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东 《炎黄春秋》2012,(10):36-40
"文革"那年,我15岁,正在北京师大一附中读初中二年级。"文革"前的我,学业一直顺利。小学考上了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即原来的师大附小,中学考上了师大一附中,都是名牌学校。那时虽然也开始讲思想革命化,但学校里还是功课好的学生吃香。从家庭到学校,对我似乎只有一种要求,那就是把功课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2021,(6)
正相识巴金先生1925年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南师附中前身)毕业,1980年在筹备南师附中79周年校庆期间,我抱着试探的心态冒昧地投书上海作协询问他的情况,但未见回音。1981年春节期间,我又发出一函,没想到这次仅仅隔了三天便收到了巴金先生的回信。内称"二月十二日来信收到,敬悉一切。我近几个月来身体不好,连写信都感到吃力,外面来信大部分由别人代为处理,  相似文献   

3.
我在北京出生的地方叫“小四眼井”。3岁到上海,上到小学五年级。11岁到天津,1947年从天津工商学院附中毕业,进了工商学院财政会计系。我和我爱人赵遁芬是大学同班,1951年一块儿毕业,一块儿分配到中央财政部。而且都在预算司。  相似文献   

4.
1950年九月,我从美国回国,经顾颉刚师八行书推荐,系主任白寿彝同志的接受,我到师大历史系来教书,一教就是四十年,而且还要教下去。但我和师大同学的友谊,比四十年还要长,要从1930年我来北京算起,是六十年了。 1930年暑假前,我山东六中(在荷泽)毕业,到北京来考学。这年大学取消预科,中学由旧制四年(接大学预科)改为高、初中各三年。我到北京,跳了一年考入辅仁大学附中高二插班,转年寒假后,我又转入文治中学高三。半年后,我文治高中毕业,考入北大。我在六中的好友,有朱启贤、沈秉钺、武鹤飞和王显琳。朱、沈、武中学比我高两年  相似文献   

5.
记得1963年华工(现华中科技大学)1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正在华工附中上高一。我的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令当时附中师生至今记忆犹新的美——《喻家山的灯光》。写的是1954年她随父母刚到华工时,她贴着汽车的玻璃,看到黑暗中喻家山下只有几处稀稀拉拉的昏暗的灯光;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读了你刊1958年第五期54页所载铁兵同志写的"介绍一本生动有趣的导引手册——莫斯科历史与建设博物馆"一文提到了北京和上海两市正在筹备的两所市博物馆的性质,我有一点意见提出供你们参考。据我所看到的一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讀了本刊1956年第10期登載"被盗掘过的墓葬,是否还值得清理?"一文,使我感到我們考古工作者的責任是多麽重大! 我之所以特別感到此点,是因为一九五四年我曾亲自經过类似的事实:由于領导的主观主义的决定,使得一处有价值的遺址白白地毁掉。特別是1956年11月間,北京历史博物館佟柱臣先生到吉  相似文献   

8.
所谓"北京共识"曾任《时代》周刊外国报道编辑、目前大部分时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乔舒亚·库珀·拉莫(亦译雷默)2004年月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一文,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其核心价值正在全世界产生涟漪效应,并将给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文章认为,从策略上来说,"北京共识"要求,私有化  相似文献   

9.
崔佳  恒伟 《旅游纵览》2008,(1):37-37
<正>2007年12月15日,秦皇岛少年足球队和北京国际学校队U15在燕大附中的足球场踢了一场友谊赛,这是秦皇岛奥组委组织的一系列迎奥运活动中的一个小序曲。下午2:00比赛正式开始,在冬日午后的阳光里,小队员们在球场上尽情地驰骋,带球、过人、  相似文献   

10.
西藏有着"空中禁区"之称,在雪域高原开通航线,谈何容易!然而,1956年,我年轻的人民空军长空探路,战胜了前所未有的重重困难,奇迹般安降世界屋脊。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航线的开辟不仅填补了我国高原飞行的空白,而且无一人伤亡,创造了世界飞行奇迹。详情请阅《新中国开辟北京至拉萨航线纪实》一文。  相似文献   

11.
《炎黄春秋》2015,(4):93
《炎黄春秋》2014年第10期刊登的署名左方的《南方周末停刊风波》一文,有太多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当时我是《南方周末》第一副主编,又是这场"停刊风波"的主要当事人,了解这个过程。该文称:"分管《南方周末》的副社长(实为副总编)李孟昱和《南方周末》副主编游雁凌上北京摸底,他们找了龚心瀚征求意见,他是分管新闻的副部长,他说你们的报纸办得不错,我每期都带  相似文献   

12.
是和老友一起吃饭时,突然说定去北京旅游的。那时候我正把一块红烧肉吃得满嘴流油,老友突然提议:"吃完饭,我们一起去北京吧,我都在北京这么多年了,你们竟然没有去过。"老公强烈赞同,煽风点火说:"就是,旅行需要冲动,越是计划越是不能成行。你者,我们都计划了很多年了!"老公的话,我也认同。老友是我们最铁的朋友,从他定居北京以后,我们已经计划过无数次要去和他相聚。第一年,我们刚结婚,新婚的甜蜜还没过,也想留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婚姻生活,计划的北京之行搁浅了;第二年,我刚刚接了一家店,放不下刚刚开始的生意,再次搁浅;第三年,我怀孕了,挺者大肚子的我,害怕受不了路途颠簸,也放弃了;第四年,  相似文献   

13.
<正>第4期《我所接触的江青》一文纠错贵刊2015年第4期第64页所登《我所接触的江青》一文,谈到"断奶"情节。细审文意,断奶应该是作者本人的事,与员林爱无涉。这段文字错在作者把员林爱因陪江青受损与江青买礼物(玩具),连用两个"她"混为一谈了。另外,此文第65页右栏第3自然段"帮着审察电影"中"审察"似是"审查"之误。"普列谢茨卡娅是仅次于乌兰诺娃,是功勋演员。"似是"普列谢茨卡娅是仅次于乌兰诺娃的功勋演员。"之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8,(2)
读了龚育之同志《几番风雨忆周扬》一文,获益良多;特别是其中第十八节“两个癌症”,跟我们这些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人关系更为密切。细读之后,也引发了我的一些回忆。我初见周扬是在1977年10月下旬。当时北京许多高校因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的需要,急於澄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夏的那次北京之行,我几乎遍访城中文彦颁儒。打着“文化发展战略”的旗号.没吃过一次闭门羹。在当年硕果仅存的大师级学者中.哲学家冯友兰教授自然是我不可或缺的走访对象。  相似文献   

16.
张韧 《江淮文史》2010,(2):68-87
<正>我生在上海,1962年,长到19岁时,却坚决要离开她。从根本原因说,是毛泽东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很深,我坚信,青年总要与工农相结合才能实现理想。从直接原因说,当时国家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号召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那一年我毕业于华东师大二附中,心胸里就像当年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重大史实?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文)一文的横空出世,与"中央领导同志"有没有关系?我参与了《实》文从收看初稿到反复修改到最后发表的全过程,我认为绝对没有关系。可是,有一个中央级的研究单位,还有两个中央级的重要媒体,白纸黑字地写着有关系。一是,1988年5月5日,即《实》文面世将近10周年的时候,《人民日报》要闻版发表了题为《伟大的转折,辉煌的序曲》的本报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13年11期刊登的吴象口述、吴阿丽整理《悼于光远老》一文,提到"一次开会","这个会召开的准确年月记不准了,是社会科学院为他从事科学活动四十周年举行纪念座谈会"。这个记忆有误。于光远与钱三强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学期间,就开始参加学术与科学活动,这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经有半个世纪了。查《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1期刊载的刘士定、胡敬萍《于光远学术思想讨论会召开》一文,1986年12月12日至14日,理论学术界在北京召开了"于光远学术思想讨论会"。讨论会分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9年第7期刊发了庄重先生的《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一文。文中说:"我是个有七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而且92岁了,我应该对历史负责。今天,我宣布:《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真正的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陈其五,而是我本人——庄重。"2010年第7期,本刊发表庄重先生《淮海战役日记摘抄》,其中关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相似文献   

20.
我,一个逃离北京回到家乡又逃出来的资深女神经病,这次从幕后跳出来自己讲故事。我是4年前本刊《逃离北京》一文的主人公。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使用了化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