“四神”,  相似文献   

10.
黄光琦 《文博》2009,(5):53-57
起源于中国西部信仰系统中的西王母在西汉中后期开始成为全国性崇拜的最高神灵,其受崇奉程度甚至超过了原先产生于关东特别是楚地并影响于关中地区的太一神。通过考察文献和出土代表性文物可知,西王母超越太一神,这一信仰变革与两汉时代中国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崛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祁连雪水石     
林染 《丝绸之路》2005,(2):36-38
据典籍记载,酒泉城正南40公里处的祁连主峰一带的群峰为古昆仑神仙,玉山,是天地之中心,大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西王母所居地-黄帝、大禹到过此山的遗迹尚存,这里是西王母宾穆天子的地方,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白娘子盗仙草的故事发生地,屈原、陶渊明、李白等诗人纷纷歌颂此山。  相似文献   

12.
画像石中的西王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从军 《民俗研究》2004,(2):123-134
西王母是战国秦汉时期最受崇拜的神明,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和描述。在两汉时期的画像石中,西王母也一直是至高无上的神仙世界的首领。西王母最早出场于半人半兽的怪异世界,后来变成一位仙药制造神,在其身边聚集了专门制造长生不老仙药的玉兔、蟾蜍以及采集原料或传播仙药的青鸟等等。两汉时期的人们崇拜和信仰西王母,主要是为了长生不老或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汉墓中的四神功能新探──兼谈巫山铜牌上饰上人物的身份刘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我国古代神话中镇守四方的神祗。《三辅黄图》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所以它们除被称为四神外,又被称作四灵。四川的汉代墓葬中(包括葬具和随葬品...  相似文献   

14.
汉代丧葬艺术中出现了许多胡人的形象,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将其放入所出现的场景中去考察。汉画像中的胡人经常出现在车马出行的场景中,可分为两类:一为胡人导引,一为胡汉交战。此类画像中车马出行的目的地是西方的西王母仙境。时人认为西王母在西域之西,居住于西域的西胡,一方面可以作为去往西方仙境的引导者,一方面又可以是阻碍者。所以他们一方面希望升仙路上能得到胡人的导引,一方面又希望打败阻碍的胡人,到达西王母仙境。汉代丧葬艺术中出现的许多胡人形象或许与此种对西方仙境的信仰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是世界典型的高山冰蚀冰碛湖,湖面海拔1910米,呈葫芦状,这里是孕育了西王母神话的仙境.相传,周穆王十七年春,驾八骏率六师西游,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仙境瑶池,与西王母相会.西王母举办盛大的蟠桃宴,宴请周穆王一行.席间,鸾歌凤舞,仙子翩翩,人神共舞,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李商隐有诗为证:“瑶池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衰,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相似文献   

16.
徐丽娟 《丝绸之路》2011,(16):54-55
1962年出土于甘肃泾川县的青铜酒器春秋翼兽提梁盉,学术界普遍认为器身由西亚神话中的怪兽格里芬和中国传统动物龙和鸟的组成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笔者认为,器身由飞虎、龙、凤构成,更因为出土地泾川是西王母之圣地,所以其历史背景是以西王母为代表的游牧文化虎图腾与中原以周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杨玉彬 《收藏家》2006,(9):55-61
西王母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神,先秦之际有关西王母的传说即广为流布,到了神仙信仰与羽化升仙说炽盛的汉代,这个神话传说随着汉人思维方式、观念形态及文化精神的变化亦发生了极其复杂的演变。概论之,西王母神话深刻影响了汉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处世观念、生活习俗与艺术风尚,富有创新激情与活力的汉人又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心理需求、生活习惯对西王母形象及神学内涵进行了改造与重塑。由此,西王母有机地融入社会生活与思想领域的诸多层面,成为汉人最信赖最崇拜又倍觉“亲近”的神灵。目前已发现的汉代帛画、壁画、画像砖、画像石及铜镜材料,…  相似文献   

18.
昆仑山及其主神西王母的神话原型,据某些学者考证,是上古时期青海湖边一个部落的女酋长,西周穆天子瑶池相会的正是这位女酋长,这是中国西部神话中的“神”系与中国西部历史中的“王”系相隔合的一种原始文化体现。在中国神话里,昆仑文化的西王母属于西部月亮神话的女主神,昆仑文化就其主体特性来说,它是一种中国西部广大地区远古母系氏族的社会的文化余绪。这与构成昆仑文化的主要部分藏文化中深厚的女性崇拜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泉友的这枚四神兽花钱,制作精美,图文深峻,直径35.5mm。正面是变形的篆书文字"大吉羊",古代"羊"通"祥"字。《说文解字》:羊,祥也。所以钱文就是"大吉祥"。钱背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中国神话中的四方之神灵,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远古的星宿信仰,而不是道教,直到两汉时期才被道教吸收成为四灵神君。这枚花钱与天文星象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四方神,四灵,在古代中国信仰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次级体系,也是一个精致的符号体系。这个符号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也许如有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这个体系的初现往前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史前时代。因为时间与地域之别,四神形成多种不同的版本体系,不过到了战汉时代,已经大体一致,当然也小有分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个标准的四神版本直到两汉之际也还没有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