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卡节,也称之为“赞林吉桑”,是“赡川烟祭节”的意思。逛林卡。是西藏人们在雪域高原长冬短夏的自然交替中,对林荫郁郁、鲜花灿烂、流水潺潺这一美丽时节的格外眷恋。这个曾经只属于旧西藏贵族们的节日如今是人们共同的休闲假日。人们或合家而出,或约上三五好友,“着盛装,向郊园”,在林卡中,搭起帐篷,或用色彩鲜艳的帐布围上一圈,“青稞酒、酥油茶,花间筵宴笑语.  相似文献   

2.
历来拉萨人就有过林卡的病好,就像当今老外到郊外过周末似的。拉萨人过林卡的地方可有讲究,要到那些不是沾上神气就是得有灵气之地,自然条件更不用说了,清水边草坪旁树荫下最好还是避风处。随着时代的变迁,这过林卡的地点、内容也改变了许多。如今,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说去过林卡,就只图玩个痛快,玩个尽兴,玩个一醉方休,不像原来,至少要带些洗洗涮涮的活去干。过去过林卡,到药王山下,到拉萨河畔,到城市周围的什么什么林卡,走那么20分钟半个小时,就挺好、也够远的了。如今可不行,自行车、摩托车、手扶拖拉机、各式各样的汽车……  相似文献   

3.
日喀则地区林卡节大致在藏历5月1日到15日。近年来,根据日喀则的气候特征,林卡节与"六一儿童节"结合在一起,6月1日成为林卡节正式开始的时间。从那天开始,日喀则放假一周,欢度传统节日"林卡节"。"林卡"的"林"在藏语中是绿洲的意思,按日喀则百姓的说法,就是绿色荟萃、草木茂盛的地方;"卡"则是用土石围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藏》2006,(4):93-93
杨华军和陈昌在2006年第一期的《中国藏学》上发表了有关藏族林卡和汉地园林的比较研究论。作认为时至今日,对中国园林艺术特征的总结都是残缺不全的,具有特别形式和本真内容的西藏林卡被忽略了。以前所谓中国园林艺术特征只不过是“汉地园林艺术”的特征,西藏人通过林卡建立的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方式还未得到广泛的认识。作在章里叙述分析了汉地园林的历史、基本特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5.
钱程 《南京史志》2022,(30):84-85
<正>陈鹤琴先生主张:“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带幼儿走向公园、农场、自然风景区、社会场所,让幼儿在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中尽情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摸一摸、做一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渴望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心理,获取最真实的感受,让幼儿在多彩的自然环境中学会观察、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原题】这个单元的《看云识天气》和《绿色蝈蝈》两篇课文,都是介绍或描述自然事物的。请你换个角度,以"××自述"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自然是神奇的。浩瀚的苍穹,星云变幻;广袤的大地,万物生长;蔚蓝的海洋,生命不息。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应该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擦亮你的眼睛,也许你会发现自然的奥秘。在这神奇的发现之旅中,还要学会用语  相似文献   

7.
Sofia 《风景名胜》2013,(4):131-143
艾拉自然公园(PARC ELA),是瑞士最大的地区性自然公园,由19个村镇组成。事实上,这个地区一共有21个村镇,为什么有两个镇子被排除在自然公园外呢?我的朋友告诉我,由于在瑞士公共事务都要投票,而在要不要加入自然公园的问题上,这两个镇子的大多数居民投了反对票,其他19个村镇则投赞成票的多。于是19个村镇组成了自然公园,这次投票结果的有效期为十年,  相似文献   

8.
魏峰  乔春霞 《神州》2011,(2):81-81
在音乐发展的历史上,自然是音乐的永恒主题,音乐作品中许多作品都是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有感而发,大自然千变万化,奇异的自然风光以及它所蕴含的神奇力量,给了音乐家无限的想象和无穷的动力。是音乐创作的永恒主题,没有大自然的美,就没有音乐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9.
陈丹 《南京史志》2023,(2):32-33
<正>中班幼儿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他们乐于观察,喜欢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自然体验课程从狭隘的课堂走出,走进奇妙的大自然,是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幼儿园中班开展自然体验课程,可以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自然,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原题】这个单元的《看云识天气》和《绿色蝈蝈》两篇课文,都是介绍或描述自然事物的。请你换个角度,以"××自述"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写作导引】自然是神奇的。浩瀚的苍穹,星云变幻;广袤的大地,万物生长;蔚蓝的海洋,生命不息。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应该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擦亮你的眼睛,也许你会发现自然的奥秘。在这神奇的发  相似文献   

11.
正青稞酒是手工酿造,最考验酒娘的功力,因此,每家酒馆的青稞酒味道是不一样的,酒客会从酒娘殷勤递出的酒勺里,往自己的手心窝接酒,咂咂嘴,品品味,决定购买与否,酒娘绝不会生气。酿造纯正的青稞酒,颜色暗黄、酒体稠润、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青稞酒的古法酿造要论数量,几十年前,拉萨的青稞酒馆是最多的主要因为啤酒还没进入西藏市场,顾客选择单一。马路边、林卡里、公园中,随便围起一块花帐,  相似文献   

12.
试析壮族原始宗教信仰与民族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荟 《广西文史》2002,(1):82-87
壮族是古老的土民族,从“柳江人”算起,壮族祖先劳动生息在华南这块土地上至少有5到10万年。壮族的先民——南方古越人、西瓯骆越人和人类的所有祖先一样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艰难条件下,一方面辛勤奋斗,另一方面又为异己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所困惑、恐惧、敬畏。  相似文献   

13.
生态问题是目前已经变成全球性的问题。维吾尔族从来都关心生态环境,是一个喜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民族,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养成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传统观念。在维吾尔族的民间文学特别是民间谚语中,表现出极为深刻的环境意识与生态观念,有着宝贵的价值,值得现代人回味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史天地》2009,(9):85-85
到过厦门的人无不游览鼓浪屿著名的“菽庄花园”(也称海上公园),并得知建筑这一公园的主人是林菽庄。然而,人们却未必知道具有“博物馆公园”之称的北京颐和园有半个是爱国者林菽庄“建造”的轶闻。  相似文献   

15.
藏民族传统信仰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在距今数万年前的原始氏族时代,他们对大自然所知甚少,对自然现象了解不深或一无所知。例如雷击闪电、山洪暴发、野火烧山、四季更替、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等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无法做出科学解释,尤其自然灾害和各种毒蛇猛兽侵害原始人群生命安全而他们又无力抵抗或防止,由此产生本能的敬畏大自然的恐惧心理。使他们不敢轻易捕杀飞禽走兽,  相似文献   

16.
张颖舒 《广东民俗》2000,(3):24-24,23
长久以来,鄂温克猎民一直生活在广袤的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过着狩猎和饲养驯鹿的生活,几乎生活上的一切来源都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正因如此,蕴含于鄂温克猎民自然信仰中的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和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精神也就显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从人与自然的接触和交锋中开始的。人类社会也是人与自然相互拥抱、相互冲突的产儿。然而,不同的民族最终却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这主要表现为有的民族更关切社会,有的民族更关切大自然,以及如何去把握各自的关系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该说是世界审美文化大流中特征鲜明、独树一帜的一支了。  相似文献   

18.
马勇 《安徽史学》2011,(1):44-56
新文化运动被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重新整理。在这个运动中,即或有不同意见,但在重新振兴民族精神、重建文化体系方面,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对派。换言之,在新文化运动中虽有左中右的区别,但大体上说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个分子,只是在某些问题上偏于激进或偏于保守,偏于守成或坚守中立。新文化运动中新旧冲突是存在的,但其性质可能并不像过去所估计的那样严重,新旧人物在某些观点上的对立、冲突和交锋,很可能只是朋友间的交锋与交集,其程度也不像后人所感觉所想象的那样严重。他们的交锋与交集,其实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没有绝对新,也没有绝对旧。本文重新解读的林纾,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传统评价将他推到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显然是一种政治考量,并不是历史本真。真实的林纾,不仅在新文化运动的谱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甚或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之一,他并没有刻意站在新文化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9.
<正>单鼓舞是建国以前流传的汉、满民族“烧香”中一种祭祀性舞蹈。它是属于一种源于宗教意识的由巫教活动中派生的艺术形式。从宗教史的意义上来看,宗教的形式和完善化是经过自然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阶段的,是原始人同大自然斗争的天真手段。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它又被赋予了其它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事情很清楚,自发的宗教,如黑人对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骗和伪装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月,全国党报社长、总编辑研讨会在满洲里召开,会议安排了去俄罗斯赤塔市采访观光。三天的赤塔之行,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俄罗斯民族对大自然的呵护和亲近。呵护自然由满洲里至赤塔480公里的旅程,可谓是地广人稀。沿途所见的30余个市镇村落,千户以上不过二三,多是百余户、几十户。彼此隔着几十或是十几公里的茫茫荒野林海,大多没有人烟、牛羊、耕地。由于人烟稀少,即便是公路两侧的荒草,也十分茂盛,厚厚的,一层盖着一层,将地面遮掩得严严实实;在林区,路边的原始树木也比比皆是。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是俄罗斯人对大自然的倍加珍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