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夏商周君主制政体的性质李泉,杜建民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史学界对夏商周君主制政体性质的讨论曾延续了数年之久。形成了两大对立观点的争鸣:一说认为我国商局政体一如古代希腊,是城邦国家的贵族民主政体;一说认为从夏王朝创建、君主制形成开始就确立了君主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2.
都铎时期(1485—1603年)的英国正处于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在此期间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都铎政体不仅在英国政治史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与其他西欧国家过渡时期的政体相比也有很大特殊性。国外史学界曾就这一政体是否属于君主专制性质长期进行争论,至今仍未形成一致观点。我国学者则一致持都铎政体君主专制说。本文拟在澄清君主专制概念的基础上,评述各家学说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官僚政治,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产生而出现,自秦汉以后存在了二千余年。作为一种政治形态,官僚政治是对君主专制政治的一种补充,也可以说是君主专制政治的附属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不仅伴随君主专制政体而存在,而且,它没有随同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而消失,相反,在我国近代又出现过它的变种,表明这个古老而又跨时代的政治形态既是根深蒂固,又有很强的亲和力。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对于了解我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发展规律,探讨封建社会长期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4.
封建君主专制是封建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东西方大多数封建国家都曾实行过,而其专制本质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各国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表现的形式各异。英国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在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哪些特点?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初中外国历史课本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里说:「斯巴达行着君主专制制度」。根据许多书,都没有这样提法,相反的都说是贵族共和政治或贵族寡头政体,究竟课本上的说法是否正确?——谷熟一中高思敏同志提问——  相似文献   

6.
国家体制包括国体和政体。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近代国家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整个政治制度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缓慢演进。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然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并没有真正确立,袁世凯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在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轩然大波,围绕着是坚持共和政体、还是改建君主政体这个根本问题,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与帝制  相似文献   

7.
考察中国古史,若以秦代为分水岭便会发现前后时段的两种不同国家形态,后者是以君主为核心的君主专制政体,而前者为何?二者之间有何关联?  相似文献   

8.
在俄国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政体形成过程中,伊凡四世时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1564年,伊凡四世突然携家眷迁往亚历山大罗夫村,这一疑似逊位的举动成为特辖制改革的导火索。16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国家围绕"分权与专权"展开激烈的政治博弈,是为伊凡四世出走的深层原因。伊凡四世与库尔布斯基的书信辩论不仅揭示了政治博弈的实质,同时将君主专制的政治观点上升至理论高度。而伊凡四世得以返回莫斯科,则反映出沙皇在这场博弈中艰难取胜,预示着俄国在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道路上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过渡的历史进程中,西方主要国家的政体建构,或先或后地由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摇篮,也是分权政体的故乡。在这里,资产阶级的革命先行者们为了探索与具有新质意义的社会形态相匹配的政体形态,跋涉过一段异常坎坷的历史路程。简言之,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部曲:1.霍布斯的“集权论”和平等派的“分权论”共同构成上述思想演化路线的逻辑起点;2.洛克的“两权分立论”,是这一发展轨迹的中间递进环节;3.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论”,集分权思想之大成,近代资产阶级分权学说从此作为完整体系进入成形阶段。  相似文献   

10.
秦俑之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剑鸣的《秦俑之谜》,对秦俑坑的性质提出了又一新的见解,他认为俑坑是表彰统一全国的军功所树的“封”,类似于纪念碑的作用。关于秦俑坑的性质问题,学术界还有另外一些论点。  相似文献   

11.
王新生 《百年潮》2006,(9):55-59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多年来一直是专家、学者研讨的热点。由于研究角度、占有资料的不同等原因,对于长征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关于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从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  相似文献   

12.
薛玉琴 《史学月刊》2023,(12):45-56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是时代的中心议题,作为晚清立宪派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元勋马相伯认为革命的目的是自由立国。他提出的人道自由主义的立国理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其内涵不仅体现了儒家以仁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制度建国的宪政主义理念。马相伯认为民初政局致乱之源主要在于政体设计原理的谬误,以及国人对于国体政体概念的误解。他以法国现代宪法学的创始人艾斯曼的宪法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量中国的历史传统、国情、政党的发育等因素,明确提出民国政体应该采行总统制,建立强固政府的主张;同时,他又提出实行地方自治、联邦制作为挽救共和的方略。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马相伯极力维护政府的“权力”与人民的“权利”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从中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早期具有自由主义理念的思想家立国的良苦用心,以及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发现以来,学术界就其年代、性质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热烈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对于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目前大家多认为其年代在殷墟化一、二期左右①,青铜器应当是在本地铸造②。  相似文献   

14.
拙作《“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一文发表后,吴代芳同志在《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及其他》一文,肯定屈原具有爱国政治道德观念,要求与我商榷。我认为学术界所以一致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首先,这是大家以现代爱国政治道德观念的标准去衡量屈原的社会行为的结果。其次,是由于我们大家都认为,凡是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文明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的人,都是爱  相似文献   

15.
魏伟 《宁夏史志》2009,(6):15-17
关于兴庆府城的人形布局,学术界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这是兴庆府城区以内建筑的平面布局:有人认为这是兴庆府城内外建筑的整体布局,也有人认为这是兴庆府城城池的基本形状。笔者认为这是风水理论背景下的一种在民间流传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论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近年已成为学术界热心关注的研究课题,被认为与中国文字起源问题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出现了不少论著,提出一系列重要见解,但所据材料仅限于1974年出版的《大汶口》报告列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77年第6期刊登了有关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的一组三篇文章。近两年来,我们收到了一些来信来稿,对壁画内容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现综述于下: 一、男乘蛇,女乘三头鸟的一幅画,已发表三文都认为是男女墓主的升天图。陈昌远与邵武两同志分别来稿,都不同意这种说法,而认为应该是东王公与西王母相会图。对该墓的发掘《简报》和孙作云同志文中鉴  相似文献   

18.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一条学者经常引用的资料 ,即“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似乎一元化的君臣名分在西周就确立了 ,其实这与事实不符。稽考史籍 ,先秦社会士的君主观绝非如此 ,甚至到秦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已经建立 ,君主专制政体已相当完善 ,一部分士大夫还没有把皇帝奉为自己唯一的君主。他们的君主观具有两重性 ,不仅认为皇帝是君 ,举主、府主等人亦可作为“君”。君臣名分多元化乃是先秦秦汉社会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 民权思想,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理论武器。他们开宗明义地宣示:“今后中国之存亡,其现形系于主权之有无,其根本关于民权之强弱”。立宪派人既以民权作为与中国封建皇权思想对立的新观念,又以民权作为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新的国家政治形式的基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特定的内涵,显示出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世界政治史研究中,威权主义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却无统一标准的政治概念。本文以拉丁美洲的威权主义政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威权主义政体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认为威权主义政体一词的使用丰富了国家政治史研究的视野和内涵,使对国家政体形式的认识和定位更加具体和准确。威权政体是介于民主政体和独裁政体之间的、各国在民主制度建立以前经常采取的一种过渡形式,其内涵是通过强制性的政治整合维持秩序和稳定,以达到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威权主义同时也应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是在近代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大体划分为1 9世纪的早期威权政体和2 0世纪以后的现代威权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