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生命历程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旨在消弭宏观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成长之间的鸿沟,作为一种分析视角,生命历程展示了年龄在居民日常出行特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广州市居民出行日志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历程阶段中广州市居民的日常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居民的出行距离、花费时间和出行起始时间三个方面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命历程特征,其中出现距离和花费时间随年龄变化呈现明显的"M"型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以结婚和生小孩两个家庭性节点事件和住房体制改革等社会性节点事件为例,对出行生命历程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娜 《神州》2011,(5X):27-28,30
本文从《红楼梦》中选取了四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林黛玉、薛宝钗、王夫人和贾母——用以代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性格特点。从林黛玉到薛宝钗是女性接受封建道德,丧失本性的过程;从薛宝钗到王夫人是女性恪守封建女德,人性恶化的过程;从王夫人到贾母是女性维护封建家族利益,漠视亲情的过程。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人格的基本形成历程,而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及其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3.
武琴  薛洁 《丝绸之路》2011,(8):58-61
人生仪礼是社会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维吾尔人生仪礼对维吾尔女性有着重要影响,所以,维吾尔女性与人生仪礼关系极为密切。本文从维吾尔女性在人生仪礼这一重要民俗事象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和人生仪礼对她们的深刻影响方面来阐释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即维吾尔女性传承、发展着维吾尔人生仪礼民俗文化,维吾尔人生仪礼民俗文化也深刻影响、塑造了维吾尔女性。  相似文献   

4.
李英华 《丝绸之路》2014,(18):59-60
小说《飘》和《小妇人》是美国文学殿堂的优秀之作。两部作品均由女性作家创作,并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文从社会背景、女性主义和人物结局三方面对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揭示小说中女性的成长历程,并对小说作了更为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状态不同;在同一人不同时期的眼里,也呈现不同的状态。女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词人秦观眼里,也呈现不同姿态。表现在他的词作中,则是一系列女性形象的流变。这些形象折射着秦观生存状态、审美心理、思想性格的变化历程,反映了人生遭际对秦观心灵情感、人格理想及审美价值的影响。下面将按秦观生存的不同时地,分别对《淮海词》的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词人心灵情感、人格理想及审美情趣的变化历程。三十二岁,未中进士之前,秦观闲居在家高邮。这个时期,《淮海词》中的女性娇羞、艳俗、纯情,她们的动作神…  相似文献   

6.
潘美好 《神州》2011,(7X):36-36
在哥特小说发展成熟的后期,20世纪英国女性的哥特文学的代表作达夫妮.杜穆里嫒的《蝴蝶梦》很长一段时间被看作是一部现代通俗妇女浪漫小说,湮没了其经典的女性视角的哥特情怀。本文主要探讨《蝴蝶梦》中别具特色的女性哥特情怀的表现和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7.
徐军新  王力 《丝绸之路》2010,(22):67-69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和孙犁《荷花淀》中的水生嫂,是20世纪前期两个著名的文学妇女形象。顽强生活的农村妇女祥林嫂在遭受了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受尽了人间苦难之后,死在了鲁镇又一次祝福的冰天雪地中;同是普通农村妇女的水生嫂,则在抗日战争中成长为英勇的战士。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水生嫂的人生崛起,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给妇女成长和发展提供的发展条件和空间不同。  相似文献   

8.
仲春时节,生机勃发的神州大地“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15年前播下的一粒种子,今天已成长为书写精彩人生、记录宏伟时代、展示中国精神的大树。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的时政大刊,《环球人物》诞生、发展与壮大的成长历程,本身就是一个筑梦、追梦与圆梦的时代故事。  相似文献   

9.
云帆 《神州》2014,(6):22-22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远大前程》讲述了主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梦想由虚无到实现再到幻灭的人生历程。小说以多条线索共同建构起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自我救赎与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在主人公皮普的自我救赎之路上曾出现过两个重要的男性人物形象,他们在故事情节中都与皮普建立或者形成了类似父子的关系,在皮普人生的不同阶段扮演着这个孤儿的“父亲”的角色,并深刻影响着这个孤儿的自我救赎过程。本文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对“父亲”形象在皮普自我救赎、人格本质的自我发现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婷  马曼 《神州》2012,(23):243-243
电影《babies》,是一部记录了来自四个国家,四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婴儿,从出生到学会走路过程的纪实性电影。导演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真实地用胶片拍摄下了四个婴儿,如何来到世界,如何适应有别于母体的新环境,如何初步接触基本语言和走路的成长历程。在影片中,无不渗透着心理学的若干知识。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  相似文献   

12.
当代人通过不同的媒介,解读和接受本民族优秀历史人物的思想精髓。这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作用的一种体现。稻盛和夫是当代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在他成长和创业的历程中,对他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三个: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石田梅岩。本文以稻盛和夫的讲话与著作还有他的经营活动为依据,分析了这三个人物在不同方面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舒瑜 《民俗研究》2023,(2):81-98+159
年龄组是以年龄分化为原则的社会组织形态,构成理解大理社会整体演进的基本社会-文化机制。在大理国国王的生命历程中,“避位为僧”作为王权继替和国王生命样式的“理想型”,形成新龄国王即位执政与老龄国王退位为僧的结构关系。这一基于父子代际分化的年龄组机制和生命史分期至今依然在大理民间社会中发挥作用。从家屋内部父子代际距离分化出来的新龄夫妻和老龄夫妻,通过加入相应的年龄组织进入人生不同阶段。莲池会和洞经会作为最为普遍的老龄修行组织,为人生最后阶段提供了两种生命样式,而且两者作为老年祭祀团体,承担了不同层次的祭祀功能。莲池会与洞经会的并存与联结、差异与对比,正是由大理文化复合性的内在结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焦杰 《东南文化》2008,(3):41-45
唐代社会崇道之风盛行,很多妇女信奉道教,或是出家做女道士,或是在家修习道教。由于每个人具体生活经历不同,她们崇道的原因也不同。本文从外在原因、心理因素及女性独立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唐代妇女崇道的原因。指出唐代妇女之所以崇道,除了受当时广泛流行的崇道之风影响之外,还有许多具体而现实的原因。这些原因既包括消极的从众心理,也包括女性对人生积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女性民俗研究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并表现出较为连续的发展脉络。整体而言,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1910s-1940s:与妇女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女性民俗研究;二、1940s-1970s:阶级分析法与民间文艺作品的搜集与研究;三、1980s-1990s:主体客体化的女性民俗研究;四、2000年至今:"情境化"的女性民俗研究。经此四个时期,女性民俗研究的关注点从对女性民俗事象的关注转向对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女性民俗实践者及其日常生活实践过程的关注,这意味着中国女性民俗研究开始以局内人的视角切入对女性群体的利益诉求的关切。而这恰恰是当下的女性民俗研究存在的合理性之依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教育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谓成人时光像的一面给了他们太多太多不切实际的想象,认为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学校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仍然存在,学生们的兴趣点发生了异位,情感出现了倾斜。解决心理问题是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有个健全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李艳霞 《神州》2011,(11):82-82
社会教育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谓成人时光像的一面给了他们太多太多不切实际的想象,认为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学校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仍然存在,学生们的兴趣点发生了异位,情感出现了倾斜。解决心理问题是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有个健全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女性评价经历了从性化到性别他者的变化,而中国的女性评价(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则经历了由性别她者到性别他者,再到身份她者的转变。二者差别是由中西不同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在中国,对女性的社会评价不如文化评价那样稳定,而文化评价更依赖历史传统和文化多样性,且可以给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相应影响性评价提供多样化的方式,有利于女性选择多种发展途径。目前民俗学、社会学和社会性别学都缺乏这种理论成果,但采用个案法进行研究可发现这个特点。在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中,构建女性的社会发展模式,应考虑中西女性评价的差异,将女性的性别差异、社会条件与文化评价传统加以综合考虑,使女性发展的选择获得社会评价与文化评价的双重合理性,以利于女性就业、事业与人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尔宁 《神州》2013,(18):10-11
女性意识,是相对男性意识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女性作家通过充满对生活、人生思考的笔墨呈现出的瑰丽世界。是女性用独特的审美视角呈现的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情感性生活、内心世界的理解。在男权文化语境中,李清照诗词文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亮点。李清照意识中那种男女应有的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她时自身作为女人的角色定位与特征需求的自我展现,以及她作为“人”的义务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我的二十年成长历程。即使简单地写也要好几千字来概述。我出身农村,但懂事却在外面的城市,是在学校和不同的地点让我认知了这个社会,是小时身边的农民和现在所遇到的越来越多的不同身份的城市人让我了解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