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参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和保护对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的特点: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民间文化技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高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构基于传统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的文化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有模式多建基于文化"管理"或文化"经济"的认识之上,因此,从文化治理的观点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保护主体单一、公众参与不足、忽视"文化纽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力推"公益性保护",才能充分挖掘其公益价值、丰富其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4.
陈洁茹 《神州》2021,(1):56-5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历史变迁和发展的见证,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民族历史溯源也有重要的价值.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出于文化强国的建设和民族自信的培养,积极的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所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讨论有突出的...  相似文献   

5.
闻竹 《旅游纵览》2013,(9):211-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本文以鄂伦春族为例,采用昂特谱理论分析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和可性行,提出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地区资源,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开发旅游业,确保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一定时代的文化内涵,被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实践、知识、表现形式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实物、工具、工艺品等。因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具有  相似文献   

6.
张发宏 《攀登》2012,(5):128-132
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文化多样、形式独特、具有突出的地域特点和很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旅游价值。本文对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曾素艳 《神州》2012,(21):14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崇印 《民俗研究》2008,(3):268-270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的重视,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某项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许多研究领域,都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其中有许多成果,是以具体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单元展开的。对于依托特定区域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方历史特色文化底蕴与风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界展开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叶涛先生所著《泰山石敢当》(王文章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相似文献   

9.
王文 《人文地理》2011,26(5):153-157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和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在旅游过程中如何促进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与互动显得尤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契合于文化性。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以旅游法为载体,通过旅游法的体系化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可行而科学的。我国应通过制定旅游基本法、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省级地方旅游法规等法律,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宏观到微观多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关注。然而非物质遗产开发、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这不仅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阻碍作用,而且还会降低文化旅游价值,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度加大。本文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总结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究保护特点以及原则,最后重点分析文化旅游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开发、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1.
许国发 《东方收藏》2023,(10):134-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而雕刻技艺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这一传统技艺的延续和繁荣,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传播。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基于这一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具旅游价值,许多国内外学者也看到这一点,纷纷把目光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上。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索目前非遗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发现问题,并发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婷  张阳生  高连海  汪银 《人文地理》2009,24(3):97-100
古镇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集合体,其地域特色不仅仅是依靠建筑风貌和自然风貌等物质环境来体现,作为古镇重要资源的民间历史传承等非物质文化也具有体现古镇地域个性的标志功能。目前我国多数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的冲击还相对较小,表现出相对的集中性与整体性。文章首先对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山西大阳古镇作为典型案例,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勘察、调查、搜集、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救保护及其活力复兴提出了相应的科学对策,为古镇文化产业的起步与发展研究做好一定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的历史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关联,因此它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价值——道德价值,学术界却鲜有论述。在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土民俗性,挖掘民俗与道德伦理深层关联的基础上,便不难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当代道德价值:就道德个体而言,它事关个体的名誉与自信,可以形成强烈的个体自豪感,张扬个体的生命力;就道德集体而言,它事关集体的归训与教化,可以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彰显集体的自觉规约力;就道德群体而言,它事关群体的繁衍与归属,可以形成强烈的族群认同感,达成群体的核心凝聚力;就国家伦理而言,它事关国家的公正与平等,可以提升最广泛民众的幸福感,进而提升国家的整体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建立起适应数字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然在管理体系、投入机制、保护体系、法律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我国急需建立更全面、更现代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从而为本国文化资源在数字化空间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可持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保护和开发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冀东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点,阐述了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应注意的原则,提出了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与创新的思路,旨在推动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刘猛 《东方收藏》2023,(6):122-12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5000年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成果,也是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可延续性和深厚的价值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挖掘其时代价值,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宜的发展之路,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以惠泽后世,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文章从民族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淮阳泥泥狗的传承发展与时代价值,进而得出淮阳泥泥狗的文化独特性,以及它在当下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望能够为各地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物质形态但有物质载体,区域博物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进行展示是将当地民族所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等以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质展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的宣传,用以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对本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是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土族、撒拉族作为青海特有的世居少数民族,在与周边民族长期交往过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青海高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